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諸葛亮去世的時候,劉禅為什麼要連殺了3位大臣呢?

直到諸葛亮去世,劉禅接連誅殺3位大臣,人們才發現,劉禅這人不簡單,他一直深藏不露。

諸葛亮去世的時候,劉禅為什麼要連殺了3位大臣呢?

這第一位大臣是李邈

李邈出身益州豪族,李家在益州頗具實力。

他有兄弟三人,皆是當世之才,人稱“李氏三龍”,唯獨将李邈排除在外。由此可見,這李邈不太聰明。

然而李邈明顯沒意識到這點,他不僅自視甚高,還是個典型的投機主義者。

李邈原本在劉璋手下做事,擔任一個不知名的小官,他自然不滿意。

于是,當劉備入駐益州的時候,李邈果斷改投劉備門下,希望能憑此飛黃騰達。

劉備任命他為益州從事,這官雖然不大,但是能時常伴随劉備左右,隻要好好表現,升官發财都不在話下。

一次過節的時候,劉備宴請府上官吏,和大家一起慶祝節日,拉拉關系,李邈也在其列。

席間,李邈竟然指責劉備不該奪益州,氣得劉備當場想把他給砍了。

幸好諸葛亮看李邈為人耿直,頗為欣賞,于是極力勸阻劉備,将李邈給救了下來。

很顯然,李邈罵劉備是有意為之,為的就是引起諸葛亮的主意,好跟着諸葛亮混,看樣子他還是嫌棄益州從事這個官小了。

此後李邈被雪藏了好一陣子,直到劉備去世,諸葛亮主政,他才得以重見天日。

靠着諸葛亮的關系,李邈官拜犍為太守、丞相府參軍、安漢将軍,一時間風頭正勁。

公元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李邈也在随行隊伍中。

諸葛亮派遣馬谡率軍出戰,由于馬谡不聽諸葛亮的安排,剛愎自用、不聽勸谏,導緻損兵折将,丢失戰略要地街亭。

諸葛亮去世的時候,劉禅為什麼要連殺了3位大臣呢?

諸葛亮決定治馬谡的死罪,以儆效尤。

此時李邈卻跑出來唱反調,還引經據典,說了一堆大道理,就一個意思:馬谡不能殺。

殊不知,諸葛亮也不想殺馬谡,然而不殺馬谡,無法安定軍心,無法給死去的将士一個交代。

諸葛亮也懶得和李邈廢話,直接将他趕回了蜀國,以免看着礙眼。

自此以後,李邈被打入冷宮,不再受到重用。直到諸葛亮去世,李邈才看到了機會。

當時,皇帝劉禅身穿孝服正在為諸葛亮守孝。

李邈趁着四下無人的機會,跑去說諸葛亮的壞話。他說諸葛亮權傾朝野,已經嚴重威脅到了劉禅這個皇帝的地位。

幸虧諸葛亮死了,這蜀漢的江山還不知道是誰的。

很顯然,李邈是想憑借此舉來向劉禅表忠心,以此來得到劉禅的重用。

諸葛亮去世的時候,劉禅為什麼要連殺了3位大臣呢?

好在李邈天真,而劉禅可不傻。

正如李邈所說,諸葛亮權傾朝野,朝中官員大多是其提拔起來的,無論諸葛亮願不願意,這些人已經形成了一股勢力。

一旦劉禅釋放出一絲要對諸葛亮進行清算的意思,這些人為了自保,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的。

是以,劉禅的選擇隻有一個,就是殺了李邈,以安這些官員的心。

于是,劉禅表現出無比悲憤的樣子,将李邈關入大牢,不久便将其處死了。

這第二位大臣是劉琰

這劉琰可不簡單,不僅資格老,而且身份尊貴。

當初劉備在豫州擔任刺史的時候,劉琰便在其手下任事,那時候諸葛亮還不知道在哪裡呢。

更難人可貴的是,劉琰和劉備一樣,是漢室宗親,有他的加盟,劉備這黃叔的身份無異更具說服力。

對于劉琰這個“親戚”,劉備還是很看重的,平時出去應酬、拉關系,總帶着劉琰。而劉琰憑借不俗的談吐,也确實為劉備争取了不少利益。

劉備奪取益州後,封劉琰為固陵郡太守。

而劉琰真正發迹起來,還是在劉備去世後。

諸葛亮去世的時候,劉禅為什麼要連殺了3位大臣呢?

