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學良之女張闾瑛:拒絕嫁豪門,甘願嫁布衣,今105歲仍健在

張學良之女張闾瑛:拒絕嫁豪門,甘願嫁布衣,今105歲仍健在

2021年10月14日,是張學良逝世20周年的日子。

時間過得真快,恍惚間他那段峥嵘歲月已經被淹沒在了曆史的長河中。張學良的一生很漫長,他活了101歲,跨越了1個世紀。

生在亂世,他的一生是傳奇的,當然他的感情生活也頗為豐富。

張學良一生中共有三位妻子,五個孩子,隻有老大張闾瑛是女兒,也最得張學良的喜愛。

張學良之女張闾瑛:拒絕嫁豪門,甘願嫁布衣,今105歲仍健在

張闾瑛雖然是女子,但她有膽識、有見地,深得祖輩父輩的寵愛。

而且,張闾瑛也是一位特立獨行的女子,雖然是名門之後,但是她不随波逐流,一直遵從本心去生活,最終過上了自己向往的生活。

自出生便受盡寵愛

張闾瑛的母親是張學良的原配夫人于鳳至。

于鳳至相貌出衆,富有經商頭腦,自小就被人說是“福祿深厚,乃是鳳命”。

當時,北洋軍奉系首領張作霖不知從何處得知此事,認為于鳳至與兒子張學良十分般配。于是,便向于文鬥定下娃娃親。

然而當時的張學良在新潮思想的影響下,并不喜歡包辦婚姻。他曾極力反對這樁婚事,可張作霖态度強硬,這場聯姻對北洋軍奉系也有着重要的意義,但張學良依然擰巴。

最終,為了促成這段婚事,張作霖隻好妥協道:“你的原配妻子必須聽我的。如果你不同意包辦婚姻,成親後,叫她和你媽一起生活,你在外面再娶親,我可以不管。”

張學良之女張闾瑛:拒絕嫁豪門,甘願嫁布衣,今105歲仍健在

有了這樣的承諾,又因抵抗無效,張學良隻好答應了這門婚事。

1915年,15歲的張學良同大他3歲的于鳳至步入了婚姻殿堂。這是張作霖親自操辦的婚事,可見他對兒子張學良的重視。

成婚後的于鳳至對張學良照顧有加,對張家的人也彬彬有禮,十分得體。

在外人看來,他們夫妻關系十分和諧。的确如此,婚後的張學良對于鳳至也漸漸有所改觀,還親切地稱呼她為“大姐”。

婚後第二年,于鳳至為張學良生下了女兒。

張家喜得千金,這可高興壞了張作霖。張作霖把她視為張家小公主,為她大辦滿月酒。初為人父的張學良對這個孩子也愛護至極,時常親自照顧幼女。

為了給孩子取名,張作霖可謂煞費苦心,後聯想到他的起家之地——醫巫闾山,又想到上古女神娥皇女英,便為其取名張闾英,可見他對這個長孫女寄予了厚望。

張學良之女張闾瑛:拒絕嫁豪門,甘願嫁布衣,今105歲仍健在

而張學良在《爾雅·釋地》一書中看到“東方之美者,有醫巫闾之珣玗琪焉”這句話後,便将闾英改寫為“闾瑛”,并為三個兒子取名闾珣、闾玗、闾琪。

張闾瑛在母親于鳳至的教導下博學多才,年紀尚小就熟讀古詩詞,而又因受爺爺和父親的影響,她身上多了一絲英氣,做事頗有自己的主見,經常發表與衆不同的看法,大家都誇贊她聰慧。

