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梨園一葉——平劇科班富連成傳奇

1900庚子年,北京前門起了一場大火,燒掉了從大栅欄的老德記往西一直到觀音寺的四千多座房子,也燒掉了密布于那一片大大小小的茶園戲館。很多演藝人員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台口,隻能被迫到外地演出。

“跑碼頭”大軍中,就有這位未來執掌“平劇第一科班”富連成30餘年的班主葉春善。如果沒有那場大火,沒有那次吉林之行,就不會有這一段延續百年的梨園傳奇!

梨園一葉

1900年,葉春善隻有25歲,工“末行”,終日輾轉忙碌于搭入各個戲班演出。

梨園一葉——平劇科班富連成傳奇

葉春善

應吉林巨商牛子厚的邀請,葉春善搭的這個戲班出發前往吉林康樂茶園表演。可是還沒到吉林,葉春善就在途中受了風寒,嗓子無法出聲。他就主動找到了牛子厚,準備退還預支的包銀,告辭返京。

《平劇“第一科班”——富連成社研究》作者姜斯轶:葉春善他自己心裡頭有一套邏輯,這個邏輯現在聽起來實際上挺有意思的,很有古人之風。他去找牛子厚說,您是請我來演戲的,我現在嗓子壞了,我唱不了戲了,你沒有請我的價值了,是以我要走了,但實際上他沒有走的實力。

确實,退了包銀的葉春善連返京的車票都買不起。牛子厚當即說:天災病痛,人所難免,雖然你暫不能演戲,背景諸多事物需要有人打理,你現在背景充任管事如何?

梨園一葉——平劇科班富連成傳奇

牛子厚此舉其實是為了試探葉春善,看他能否堪起大任。牛子厚的計劃十分宏大,他想複制當時上海的一種全新演藝體制:先建固定劇場,然後培養自己的底包演員,這樣就隻用在北京約請名角,既可以節省大量開支,又能有效滿足新興城市新的市場需求。

他希望這群基礎演員由自己培養,是以就需要一個真正靠得住的人來辦這件事。在背景一心一意當起管事的葉春善就是一個完美的人選。

梨園一葉——平劇科班富連成傳奇

據說直到戲班離開吉林前夕,牛葉二人長談達四晝夜,但葉春善依然沒有答應創立科班。

在後來的《富連成三十年史》這本書中,記載了他的這段話:京師科班,多如過江之鲫。但前赴後繼,均未獲得良好結果。推考其大因,不外乎老闆自私心重,且無足以服人之才。

葉春善之孫 葉鈞:

“後來到回來的那一天,(牛子厚)給了我祖父一個信封,說你先别看,到了車上再看,我祖父就到了車上以後再看,還是委托他回北京替他來辦一個小的科班。”

牛子厚的誠心最終打動了葉春善,1904年“喜連成”科班創辦,1912年後改名為“富連成”。

梨園一葉——平劇科班富連成傳奇

插班生梅蘭芳與周信芳

1907年的北京戲班林立,在殘酷的競争中,喜連成很快遇到了進入戲園後的第一次危機。

梨園一葉——平劇科班富連成傳奇

“喜”字科六大弟子

當時頭科“喜”字的主要學員大多十六七歲,集體進入了變聲期,梨園行話稱之為“倒倉”。這意味着僅招收了一科學生的喜連成,并沒有後備力量可供頂替,演出力量不足,科班面臨解散。

但也正是因為這次危機,當時才十幾歲的梅蘭芳、周信芳、林樹森、貫大元他們來到了喜連成。

梨園一葉——平劇科班富連成傳奇

《平劇“第一科班”——富連成社研究》作者 姜斯轶:

“過去這種培養方式叫手把徒弟,就是一個老師對一個徒弟,或者一個老師對幾個徒弟,往往這樣的小孩他個人條件也比較好。這些小演員的缺點是什麼?他學成了戲之後沒有台口,就是他沒有實踐機會。”

喜連成正好可以提供這樣的舞台表演機會,而且當時大家都承認這裡有優秀的老師,舞台作風也端正。借台演戲,搭班學藝的梅蘭芳、周信芳與喜連成結緣的故事也被傳為佳話。

梨園一葉——平劇科班富連成傳奇

這些知名童伶赫然出現在喜連成的舞台上,極大地改善了營業狀況。喜連成轉危為安,在京城站住了腳跟。

群英會

1909年的正月十五晚上,9歲的馬連良被帶到喜連成科班班主葉春善面前。葉春善端詳了他很久,說了一句:“這孩子,成!”

