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诸葛亮去世的时候,刘禅为什么要连杀了3位大臣呢?

直到诸葛亮去世,刘禅接连诛杀3位大臣,人们才发现,刘禅这人不简单,他一直深藏不露。

诸葛亮去世的时候,刘禅为什么要连杀了3位大臣呢?

这第一位大臣是李邈

李邈出身益州豪族,李家在益州颇具实力。

他有兄弟三人,皆是当世之才,人称“李氏三龙”,唯独将李邈排除在外。由此可见,这李邈不太聪明。

然而李邈明显没意识到这点,他不仅自视甚高,还是个典型的投机主义者。

李邈原本在刘璋手下做事,担任一个不知名的小官,他自然不满意。

于是,当刘备入驻益州的时候,李邈果断改投刘备门下,希望能凭此飞黄腾达。

刘备任命他为益州从事,这官虽然不大,但是能时常伴随刘备左右,只要好好表现,升官发财都不在话下。

一次过节的时候,刘备宴请府上官吏,和大家一起庆祝节日,拉拉关系,李邈也在其列。

席间,李邈竟然指责刘备不该夺益州,气得刘备当场想把他给砍了。

幸好诸葛亮看李邈为人耿直,颇为欣赏,于是极力劝阻刘备,将李邈给救了下来。

很显然,李邈骂刘备是有意为之,为的就是引起诸葛亮的主意,好跟着诸葛亮混,看样子他还是嫌弃益州从事这个官小了。

此后李邈被雪藏了好一阵子,直到刘备去世,诸葛亮主政,他才得以重见天日。

靠着诸葛亮的关系,李邈官拜犍为太守、丞相府参军、安汉将军,一时间风头正劲。

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李邈也在随行队伍中。

诸葛亮派遣马谡率军出战,由于马谡不听诸葛亮的安排,刚愎自用、不听劝谏,导致损兵折将,丢失战略要地街亭。

诸葛亮去世的时候,刘禅为什么要连杀了3位大臣呢?

诸葛亮决定治马谡的死罪,以儆效尤。

此时李邈却跑出来唱反调,还引经据典,说了一堆大道理,就一个意思:马谡不能杀。

殊不知,诸葛亮也不想杀马谡,然而不杀马谡,无法安定军心,无法给死去的将士一个交代。

诸葛亮也懒得和李邈废话,直接将他赶回了蜀国,以免看着碍眼。

自此以后,李邈被打入冷宫,不再受到重用。直到诸葛亮去世,李邈才看到了机会。

当时,皇帝刘禅身穿孝服正在为诸葛亮守孝。

李邈趁着四下无人的机会,跑去说诸葛亮的坏话。他说诸葛亮权倾朝野,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刘禅这个皇帝的地位。

幸亏诸葛亮死了,这蜀汉的江山还不知道是谁的。

很显然,李邈是想凭借此举来向刘禅表忠心,以此来得到刘禅的重用。

诸葛亮去世的时候,刘禅为什么要连杀了3位大臣呢?

好在李邈天真,而刘禅可不傻。

正如李邈所说,诸葛亮权倾朝野,朝中官员大多是其提拔起来的,无论诸葛亮愿不愿意,这些人已经形成了一股势力。

一旦刘禅释放出一丝要对诸葛亮进行清算的意思,这些人为了自保,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的。

因此,刘禅的选择只有一个,就是杀了李邈,以安这些官员的心。

于是,刘禅表现出无比悲愤的样子,将李邈关入大牢,不久便将其处死了。

这第二位大臣是刘琰

这刘琰可不简单,不仅资格老,而且身份尊贵。

当初刘备在豫州担任刺史的时候,刘琰便在其手下任事,那时候诸葛亮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更难人可贵的是,刘琰和刘备一样,是汉室宗亲,有他的加盟,刘备这黄叔的身份无异更具说服力。

对于刘琰这个“亲戚”,刘备还是很看重的,平时出去应酬、拉关系,总带着刘琰。而刘琰凭借不俗的谈吐,也确实为刘备争取了不少利益。

刘备夺取益州后,封刘琰为固陵郡太守。

而刘琰真正发迹起来,还是在刘备去世后。

诸葛亮去世的时候,刘禅为什么要连杀了3位大臣呢?

刘禅继位,诸葛亮主政,作为蜀汉老臣、汉室宗亲,刘琰被封为都乡侯,兼任卫尉、中军师、车骑将军。

其地位仅次于刘备的托孤大臣诸葛亮和李严。

由于诸葛亮事事喜欢亲力亲为,所以刘琰虽然地位崇高,但是没太多事情要做,他主要工作还是为诸葛亮查漏补缺,提提建议。

但是不要因此而小看了刘琰。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失败,其主要原因就是负责后勤的李严捣鬼,使得蜀汉大军粮草不济,不得不退兵。