15歲時,張闾瑛已經出落得亭亭玉立,且打扮時尚,無論走到哪裡,都是衆人關注的焦點人物。

張學良之女張闾瑛:拒絕嫁豪門,甘願嫁布衣,今105歲仍健在

沈陽《大亞畫報》還在頭版的重要位置上,刊登了張闾瑛的照片,并配文:張學良女公子闾瑛之士近影。

張闾瑛的童年無疑是幸福快樂的,她在父母的保護下無憂無慮地長大,成為有學識、有涵養、有膽識、有氣魄的新青年。

外出求學,拒絕包辦婚姻,結識平民丈夫

1933年,張學良帶領妻子于鳳至,女兒張闾瑛以及兩個兒子前往歐洲各國進行考察。

一路上,張闾瑛深深地被西方的先進思想文化所吸引了。

于是她請求父親,希望留在歐洲求學。這并不是張闾瑛第一次向父親請求出國求學了。

慎重考慮後,張學良同意了女兒的請求。

張闾瑛終于如願留在意大利學習,弟弟們也一并留下來讀書。母親于鳳至為了照顧孩子們,也留在意大利。

張學良之女張闾瑛:拒絕嫁豪門,甘願嫁布衣,今105歲仍健在

兩年後,意大利突然宣布支援日本帝國主義。同時,國内的抗日戰争也已經打響。

張學良氣的牙根直癢。他電告在意大利的妻兒,立即離開意大利前往英國求學,同時,他宣布與擔任意大利外長的齊亞諾私交破裂。

但當時的英國也正籠罩在二戰的陰影下,并不太平。在英國求學期間,張闾瑛真正地見識到了戰争的殘酷。

張學良之女張闾瑛:拒絕嫁豪門,甘願嫁布衣,今105歲仍健在

而此時,國内也不太平,張闾瑛每天都生活在擔心中,生怕國内的家人有任何閃失,最終她聽到了父親被蔣介石“軟禁”的消息。

此時的張闾瑛不過20歲, 面對如此大的變故,她心裡的擔憂又加重了許多,但她終究是張作霖的孫女,不會被突來的變故打倒。

張闾瑛迅速調整好心情,并決定繼續在倫敦完成學業。在此期間,她結識了丈夫陶鵬飛。

其實,在國内時,有人曾将孔祥熙的兒子孔令侃介紹給張闾瑛,張學良和于鳳至都很看好這門親事。

當時的孔家是富可敵國的大戶人家,祖上可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孔聖人。這樣光鮮亮麗的家族别人都要擠破腦袋嫁進來。

但張闾瑛可不是别人,她非常有主見。她并不看中家世背景,而是注重人品學識,她早就聽說了孔令侃的為人,是以果斷拒絕了這門親事。

她說:“要嫁就要嫁給布衣。”

張學良之女張闾瑛:拒絕嫁豪門,甘願嫁布衣,今105歲仍健在

陶鵬飛的出現讓張闾瑛眼前一亮。他出身普通,是完全通過自己的努力才來到倫敦學習的。

而且,和那些纨绔子弟相比,陶鵬飛陽光、向上,思想開放;他博學、自謙,擅長運動。陶鵬飛還是個籃球迷,從小就喜歡打籃球,經常參加籃球比賽。他還結識了劉長春、于希渭等中國體育界的驕傲。

