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果是劉備最後統一三國,那麼他會不會殺五虎将和諸葛亮呢?

劉備如果統一三國,恢複大漢天下,會不會殺五虎将和諸葛亮呢?這個很不好說。

如果是劉備最後統一三國,那麼他會不會殺五虎将和諸葛亮呢?

在古代都是家天下,皇帝都是很自私的,為了自己皇位的穩定,為了子孫後代能穩坐江山,帝王生前都會力所能及地清除可能會對自己的天下安全帶來威脅的一切自認為将來可能有危害的因素。但這也與每個開國帝王的素質能力有關。

漢高祖劉邦之是以殺功臣勳将,有兩個原因:一是劉邦能力有限。他出身一介平民之家,地位低微,開始蕭何、曹參地位都在他之上,打下沛縣,殺了沛令後,衆人推舉沛公,結果蕭何、曹參都不願當沛公,因為他們害怕一但起事失敗,當了沛公,那就是主犯,必死無疑,于是就拉劉邦做冤大頭,讓他做了沛公。後來誰知秦朝不經打,竟被起義軍三下五除二給推翻了,劉邦這時也坐穩了主公之位,蕭何、曹參也隻好一心一意輔佐劉邦。也可能為此蕭何、曹參背後腸子都悔青了,怨恨自己那時為什麼就不敢接這個沛公之位。後來劉邦與項羽又進行了四年的楚漢戰争,起初劉邦是打不過項羽的,也隻不過是項羽分封的衆多諸侯中的一個而已。劉邦知道自己能吃幾個馍喝幾碗飯,聽從張良、蕭何等人的建議,重用韓信、彭越等人,就打敗了項羽。劉邦建立漢朝後,也分封了不少諸侯王。

當時的諸侯王國都擁有很大勢力,幾乎和獨立王國差不多。劉邦就很不自信啊整天想,以前都是和自己平起平坐的主,甚至以前有的比我劉邦還強還地位高,他們能服我嗎?特别是韓信,那麼大能耐,我的江山差不多可都是他打下來的,這要是他造起反來,我可怎麼赢他。正因為劉邦對自己的極不自信,對分封的諸侯王多猜疑,也就逼得諸侯王們人人自危,因為自己有權有兵,最後竟一個接一個地反了,這就出現了曆史上劉邦不斷鎮壓反叛,屠殺功臣的情況。

二是劉邦也為身後事考慮。異姓王紛紛反叛,這讓劉邦在忙着鎮壓的同時,也考慮到以後自己漢室江山的傳承穩固問題,于是他在鎮壓廢除各異姓王的同時,與衆臣殺白馬起誓,以後非劉姓不得為王。他還大量分封了同姓王,劉邦病危時,有人說以後樊哙将會聯合呂後危害戚姬和她的兒子劉如意,劉邦就毫不猶豫地傳令陳平和周勃,帶着自己的诏令前去斬殺樊哙。要知道,樊哙和劉邦可是光着肚一起長大的玩伴,最早跟随劉邦鬧革命,幾次救過劉邦的命,對劉邦那可是忠心耿耿,但為了自己死後戚姬母子的平安,劉邦竟毫不留情地要斬殺樊哙,可見帝王的自私與無情。

如果是劉備最後統一三國,那麼他會不會殺五虎将和諸葛亮呢?