梨園一葉——平劇科班富連成傳奇

馬連良入的是第二科“連”字科,時值1909年,喜連成剛剛渡過自成立以來的最大一次危機。

1908年11月14日,光緒皇帝駕崩,15日,慈禧太後駕崩。按照清代制度,皇帝駕崩後的三年為“國喪”期,期間禁止一切娛樂活動,至少百天内不可動響器。

一時之間失去收入來源,科班内人心浮動,葉春善面臨着一個大難題:解散還是維持?

梨園一葉——平劇科班富連成傳奇

梨園祖師之位

葉春善固然可以解散科班一了百了,但就此便要失信于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牛子厚,結義時要替祖師爺傳道的誓言也将付諸流水,幾十名學生也将失去依靠。可是如果不解散,如何養活這一整個科班的數十人?

葉春善孫媳 孫萍:

“基本上把家裡所有的積蓄能賣的都賣了,就是為了支援富社的生活,學生得吃喝拉撒,那麼多孩子,還有怎麼也得給老師一些生活費。是以那個時候說了一句話,葉春善說的,說‘冷了迎風站、餓了腆肚行’。”

就在葉春善決定不散班的第二天,總教習蕭長華拿出了他珍藏的秘本全本《三國志》。

梨園一葉——平劇科班富連成傳奇

《三國志》是清末有名的三慶班在“大老闆”程長庚執掌後,邀請外号“盧台子”、擅長編寫連台本戲的盧勝奎執筆改編而成。自三慶班解散,彼時的京城的觀衆已經有多年沒有領略過這部連台大戲的風采了。

富連成總教習蕭長華日後回憶:“當時從周先生手裡得到《赤壁鏖兵》抄本,事實上并不夠完整的八本,已有殘缺。給科班的學生排戲,沒有準譜不成,必須摘清楚,弄利落,該添的添,該補的補,做一番清理。怎奈自己幼兒失學,書底兒淺薄,整理這樣一出大戲,事非容易。乍出執筆時不敢人多,人多主意多。隻得整理出樣兒來之後,再請别人嚴格批評,暢抒己見。”

梨園一葉——平劇科班富連成傳奇

“舌戰”是全戲演出定勝負的頭一炮,必須打響。就戲而論,也是諸葛亮過江來的頭一仗。這場“舌戰”,學生每天早晨起來,洗漱一畢就念,除了吃飯、解手,一直到晚上睡覺,一天不出屋子,就跟這場戲“紮”上了。光是這場戲,排了一個多月。

最終,36本《三國志》經蕭長華删繁就簡,改編為12本,分别為8本的《赤壁鏖兵》和4本的《取南郡》。禁演結束後,喜連成的學生們開始在廣德樓演出。

《馬連良傳》作者張永和:那個時候演員雷喜福的魯肅,王喜秀的孔明,侯喜瑞的曹操演得都非常好,當時非常轟動,大夥就看到是這麼大的小孩能夠演三慶班的,一年才演一次的連台好戲,是以一下子喜連成的名聲在外。

梨園一葉——平劇科班富連成傳奇

平劇電影《群英會》

上世紀50年代,北京電影制片廠拍攝平劇電影《群英會》。電影一經面世就引起如潮好評。其中,周瑜是富社第四科,“盛”字科弟子葉盛蘭,魯肅是富社第三科“富”字科弟子譚富英,黃蓋是富社第四科,“盛”字科裘盛戎,曹操是富社第五科,“世”字科袁世海,蔣幹蕭長華是富社總教習,而飾演諸葛亮的則是富連成第二科學生馬連良。

其主要演員,要麼是富連成的學生,要麼是富連成的老師,有人笑稱這是平劇科班富連成的校友大集會。

從1904到1948,從晚清到民國,富連成不隻是一個44年的故事。從富連成到延安劇團,到台灣大鵬劇社,到香港武俠電影,到今日之平劇,這甚至不隻是一個100年的故事。

敬請觀看鳳凰大視野

《梨園一葉——平劇科班富連成傳奇》

梨園一葉——平劇科班富連成傳奇
梨園一葉——平劇科班富連成傳奇

編輯:王鼎堯

今日視訊推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