張闾瑛與陶鵬飛志趣相投,互相吸引,迅速墜入愛河。

期間,張闾瑛曾向父親征求意見,張學良并不同意。

但張闾瑛并沒有是以而放棄這段感情,她認為自己不會看錯人。

1941年,在母親于鳳至的見證下,兩個人步入了婚姻殿堂。

在豪門和普通家庭之間,張闾瑛果斷地選擇了後者,足見她是一個内心充盈的女子,絕不是那種攀附權勢的人。

這樣的品質,也注定她會擁有完美的一生。

與蔣鬥智鬥勇,終見分隔28年的父親

張闾瑛與陶鵬飛在倫敦畢業後,定居美國,從事教育事業,在美國華人圈内頗有影響力。

1961年,蔣介石在台灣舉行了“陽明山華裔學人研讨會”,邀請海外學者到台灣考察學習。張闾瑛與陶鵬飛二人的名字也在邀請名單中。

張闾瑛内心燃出一股希望的火苗,或許這次赴台可以看見分别已久的父親。

于鳳至一直陪在張闾瑛身邊,得知女兒此次有機會見到丈夫,她十分支援女兒前往台灣。于是張闾瑛便做起了去見父親的種種準備。

張學良之女張闾瑛:拒絕嫁豪門,甘願嫁布衣,今105歲仍健在

由于張闾瑛常年在國外定居,蔣介石并不知道她是張學良的女兒。在研讨會舉行期間,不知媒體從哪裡得知的消息,報道了張闾瑛的身份,這讓蔣介石和在場衆人十分震驚。

随後蔣介石暗中釋出消息,任何人禁止探訪張學良,就連張闾瑛來台灣的消息也被封鎖了。

張闾瑛知道事情不會如此簡單,她積極聯系各大媒體,給蔣介石制造輿論壓力。

蔣介石方面對各方施壓并未做出正面回應,張闾瑛最後求助到了張群身上。張群是蔣介石和張學良共同的好友,在蔣介石心中分量極重。

巧的是,張學良和趙一狄在上街買菜時,發現了《自立晚報》上刊登的《張學良之女來台探親,官方不理不睬》的文章,大為震驚,心潮澎湃地向張群寫信,訴說思女之苦。

張群被這對父女的深情所感動,向蔣介石進言。最終,在張闾瑛的輿論施壓和張群的進言下,蔣介石同意張闾瑛探訪父親的請求。

當張闾瑛見到張學良時,曾經威武高大的父親已變成了頭發花白的老人,而張闾瑛也從會撒嬌的小女孩成為了母親。

張闾瑛看着拄着拐杖的父親,激動地上前握住了他的手喊道:“爸爸”。随後,二人的眼角都流出了淚水,陶鵬飛也親切地叫着爸爸。

張學良之女張闾瑛:拒絕嫁豪門,甘願嫁布衣,今105歲仍健在

張學良面對多年未見的女兒一時思緒萬千,身體激動到顫抖,張闾瑛拿出了于鳳至的照片,給父親講述她們在美國的生活。

張學良還說将來有條件,我要到那裡去看看你們,勸女兒不要為他擔心。

僅僅1個小時的會面時間轉瞬即逝,分别之際,父女又抱頭痛哭。這一别,又不知何時再相見了。

回到美國後,張闾瑛多數時間都陪伴在母親身邊,經常和母親聊起父親的往事。1990年,于鳳至在美國病逝,她用盡了一生終是沒等到張學良的歸來。

1991年,張學良結束了半生的軟禁生涯,帶着趙一荻來到了美國張闾瑛的家裡。從此以後,張闾瑛一直伴随在父親身邊,彌補了兒時的遺憾。

張學良之女張闾瑛:拒絕嫁豪門,甘願嫁布衣,今105歲仍健在

張闾瑛這一生極為孝順,母親于鳳至将她視為唯一的依靠,她不僅将母親照顧得細緻入微,對父親也是如此,盡到了一個做女兒的責任和義務。

而她的人生,也幾乎是圓滿的,尤其是婚姻生活,她和丈夫恩愛有加,真正地做到了:“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

張闾瑛這一生有思想、有覺悟、有膽識、有孝心,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

除此外,作為土生土長的東北人,雖然身居海外多年,但她一直牽挂着中國東北的老家,并盡所能地為家鄉做一些貢獻,譬如幫助建立大帥府和曆史研究等等。

如今的張闾瑛已經105歲,她是一位真正的見證過曆史變遷的人,但對于張闾瑛而言,最重要的還是骨肉親情。

她照顧母親幾十年,和父親團圓後又肩負起照顧父親的責任,她敢于平淡,并願意在平凡中尋找簡單的幸福。

這樣的品質,着實很難得。

.END.

文|小貝

責編|沐陽

往期精彩文章回顧:

陳獨秀之女陳子美:93歲在美國病逝,遺體一個月都無人認領

蔣碧微:18歲與大師私奔,30歲做高官情婦,80歲去世時孤身一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