劉禅繼位,諸葛亮主政,作為蜀漢老臣、漢室宗親,劉琰被封為都鄉侯,兼任衛尉、中軍師、車騎将軍。

其地位僅次于劉備的托孤大臣諸葛亮和李嚴。

由于諸葛亮事事喜歡親力親為,是以劉琰雖然地位崇高,但是沒太多事情要做,他主要工作還是為諸葛亮查漏補缺,提提建議。

但是不要是以而小看了劉琰。

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失敗,其主要原因就是負責後勤的李嚴搗鬼,使得蜀漢大軍糧草不濟,不得不退兵。

事後,諸葛亮找來諸位大臣聯名上奏彈劾李嚴,名字寫在最前面的就是劉琰,諸葛亮還排在他後面。

古人講究尊卑有序,這寫奏章的時候,誰的名字在前面,是很有講究的。由此可見,單說身份,劉琰甚至超越了諸葛亮。

可惜,身份這東西,很多時候是虛的。

一次,劉琰與魏延發生了沖突,二人直接吵了起來。

當時,魏延可是諸葛亮眼前的紅人,諸葛亮自然站在魏延這邊。

諸葛亮狠狠地訓斥了劉琰一頓,讓其寫了一份檢讨書,然後就将其打發到成都。

雖然劉琰的官職都保住了,但是此後再也沒得到重用。

對于一個男人,事業和家庭是其最在乎的兩件事。

劉琰既然在事業上失敗了,自然将精力全都放在了家庭上面,這原本是好事,卻給他惹出了殺身之禍。

公元234年,也就是諸葛亮去世的那年,劉琰的妻子胡氏按照慣例進宮給太後祝賀新春,結果在宮中呆了一個月才回家。

諸葛亮去世的時候,劉禅為什麼要連殺了3位大臣呢?

胡氏貌美有風韻,劉琰一直以有這麼個妻子而驕傲,一個月不見,非常挂念。

由于長期見不到妻子,他開始胡思亂想。考慮到胡氏久居宮中不回家,這不正常,加上宮裡隻有皇帝劉禅一個男人,是以他懷疑胡氏與劉禅有染。

等胡氏回家後,劉琰派人對胡氏嚴加拷問,胡氏表示自己是清白的。然而劉琰不信,最終将胡氏給休了,然後趕出家門。

那個年代,一個女子是很難靠自己生存下去的。

悲憤交加的胡氏,一氣之下去官府狀告劉琰。

原本官府是不會管這事的,雖然劉琰沒什麼實權,但是好歹是朝廷高官。然而胡氏直接把皇帝劉禅給扯了出來,這事情的性質就不一樣了,必須嚴查。

最終,劉琰因為诽謗皇帝被處死。而劉禅為了避免在出現類似事情,取消了官員妻子入宮為太後慶賀的習俗。

這第三位大臣是楊儀

楊儀此人,才幹有餘,德行不足。

他原本在荊州刺史傅群手下擔任主簿一職,在分析當時形勢後,他決定投奔劉備。

劉備當時求賢若渴,在與楊儀一番交談後,發現他是個人才,于是留在身邊。

諸葛亮去世的時候,劉禅為什麼要連殺了3位大臣呢?

