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羽斬龐德降于禁威震華夏,是否言過其實?看看他都經曆了什麼

關羽斬龐德降于禁威震華夏,是否言過其實?看看他都經曆了什麼

關羽相信大家都很了解了。他是劉備集團的頭号武将,論戰功,整個三國能與他相比的一隻手就能數出來。而關羽最高光的時刻,就是襄樊之戰、水淹七軍了。在他打赢了那場戰争後,曹操幾乎想要遷都。那麼,為什麼關羽打樊城、降于禁、殺龐德能引起這麼大的震動呢?

首先,是對手。鎮守襄樊的,是曹仁。

曹仁的名字大家一定都知道,但他的地位大家卻不一定了解。論地位,他與夏侯惇、夏侯淵相仿,屬于軍區司令。在早期曹操四處征戰的時候,如果存在分兵的需要,幾乎一定是曹操一路、曹仁一路。

關羽斬龐德降于禁威震華夏,是否言過其實?看看他都經曆了什麼

也就是說,曹仁基本就是曹操以下的曹魏集團軍事第一人,地位幾乎與關羽對等。而在襄樊之戰中,曹仁甚至動過放棄樊城撤退的念頭。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援軍,曹仁可以說是必敗。

關羽的第二個對手,是于禁。那麼,于禁又是什麼地位呢?簡單地說,他是曹魏集團中外姓将領第一人。我們知道,于禁與張遼、徐晃、張郃、樂進合成為“五子良将”。而在當時,于禁的地位最高。

于禁是曹魏集團中唯一一個假節钺的外姓将領。在過去,也是屢立戰功,堪稱“名将”。而這麼一位在曹魏集團舉足輕重的将領,卻被關羽打得全軍覆沒,本人投降。

關羽斬龐德降于禁威震華夏,是否言過其實?看看他都經曆了什麼

至于龐德,其實相對來說反而無足輕重。龐德勇武、忠義,但無論是帶病能力還是資曆名聲,他都比曹仁、于禁要差得多。關羽斬龐德,不過是襄樊之戰這出大戲中的一個小高潮。對于關羽威震華夏,其實影響不大。

也就是說,關羽的兩個對手分别是曹魏集團的軍事第二人以及外姓武将第一人。而關羽赢得幹脆利索,是以威震華夏,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了。

關羽斬龐德降于禁威震華夏,是否言過其實?看看他都經曆了什麼

另外,我們需要知道樊城的地理位置。

襄陽,是當時全天下地理位置最重要的城池之一,我甚至懷疑,這個之一有沒有加上去的必要。襄陽處在一個東南西北四面貫通的十字路口。向南,可下荊州、直抵長江。向西,可以扼守宜昌,鎖死三峽門口。向東,可以掌控經濟富庶的江漢平原。向北,則可進入中原。

尤其,當時漢天子位于許昌,襄陽距離許昌,不過是一步之遙。更重要的是,古代運輸不便,水運是非常重要的運輸方式。襄陽卻正好處于漢水的咽喉。當年蒙古人打破襄陽後立刻順漢水進軍,南宋的防禦體系瞬間崩潰。

是以,襄陽是一個毫無疑問的地理要塞,北有洛陽、中原,西可入長安、漢中,南可直下荊州、東可威脅武漢、合肥。曆朝曆代,襄陽都是一等一的要塞。而這個要塞,關羽已經吃下去一半了。

關羽斬龐德降于禁威震華夏,是否言過其實?看看他都經曆了什麼

最後,我們還需要考慮當時的情勢。

在關羽發動襄樊之戰之前,天下發生了什麼?當時的大背景就是,曹操被劉備趕出漢中,劉備徹底掌控漢中、益州。也就是說,劉進、曹退,這是無可争議的事實。

而諸葛亮早年就在《隆中對》中提出:“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将将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将軍身率益州之衆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壺漿,以迎将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即,從漢中與荊州兩路進軍。

也就是說,關羽進攻襄樊,其意義不僅僅在于攻占襄樊一城,而在于他在執行劉備集團早早就制定好了的戰略目标——兩路并進、恢複中原。如果我們把視野放大,而不僅僅隻是将襄樊之戰看成一場孤立的小戰鬥了話,這場戰鬥,很可能就決定了天下的走勢。

關羽斬龐德降于禁威震華夏,是否言過其實?看看他都經曆了什麼

劉備在漢中大勝。如果此時關羽再拿下襄樊。那麼劉備很有可能會從漢中出兵雍涼,孫權自然也要痛打落水狗、進軍合肥。也就是說,如果關羽順利地拿下襄陽這個軍事重地,那麼這很可能就是孫劉集團集體反攻,曹操的軍事防線全面崩潰的序曲。而當時,關羽已經勝利在望了。

可惜天有不測風雲,徐晃的果斷、屬下的背叛、孫權的短視,再加上關羽自己在政治上的愚蠢,導緻了關羽在人生最高光的時刻突然跌打。後續,就是荊州盡失、孫劉反目、夷陵之戰、劉備病逝。可以說,關羽水淹七軍之時,不僅是他自己的人生高光,也是整個劉備集團最高光的時刻。從此以後,便是江河日下、孤臣回天了。

你是如何看待關羽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了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曆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