天天看點

皇帝簡史:漢明帝劉莊——史上最聰明的皇帝,可惜命太短。

皇帝簡史:漢明帝劉莊——史上最聰明的皇帝,可惜命太短。

姓名:劉莊;

生卒時間:公元28年——公元75年,

在位時間:18年;

出身:光武帝劉秀的第四子,劉邦十世孫,劉秀第二位太子,第二位皇後所出;

如何上位:29歲以太子之位,繼承劉秀皇位

如何死的:病死在宮中,享年47歲

帝号含義:廟号漢顯宗,谥号孝明皇帝,明,開明、英明,這個字确實配得上劉莊的聰明和通透。顯字也有明的意思,功勳顯著,恩德顯于天下。開國後的第二位君主,在和平時期,基本都能大有作為。但夯實王朝基礎的也是這個時期。

年号含義:永平,永遠和平,可見劉莊對天下的期望和對平民的重視;

主要輔助大臣:班固、班超、窦憲

生平:

劉莊皇子出身,能逆襲成為太子,除了其母親陰麗華的功勞外,最大的原因還有兩個,一是因為其陰氏家族的地方豪族實力,二是劉莊本人非常聰明。我認為劉莊是中國所有皇帝中,最聰明的之一,排在前列。這種聰明是非常通透,對人性、政治、人際關系、利益關系等了解非常透徹的人。那是一種無法被人糊弄的、被人蒙騙,能一眼看穿所有人的把戲和欺騙的聰明。

從幾件事情可以看出他的通透式的聰明:

第一件,公元39年,劉莊十二歲,有一次地方官向劉秀彙報清查地方人口和農田的工作,報告上寫了一句:“颍川、弘農可問,河南、南陽不可問。”的話。劉秀不明白什麼意思,于是問其他官員,其他官員也不明白或者不敢說。但劉莊卻說這是因為河南是帝鄉,南陽是帝城,是皇帝劉秀的故鄉和起家的地方,除了皇帝家,還有無數的功勳大臣、豪族大戶在當地,是以無法清查人口和土地。劉秀後來叫人去核查,發現事情果然如此。年僅十二歲,就已經了解複雜的政治關系、官場規則和人心。

第二件是發生在公元43年,劉莊十六歲,那一年發生一起民間起義造反事件,朝廷派大軍鎮壓,将叛軍圍困在一座城市裡面,但因為城防堅固、糧草充足,是以官兵損兵折将、多次攻城不下,造成較大的人員傷亡。連劉秀都束手無策,後來劉莊說,這是因為圍城太緊了,隻要放松一點包圍圈,讓他們有機會跑出來,那麼地方的亭長就能消滅他們。後來劉秀讓指揮官執行這個辦法,果然,叛軍四散出逃,輕松就剿滅了這次起義。

第三,是在其登基後發生,其兄劉荊三次謀劃造反,在任何朝代,這種兄弟謀反的事情,從來都是殺無赦,斬草除根的。但劉莊卻沒有這樣做,三次都放過了這個劉荊,最嚴厲的懲罰也隻是改封其他地方或削減俸祿而已。反而是其他的外戚勢力、地方豪族勢力、官員等受到了嚴重的打擊,每一次都會被殺一批,鏟除一些家族。劉莊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他是真正的聰明人,他清楚知道劉荊隻是一個小王,并沒什麼勢力,更加沒有能力造反,絕對不會對皇權造成什麼威脅。

之是以會有這樣的行為,完全是因為外戚、豪族勢力的操控和唆擺而已。是以,他一面寬容的對待自己的兄弟,一面對所有涉及的外部勢力進行嚴厲打擊,甚至不惜幾千幾千的殺人,也不放過打擊外戚和豪族勢力的機會。正是因為劉莊聰明的利用這種機會,在劉莊的整個執政時期對豪族外戚勢力的持續打擊,才有效的穩定了政治局面,社會獲得了極大的發展,而且還沒有引起反抗的動亂。他在這個過程中,可謂無所不用其極,甚至還包括很多莫名其妙、可大可小的機會,他都充分利用,從不放過,隻要一找到借口就絕不手軟,放大打擊面,就算是涉及到太後陰氏家族也同樣嚴苛。

這種聰明的做法,從古自今都沒有幾個皇帝能達到。

第四,就是他對官員要求極其嚴苛,對官員考核、錄用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因為他知道,管理國家都是要靠官僚系統,隻要系統不發生問題,國家就不會發生什麼大的問題。是以他幾乎将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官僚系統的管理上面,考核就是其最大的工具。無論是打擊外戚豪族勢力、清查人口土地、對外戰争、鎮壓叛亂等,都是通過官僚系統進行操作。在這個過程中,隻要發現玩忽職守、能力不足、執行政策不到位的官員,輕則免職,重則下獄或殺頭。

但他對有能力、正派的官員卻有優待寬容,其中一件曆史流傳甚廣的故事。一個有能力的官員因為疏忽導緻事情沒辦法,劉莊了解後非常着急,恨鐵不成鋼。抄起一根木棒就要打下去,沒想到這位官員見勢不妙拔腿就跑。劉莊竟然拿着木棒追了上去,最後這個官員實在跑不動了,就鑽到一個房間裡的床底下。劉莊沒辦法,隻能指令他出來,後來這位官員冷靜了下來,說沒有皇帝像你這樣不成體統,拿着棍子打下屬的。劉莊也是一愣,就平靜了下來,規規矩矩的和這位官員商讨解決問題的辦法。

