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何說蜀漢首次北伐,就注定最後失敗?死了11位大将,看下都有誰

相信大家看過或者聽說過《三國演義》,作為一段追溯曆史,半真半假的小說,受到了古今衆多讀者的喜愛,三國裡面那些有智有謀的将領們也讓我們欽佩,其中諸葛亮“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更加感動了不少人。

在原著當中諸葛孔明屢次率領軍隊出蜀,北伐中原,然而每次都因為各種事情功虧一篑,不過讓人注意的事情是,諸葛亮似乎每一次北伐失敗後,似乎總能夠儲存大量的實力,過了兩三年又率衆卷土重來。

為何說蜀漢首次北伐,就注定最後失敗?死了11位大将,看下都有誰

這本書處處可以展現出羅貫中對于諸葛亮的喜愛,想要展現出他的完美,是以魯迅先生也批評說:“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僞,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但事實是戰争戰敗的一方肯定是有損失的,即便是諸葛亮也沒有免俗。他就在第一次北伐當中栽了一個大跟頭。

自從公元211年蜀國夷陵之戰失敗之後,蜀國失去了精銳的軍隊和荊州之地,國力大打折扣,丞相諸葛亮經過十多年的修生養息,蜀國實力開始恢複,是以在公元228年,他寫下著名出師表,率領大軍北伐。

為何說蜀漢首次北伐,就注定最後失敗?死了11位大将,看下都有誰

總共有多少兵馬呢?《三國志》記載包括幫助蜀軍運送糧食的老百姓在内,差不多在十萬人左右,在開局的時候,蜀國打的順風順水,魏國人并沒有料到,隻有一州之力的蜀國敢率先發動大規模進攻,是以隴右地區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個郡都沒有能力抵抗,姜維、梁緒等守将投降,聽聞消息之後,魏明帝曹睿急忙率領大軍援救,他親自到長安坐鎮,大将軍曹真率軍到郿縣防禦趙雲,張郃率軍抵抗諸葛亮。

為何說蜀漢首次北伐,就注定最後失敗?死了11位大将,看下都有誰

而諸葛亮方面派遣馬谡鎮守漢軍咽喉的街亭要道,結果後來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張郃率領大軍來取街亭,可是紙上談兵的馬谡将兵營下在山上,自投羅網,結果讓街亭失陷。這樣一來,之前蜀軍取得的努力基本上都化為了泡影。諸葛亮下令全軍撤退。魏軍趁勢追擊,不但收複了失地,還殺掉了和俘虜了三萬蜀軍,諸葛亮對此痛心不已,他說到:““此皆數十年之内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若複數年,則損三分之一也,當何以圖敵?””。

為何說蜀漢首次北伐,就注定最後失敗?死了11位大将,看下都有誰

是以這一場戰争是慘烈的,犧牲的将領都有誰呢?根據陳壽《三國志》所引用《後出師表》記載,諸葛亮在啟奏陛下的時候這樣上報損失:

“自臣到漢中,中間期年耳,然喪趙雲、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郃、鄧銅等及曲長、屯将七十餘人,突将、無前、賨叟、青羌、散騎、武騎一千餘人。”也就是說,除了一千多名偏将騎兵,第一次北伐時還喪失了趙雲(病逝)、馬玉、丁立等主要将領8人,再加上諸葛亮在戰敗後追責所處斬的街亭守将馬谡以及副将張休和李勝,蜀國在此戰中死了11名大将。

為何說蜀漢首次北伐,就注定最後失敗?死了11位大将,看下都有誰

《三國志》作者陳壽的父親是馬谡的參軍,因為上谏不力,也被處以髡刑(被剃光頭發),足以見諸葛亮之盛怒,他自己也能想到精心策劃十多年的第一次北伐就這麼失敗了,魏國有防備,以後肯定會更加艱難。

而比起兵員的損失,這讓本來就無人可用的蜀國用将更加捉襟見肘,民間也有了“蜀中無大将,廖化為先鋒”一說,再加上本來國力就弱,是以蜀漢首次北伐,就注定了最後的失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