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一位特别用心的媽媽,女兒5歲前給她讀童話故事,後面加了媽媽群,知道繪本這類書了,也給孩子買繪本看,媽媽的用心看得到。

但是等孩子上一年級了,同樣是媽媽群的好友跟她說,繪本是給學齡前孩子看的,已經上國小就不該再看了。
媽媽很焦慮。一方面孩子真的喜歡看繪本,另一方面也怕孩子總是看這麼簡單的書,把孩子給耽誤了。
關于「孩子7歲以後還适不适合看繪本」這個問題,我也是兩個女孩的媽媽,一個10歲,一個2歲,我的回答是:太合适了。
具體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
1.什麼是繪本?
題主的媽媽群朋友說,繪本是給學齡前孩子看的,這大約是把繪本等同于了圖畫書。
我們知道,國内的繪本發展,也就是最近一二十年的事情,市面上的早教書也經過了探索期。
有些早教書,裡面确實有圖畫,但卻是沒有細節的簡筆畫。這種書,爸爸媽媽給孩子讀的時候,爸媽看文字,給孩子看圖,就是圖個樂。
但繪本在國外的發展已經有100多年的曆史了,尤其是在歐美,有凱迪克獎、國際安徒生獎、凱特格林納威獎等各種專門評定繪本品質的獎項,也有專門營運童書的機構,發展的已經很成熟了。
題主給孩子選的繪本,也是覆寫了這些大獎的、真正的繪本,不是圖畫書,那其實就不存在“繪本是給學齡前孩子看的”問題。
早先的繪本,圖和文作者是同一個人的情況比較多,現在術業有專攻,圖和文不是同一個作者的情況比較普遍。
這種情況下,圖和文的作者需要經過探索、配合去共同完成一本書,甚至文作者要監制,以讓圖作者能夠把故事的正确的意思表達出來。
用心打磨的好繪本,孩子會常讀常新。是以,在繪本閱讀量的計算中,“讀了多少本”的這個本數,其實是“本/次”的概念,也就是說一本讀幾遍,就可以算幾本。
我的大寶到現在還很愛看繪本,我覺得完全沒有問題啊。
2.繪本給上了學的孩子看合不合适?
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提出了繪本的定義:繪本=圖×文。繪本是圖和文配合的書,好的繪本成年人都會常讀常新,7歲的孩子讀繪本,是再合适不過了。
就像題主提到的《四季時光》這套書,書友@魔雲獸,解讀這本書已經做成了一個系列故事了,成年人都能受益,何況孩子呢。
題主展示的女兒的畫,有四季時光的插圖。四季時光本身是密集繪本,雖然一個字都沒有,但其實故事的容量特别大,細節也很多。
作者羅特勞特·蘇珊娜·貝爾納,在2016年獲得了國際安徒生獎的插畫獎。國際安徒生大獎,作者終身隻能拿一次,是童書作者的最高獎項,被譽為“兒童文學的諾貝爾獎”。
小姑娘雖然隻有7歲,但仿畫的細節很到位了:酒吧的酒瓶、顧客的頭發、吧台的椅子、酒杯,牆上的時鐘,這些在原書裡面都是很小的細節,但小姑娘都仿了下來。
7歲的孩子能把畫畫到這個程度,大約是興趣使然,很多孩子是做不到的,為這個寶寶點贊。
但我從中看到的,不僅僅是繪畫能力,更是注意力,專注力,觀察力,空間布局能力,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學習能力,你說繪本7歲的孩子看合不合适?
真正的好繪本,各個年齡段都可以看。關鍵是要保護好孩子的閱讀興趣,千萬别在這個階段,急于讓孩子讀“有用的書”,因為閱讀之于孩子的一生,最大的作用是滋養心靈的“無用之用”。
所謂通過閱讀提升國文成績,這種想法是把閱讀的功用窄化了。
3.父母可以為愛閱讀的孩子做點什麼?
恭喜題主,收獲一個愛閱讀的寶寶。身為父母,如果還是擔心孩子隻讀繪本,不讀課外書,不利于知識面的擴充,可以多買一些不同類型的書,讓孩子自己選擇。
就算孩子暫時不喜歡讀那些“有用的書”,也不用着急,随着孩子知識面的增長,認知能力的提升,這個問題會随着時間的推移,自然而然解決的。
如果還是不能放下焦慮,還是想為孩子做點什麼,我建議題主自己讀一些書,做一點知識儲備,以便于在孩子有相關興趣的時候,跟她交流,一起探讨,讓孩子充分感受閱讀的樂趣。
我是可魚媽媽 ,二孩寶媽,閱讀指導師,陪孩子讀過上千本繪本,幫孩子建立閱讀習慣。歡迎關注我,一起探讨教育、閱讀相關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