可惜這樣一個絕頂聰明的人,卻在壯年時就去世,沒有為東漢王朝重建立立有效的體制和官僚系統。對地方豪族勢力的打擊也還沒有完成。導緻後來的皇帝再也沒有能力和智力完成這兩件大事。東漢王朝終究逃不過外戚幹政、宦官亂政、王朝崩潰的下場。一個皇帝能否成為偉大的皇帝,能否成為改變曆史、改變世界的皇帝,長命與否也是很關鍵的因素。一個年輕去世的皇帝,将給後世帶來更多的不确定性。

劉莊育有9個兒子,11個女兒,先立長子劉健為太子,但太子早亡,後立第五子劉炟為太子,繼承皇位。

主要施政政策及對王朝的影響:

1、收複西域,重新設定西域都護府,這也是劉莊唯一有開疆拓土的功勞。西域自王莽新朝脫離中原統治後,直到劉莊後期才正式收複。最大的功臣就是班超,這也是我們比較熟悉的曆史名人。劉莊為了經營西域,派班固帶領三十六人,依靠此時漢朝的勢力和威懾,縱橫西域各國,僅通過幾次小的戰争、借力打力,以及對北匈奴的大力打擊,就臣服了西域各國。各國國王自動派遣質子到洛陽為人質,俯首稱臣,漢朝終于重設西域都護府,再現漢朝輝煌。

2、打擊外戚和豪族勢力,這是劉莊最大的内政政策,終期一生都在努力做這件事情。外戚勢力過于龐大,失去限制,是造成王莽篡位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以,劉莊一上位就開始借助各種結構、律法和機會打擊外戚。首先是他的皇後嚴氏家族,不得封侯參政,地位不得高于朝廷九卿。包括對其母陰氏家族,也是嚴加防範,一旦發現過錯就全力打擊,絕不留情。豪族勢力是通過地方官僚進行壓制和打擊,所有打擊不力、管理不到位的官員都會受到嚴懲。而且他還通過各種政治事件,特别是其他兄弟意圖謀反的事情,師出有名、名正言順的打擊各地的豪族。

這個政策在漢朝朝廷穩定、經濟人口快速發展、軍隊控制到位的前提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土地集中、稅收人口流失、治安問題、豪族糾紛等得到了明顯的改善。特别是治安問題,因為官僚強勢、地方豪族被壓制,所有的糾紛、違法違紀行為都基本絕迹,豪族也不敢違法法律,挑戰官府的權威。書上記載是達到了路不拾遺的地步。

3、全面考核官員,對官員要求極嚴,這也是劉莊非常有遠見的手段和政策。他通過每年對各級官員的考核,一旦發現能力不足、辦事不力、特别是在打擊豪族的工作上達不到要求,或者偏袒豪族的官員,更是該殺的殺,該撤職的撤職。這也是曆史上評價劉莊時說他嚴苛的原因,但正是因為劉莊的這種做法,官僚機構效率大幅提升,貪官污吏減少,底層人們對劉莊及其官僚系統的評價很高,歌功頌德的事情也不少。這種制度和能力,是曆史很少皇帝可以做到的。

對曆史的影響:

1、大力發展儒學,這是漢朝皇帝的基本動作之一,随着儒學理論的發展和完善,再加上史書都是由儒家知識分子所寫。基本上每一個皇帝都是大力推行儒學。劉莊在原來漢朝設定官學和博士基礎上,還要求貴族子弟統一讀五經、重點推廣孝經,成為以孝治國的開始人。儒學經過漢朝近兩百年的發展和王莽實驗的經驗教訓,已經發展的更加完善和系統化,對朝廷培養人才、施政原則指導、輿論宣傳、強化王權、加強中央集權、打擊和壓制貴族外戚與豪族等方面,都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一個系統化的理論,對皇帝實施政策和制度,是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促進作用的。否則,師出無名,天下難免動蕩。

皇帝簡史:漢明帝劉莊——史上最聰明的皇帝,可惜命太短。

2、引入佛教,這是一件真正的大事,佛教文化理論對中國傳統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沖擊是非常大的。劉莊為什麼會引入佛教,據說是因為他有一天做了一個夢,夢到一個金人騰空飛往西方而去,後來大臣們解釋說西方是天竺國,這個金人就是佛陀。是以劉莊派兩位官員到印度,請了兩位僧人和用白馬駝了四十二章經回來,并在洛陽建了白馬寺。從此佛教在中國開始發展。

但如果我們相信曆史故事,相信一個皇帝僅憑一個夢就引入佛教,未免太過迂腐。相信劉莊及整個朝廷、社會對佛教已經有一定的了解。因為從西漢開始,漢朝就通過西域與印度、中東等地區有交流和經商的。是以,他有可能了解到佛教的事情也不奇怪。引入佛教肯定還是出于政治目的,否則以皇帝不可能做這樣的事情。本身劉莊就是非常聰明和通透的人,說他通過了解佛教理論,明白佛教對穩定社會、教化底層人們和貴族豪族的作用,也是有可能的。更重要的是,估計劉莊也明白儒教的不足,需要更發達更多樣的文化來統治帝國,是以才引入佛教。

漢明帝或許是想法過于美好,在和平時期,經濟穩定時期,佛教的力量确實對穩定社會、穩定民心有很大的作用。但當朝廷腐敗無能、地方失控、農業及經濟下滑的年代。佛教這種外來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的沖突就會加劇,進而引發更大的社會動蕩,甚至王朝更疊。東漢後期的黃巾起義,直接開始400年的大動蕩。唐末黃巢起義、五胡亂華等大動蕩時期,都離不開佛教的影子。這種文化沖突引發的社會沖突和分裂,直到宋朝之後,通過朱熹的理學,融合儒家文化和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後,才逐漸減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