事后,诸葛亮找来诸位大臣联名上奏弹劾李严,名字写在最前面的就是刘琰,诸葛亮还排在他后面。

古人讲究尊卑有序,这写奏章的时候,谁的名字在前面,是很有讲究的。由此可见,单说身份,刘琰甚至超越了诸葛亮。

可惜,身份这东西,很多时候是虚的。

一次,刘琰与魏延发生了冲突,二人直接吵了起来。

当时,魏延可是诸葛亮眼前的红人,诸葛亮自然站在魏延这边。

诸葛亮狠狠地训斥了刘琰一顿,让其写了一份检讨书,然后就将其打发到成都。

虽然刘琰的官职都保住了,但是此后再也没得到重用。

对于一个男人,事业和家庭是其最在乎的两件事。

刘琰既然在事业上失败了,自然将精力全都放在了家庭上面,这原本是好事,却给他惹出了杀身之祸。

公元234年,也就是诸葛亮去世的那年,刘琰的妻子胡氏按照惯例进宫给太后祝贺新春,结果在宫中呆了一个月才回家。

诸葛亮去世的时候,刘禅为什么要连杀了3位大臣呢?

胡氏貌美有风韵,刘琰一直以有这么个妻子而骄傲,一个月不见,非常挂念。

由于长期见不到妻子,他开始胡思乱想。考虑到胡氏久居宫中不回家,这不正常,加上宫里只有皇帝刘禅一个男人,因此他怀疑胡氏与刘禅有染。

等胡氏回家后,刘琰派人对胡氏严加拷问,胡氏表示自己是清白的。然而刘琰不信,最终将胡氏给休了,然后赶出家门。

那个年代,一个女子是很难靠自己生存下去的。

悲愤交加的胡氏,一气之下去官府状告刘琰。

原本官府是不会管这事的,虽然刘琰没什么实权,但是好歹是朝廷高官。然而胡氏直接把皇帝刘禅给扯了出来,这事情的性质就不一样了,必须严查。

最终,刘琰因为诽谤皇帝被处死。而刘禅为了避免在出现类似事情,取消了官员妻子入宫为太后庆贺的习俗。

这第三位大臣是杨仪

杨仪此人,才干有余,德行不足。

他原本在荆州刺史傅群手下担任主簿一职,在分析当时形势后,他决定投奔刘备。

刘备当时求贤若渴,在与杨仪一番交谈后,发现他是个人才,于是留在身边。

诸葛亮去世的时候,刘禅为什么要连杀了3位大臣呢?

后来,杨仪先后担任尚书、弘农太守,而他真正发迹,还要等到诸葛亮主政之后。

诸葛亮主政期间,最主要的目标便是北伐,而诸葛亮在北伐中的左膀右臂便是杨仪和魏延了。

诸葛亮每次北伐,后勤等具体事务都交给杨仪打理。

无论是粮草辎重的调拨,还是行军作战的具体安排,乃至于军营中的各项规章安排,杨仪都打理得井井有条,根本不需要诸葛亮操心。

诸葛亮只需要把握大的方向即可。

因此,虽然杨仪官位不算很高,但是却掌握着蜀汉大军的实权。这也使得他不把诸葛亮以外的任何人放在眼里,包括魏延。

然而,杨仪自大,魏延更是狂妄,作为武将的他,此生也只服诸葛亮,根本不把杨仪这个文官放在眼里,自然不愿意听命于杨仪。

要不是因为有诸葛亮在,蜀汉根本不用北伐了,这二位就可以先打起来。

为了调和这二人的矛盾,诸葛亮没少操心,然而意义不大。

当诸葛亮在第七次北伐途中去世时,这二人积攒多年的矛盾一次性爆发了出来。

此前诸葛亮感觉自己大限将至,于是暗中安排撤军计划,断后这个最重要的任务,由魏延完成。

同时,诸葛亮还告诫杨仪等人,如果魏延拒绝断后,也不要强求,让魏延自己做决断。

于是杨仪封锁诸葛亮的死讯,不让人知道诸葛亮的死讯,然后派费祎前去试探魏延。

诸葛亮去世的时候,刘禅为什么要连杀了3位大臣呢?

魏延乃当世猛将,当即表示即使诸葛亮不在了,他也能率领蜀军继续北伐,不取得点成果,哪里好意思回去。

再说了,他魏延乃顶天立地的汉子,怎么能给杨仪这种人殿后呢?总之,殿后之事,魏延是断然不肯干的。

杨仪听后自然很生气,加上二人素来不合,他直接丢下魏延,招呼都不打就带着大军撤退了。

只留下魏延的军队,孤零零地待在原地。

魏延素来高傲,他刚刚还说要率军北伐,结果蜀汉大军就都撤了,完全是在打她的脸。

于是魏延一气之下,率军赶超杨仪的大军,将撤退的道路和桥梁全都破坏了。

这还没完,魏延还上奏刘禅,说杨仪意图反叛。

杨仪也不示弱,同样上奏刘禅,说要反叛的是魏延。

到了这一步,二人注定不死不休,干脆打了起来。

不过杨仪遵从的是诸葛亮的命令,这就占据了绝对优势,最终魏延被杨仪派人斩杀,这场风波才算告一段落。

虽然杨仪赢了魏延,可惜他并非最后的胜利者。

他认为自己勤勤恳恳地给诸葛亮打了这么多年下手,深度参与了诸葛亮的每一个计划,妥妥的是诸葛亮的接班人。

诸葛亮去世的时候,刘禅为什么要连杀了3位大臣呢?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诸葛亮生前就做好了安排,他曾秘奏刘禅,称杨仪心胸狭隘,不能担当重任,一旦自己不在了,推荐蒋琬接替自己。