朱元璋嗜殺功臣勳将,完全是出于為他的大明江山千秋萬代考慮的。他曾拿着一根滿是刺的樹枝,對太子朱标說,他要幫他把這些刺都拔掉,以確定以後太子繼位的穩定。朱元璋這個人很有能力,在衆功臣勳将面前,他是最出衆的,是以他沒有不自信的心理存在。他通國胡惟庸案和藍玉案,大殺功臣,完全是為了後世子孫皇位鞏固考慮。朱元璋出身更低下,隻是叫花子出身,在讨飯要飯中,受盡了他人的淩辱欺負,從小很少有溫情的家庭生活可過,是以對人也是冷酷無情。他當皇帝後,就殘忍成性,恢複了早在西漢文帝時就廢除的肉刑,動不動就對大臣官吏施以淩遲、剝皮、砍足、刷洗等殘酷刑罰,真的讓後人提起明朝就有點不寒而栗。

隋文帝楊堅和唐太宗李世民,都出生在富貴之家,自幼都有溫暖的家庭生活,是以他們性情都不殘忍,再加他們二人都很有才能,建國登基後,都沒有大殺功臣。但當聽到有危害他們的天下傳續時,他們都毫不猶豫地開了殺戒。如當隋文帝夢到大水中有十八小兒撕扯他時,他就殺了開國功臣李渾全家,還将李姓大臣貶的貶,驅除的驅除;李世民得到“唐三代後女主武氏有天下”的谶語,就大殺武姓之人,又懷疑大将李君羨,最終将他貶官外任,并不久找了個理由殺了他。

如果是劉備最後統一三國,那麼他會不會殺五虎将和諸葛亮呢?

曆史上沒有殺過功臣的開國帝王,隻有漢光武帝劉秀和宋太祖趙匡胤。這兩位也都出身高貴,從小都受到過良好的教育,家庭生活也溫暖,而且二位才能超人,都是出類拔萃的人物。尤其是劉秀,很會打仗,當時不管多麼曆害的對手,隻要一遇到劉秀,就隻有敗北的份,大有打遍天下無敵手之感。但劉秀登基稱帝,做足了谶緯之術;趙匡胤黃袍加身,也做足了宣傳。他們二人手下的功臣勳将,都是很傾服忠誠他們的人。劉秀很好加封了他的功臣勳将,為他們修建了淩煙閣,讓他們感激涕零;趙匡胤則杯酒釋兵權,讓他的大将們翻然醒悟,紛紛交出兵權,接受了朝廷大量賞賜的良田美宅,回家享清福去了。二人都有充分的自信,也信任跟自己打天下的将軍們對自己的忠誠度,是以都能很好地善待功臣勳将,成了曆史上倍受稱贊的君主。

我們再來看劉備,雖然是漢室之胄,但到他這一輩,已是家道中衰,靠織席販履維持生活,可以說劉備與劉邦的出身應該差不多。劉備自己才能不大,闖蕩半生,都是一溜的敗北,最後還是在諸葛亮的謀劃下,才取得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成績。他雖仁厚寬弘,卻也為自己的後事考慮,不顧與劉封數十年的父子之情,聽從諸葛亮之勸,忍心逼劉封自殺。

如果是劉備最後統一三國,那麼他會不會殺五虎将和諸葛亮呢?

為了重新奪回荊州,給關羽報仇,他失去理制,悖逆早定的“東和孫權”之策,悍然東征東吳,結果慘遭夷陵大敗。其實劉備的性格與劉邦有點兒很相似,如果他能最後統一三國,興複漢室,很大可能他是不會輕以殺害擁有大功的五虎将和諸葛亮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劉備所處的是東漢末年,對異姓已經不再封王,自然“五虎将”和諸葛亮也很難被封王。再者諸葛亮是張良和蕭何一樣的智謀人物,是不會觸碰劉備的忌諱的。五虎将都忠心耿耿,如果統一天下後都能安于封賞,不恃功自傲,不對劉備的天下後世造成安全隐患,劉備一般應不會殺害他們。除非關羽、張飛居功自傲,驕橫跋扈,強力幹涉他的家天下,觸碰了劉備的底線,雖然他們與劉備結有深厚的革命友情,但為了自己的天下穩固安全傳延,劉備也就隻能忍痛下手了。有的人說劉備會哭,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到那時劉備也許會在痛哭之中,名正言順地斬殺關羽張飛,也不亞于諸葛亮的揮淚斬馬谡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