後來,楊儀先後擔任尚書、弘農太守,而他真正發迹,還要等到諸葛亮主政之後。

諸葛亮主政期間,最主要的目标便是北伐,而諸葛亮在北伐中的左膀右臂便是楊儀和魏延了。

諸葛亮每次北伐,後勤等具體事務都交給楊儀打理。

無論是糧草辎重的調撥,還是行軍作戰的具體安排,乃至于軍營中的各項規章安排,楊儀都打理得井井有條,根本不需要諸葛亮操心。

諸葛亮隻需要把握大的方向即可。

是以,雖然楊儀官位不算很高,但是卻掌握着蜀漢大軍的實權。這也使得他不把諸葛亮以外的任何人放在眼裡,包括魏延。

然而,楊儀自大,魏延更是狂妄,作為武将的他,此生也隻服諸葛亮,根本不把楊儀這個文官放在眼裡,自然不願意聽命于楊儀。

要不是因為有諸葛亮在,蜀漢根本不用北伐了,這二位就可以先打起來。

為了調和這二人的沖突,諸葛亮沒少操心,然而意義不大。

當諸葛亮在第七次北伐途中去世時,這二人積攢多年的沖突一次性爆發了出來。

此前諸葛亮感覺自己大限将至,于是暗中安排撤軍計劃,斷後這個最重要的任務,由魏延完成。

同時,諸葛亮還告誡楊儀等人,如果魏延拒絕斷後,也不要強求,讓魏延自己做決斷。

于是楊儀封鎖諸葛亮的死訊,不讓人知道諸葛亮的死訊,然後派費祎前去試探魏延。

諸葛亮去世的時候,劉禅為什麼要連殺了3位大臣呢?

魏延乃當世猛将,當即表示即使諸葛亮不在了,他也能率領蜀軍繼續北伐,不取得點成果,哪裡好意思回去。

再說了,他魏延乃頂天立地的漢子,怎麼能給楊儀這種人殿後呢?總之,殿後之事,魏延是斷然不肯幹的。

楊儀聽後自然很生氣,加上二人素來不合,他直接丢下魏延,招呼都不打就帶着大軍撤退了。

隻留下魏延的軍隊,孤零零地待在原地。

魏延素來高傲,他剛剛還說要率軍北伐,結果蜀漢大軍就都撤了,完全是在打她的臉。

于是魏延一氣之下,率軍趕超楊儀的大軍,将撤退的道路和橋梁全都破壞了。

這還沒完,魏延還上奏劉禅,說楊儀意圖反叛。

楊儀也不示弱,同樣上奏劉禅,說要反叛的是魏延。

到了這一步,二人注定不死不休,幹脆打了起來。

不過楊儀遵從的是諸葛亮的指令,這就占據了絕對優勢,最終魏延被楊儀派人斬殺,這場風波才算告一段落。

雖然楊儀赢了魏延,可惜他并非最後的勝利者。

他認為自己勤勤懇懇地給諸葛亮打了這麼多年下手,深度參與了諸葛亮的每一個計劃,妥妥的是諸葛亮的接班人。

諸葛亮去世的時候,劉禅為什麼要連殺了3位大臣呢?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諸葛亮生前就做好了安排,他曾秘奏劉禅,稱楊儀心胸狹隘,不能擔當重任,一旦自己不在了,推薦蔣琬接替自己。

是以當楊儀班師回朝後,并未受到劉禅重用,反而看到自己一向瞧不起的蔣琬坐到了自己向往已久的位置上。

對此,他心裡憤憤不平。在他看來,自己資曆比蔣琬老,功績比蔣琬大,至于才幹也遠超蔣琬,他各方面都比蔣琬強,憑什麼屈居蔣琬之下?