因此当杨仪班师回朝后,并未受到刘禅重用,反而看到自己一向瞧不起的蒋琬坐到了自己向往已久的位置上。

对此,他心里愤愤不平。在他看来,自己资历比蒋琬老,功绩比蒋琬大,至于才干也远超蒋琬,他各方面都比蒋琬强,凭什么屈居蒋琬之下?

因此杨仪时常和人抱怨此事,周围的同僚都担心受牵连,不敢与其往来。

也就费祎对此不以为意,经常去杨仪府上走动。

杨仪觉得世态炎凉,也就费祎值得深交,于是向他大吐苦水,甚至说出当初就该率军投奔曹魏的话来。

他原本是酒后失言,说点气话罢了,却不想费祎竟然讲这些话都秘奏皇帝刘禅。

于是刘禅二话不说,将杨仪贬为平民,流放到汉嘉郡。

然而杨仪不知悔改,继续说刘禅和朝廷的坏话,于是刘禅派人治他得罪,杨仪惶恐之下自缢而亡。

其实,从诸葛亮去世开始,杨仪的死就已经注定了。

毕竟杨仪和魏延都是诸葛亮的左膀右臂,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同时又狂妄自大,诸葛亮在世时也就勉强压着他们,现在诸葛亮不在了,刘禅可没信心能控制着此二人。

对于刘禅来说,此二人必杀。

诸葛亮去世的时候,刘禅为什么要连杀了3位大臣呢?

当杨仪除掉魏延后,刘禅就在找机会除掉杨仪。很显然,费祎是刘禅的人,他结交杨仪是奉了刘禅的命令,为的就是搜集证据给杨仪定罪。

亏杨仪自命不凡,结果连自己为何会死都没搞清楚。

刘禅杀重臣的深层用意

表面上看,这三位重臣的死都各有原因,基本都是他们自己作死。事实上,即使没人犯错,刘禅也必须杀几个重臣。

因为诸葛亮死后,刘禅要收回本该属于自己的权利了。

世人只看到诸葛亮主政期间,刘禅沉迷享乐,不理朝事,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事实上,刘禅此举反而才是最聪明的做法。

诸葛亮是什么人?刘备的托孤重臣,整个蜀汉的设计者,无论是能力还是声望都不是刘禅可以相提并论的。

刘禅如果不沉迷享乐,那能干啥?处理政务?事情都让诸葛亮做了,就算他提出些想法,能比诸葛亮的高明?

到时候只会显得他这个皇帝无能,以至于威严扫地。

诸葛亮去世的时候,刘禅为什么要连杀了3位大臣呢?

但是沉迷享乐、不理朝政就不一样了,正所谓不做事就不会犯错,这样既避免了刘禅自己的尴尬,也维系住了皇帝的颜面。

颜面这东西,看似无用,实则意味着领导说话到底有没有人听。

当诸葛亮去世了,刘禅明白,是时候收回自己的权力了。但是想要收权不是下几道圣旨就完事了。

毕竟他多年不理政事,虽然他下的圣旨依然管用,但是那些官员有可能敷衍了事。这时候,他就需要杀人立威了。

只有杀几个重臣,才会让大臣们意识到,这蜀汉是他刘禅说了算。

当然杀人也是有讲究的,要杀得有理有据,而且要明白哪些人可以杀,哪些人不能碰。

而刘禅杀的这三人就很有代表性。

李邈是地方豪强的代表,刘琰是汉室宗亲的代表,而杨仪则是诸葛亮系大臣的代表。

杀这三人,实际上也是在警告这三方势力,他刘禅不是好惹的。

当然,为了安抚势力最大的诸葛亮系大臣,刘禅同时重用蒋琬。

这一拉一打,算了勉强收服了诸葛亮系的大臣。

至于其他大臣,自然只有俯首听命的份。

至于蒋琬,虽然他看上去和诸葛亮一样总揽大权,但是收回了权力的刘禅,完全可以通过其他大臣来制约蒋琬,所以不足为虑。

诸葛亮去世的时候,刘禅为什么要连杀了3位大臣呢?

这也就是为何,蒋琬提出的治国理念,刘禅可以一句话给否决掉的原因。

至此,可以看出刘禅杀3位重臣是多么深谋远虑,他绝对不是扶不起的阿斗。

当然,他的才干止步于此,也就玩玩朝堂权谋罢了。

指望他能力挽狂澜,挽救蜀汉于危局,那实在是太高看他了。毕竟诸葛亮多年都未能实现的夙愿,刘禅又怎么可能做得到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