是以楊儀時常和人抱怨此事,周圍的同僚都擔心受牽連,不敢與其往來。

也就費祎對此不以為意,經常去楊儀府上走動。

楊儀覺得世态炎涼,也就費祎值得深交,于是向他大吐苦水,甚至說出當初就該率軍投奔曹魏的話來。

他原本是酒後失言,說點氣話罷了,卻不想費祎竟然講這些話都秘奏皇帝劉禅。

于是劉禅二話不說,将楊儀貶為平民,流放到漢嘉郡。

然而楊儀不知悔改,繼續說劉禅和朝廷的壞話,于是劉禅派人治他得罪,楊儀惶恐之下自缢而亡。

其實,從諸葛亮去世開始,楊儀的死就已經注定了。

畢竟楊儀和魏延都是諸葛亮的左膀右臂,擁有巨大的影響力,同時又狂妄自大,諸葛亮在世時也就勉強壓着他們,現在諸葛亮不在了,劉禅可沒信心能控制着此二人。

對于劉禅來說,此二人必殺。

諸葛亮去世的時候,劉禅為什麼要連殺了3位大臣呢?

當楊儀除掉魏延後,劉禅就在找機會除掉楊儀。很顯然,費祎是劉禅的人,他結交楊儀是奉了劉禅的指令,為的就是搜集證據給楊儀定罪。

虧楊儀自命不凡,結果連自己為何會死都沒搞清楚。

劉禅殺重臣的深層用意

表面上看,這三位重臣的死都各有原因,基本都是他們自己作死。事實上,即使沒人犯錯,劉禅也必須殺幾個重臣。

因為諸葛亮死後,劉禅要收回本該屬于自己的權利了。

世人隻看到諸葛亮主政期間,劉禅沉迷享樂,不理朝事,是個扶不起的阿鬥。

事實上,劉禅此舉反而才是最聰明的做法。

諸葛亮是什麼人?劉備的托孤重臣,整個蜀漢的設計者,無論是能力還是聲望都不是劉禅可以相提并論的。

劉禅如果不沉迷享樂,那能幹啥?處理政務?事情都讓諸葛亮做了,就算他提出些想法,能比諸葛亮的高明?

到時候隻會顯得他這個皇帝無能,以至于威嚴掃地。

諸葛亮去世的時候,劉禅為什麼要連殺了3位大臣呢?

但是沉迷享樂、不理朝政就不一樣了,正所謂不做事就不會犯錯,這樣既避免了劉禅自己的尴尬,也維系住了皇帝的顔面。

顔面這東西,看似無用,實則意味着上司說話到底有沒有人聽。

當諸葛亮去世了,劉禅明白,是時候收回自己的權力了。但是想要收權不是下幾道聖旨就完事了。

畢竟他多年不理政事,雖然他下的聖旨依然管用,但是那些官員有可能敷衍了事。這時候,他就需要殺人立威了。

隻有殺幾個重臣,才會讓大臣們意識到,這蜀漢是他劉禅說了算。

當然殺人也是有講究的,要殺得有理有據,而且要明白哪些人可以殺,哪些人不能碰。

而劉禅殺的這三人就很有代表性。

李邈是地方豪強的代表,劉琰是漢室宗親的代表,而楊儀則是諸葛亮系大臣的代表。

殺這三人,實際上也是在警告這三方勢力,他劉禅不是好惹的。

當然,為了安撫勢力最大的諸葛亮系大臣,劉禅同時重用蔣琬。

這一拉一打,算了勉強收服了諸葛亮系的大臣。

至于其他大臣,自然隻有俯首聽命的份。

至于蔣琬,雖然他看上去和諸葛亮一樣總攬大權,但是收回了權力的劉禅,完全可以通過其他大臣來制約蔣琬,是以不足為慮。

諸葛亮去世的時候,劉禅為什麼要連殺了3位大臣呢?

這也就是為何,蔣琬提出的治國理念,劉禅可以一句話給否決掉的原因。

至此,可以看出劉禅殺3位重臣是多麼深謀遠慮,他絕對不是扶不起的阿鬥。

當然,他的才幹止步于此,也就玩玩朝堂權謀罷了。

指望他能力挽狂瀾,挽救蜀漢于危局,那實在是太高看他了。畢竟諸葛亮多年都未能實作的夙願,劉禅又怎麼可能做得到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