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處死嶽飛前,皇帝卻說,非卿不忠,非朕不明?實在令人寒心

宋徽宗昏庸荒淫缺乏責任感,在位期間做了很多遺恨千古的事。好大喜功的宋徽宗先是與虎謀皮,偷偷和金人結盟一起攻打遼國。後又在國家将要滅亡的時候甩鍋給兒子,讓人大跌眼鏡。宋徽宗欽宗父子的騷操作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緻使華夏文明的發源地黃河流域的廣袤土地,成了異族馳騁的人間煉獄。康王趙構作為僅存的帝嗣,在大臣的扶持下登基後,也曾組織過北伐。大家都知道,嶽飛武藝高超又治軍有方,由他統領的嶽家軍為大宋收複了很多失地,甚至一度攻克了黃河以北的城池。

為什麼處死嶽飛前,皇帝卻說,非卿不忠,非朕不明?實在令人寒心

嶽飛出生于北宋末年,将軍允文允武,《滿江紅》飽含嶽飛殺敵收地的雄心壯志。金兵肆虐大宋的時候,嶽飛已經成長為一個熱血青年。宣和四年,矢志報國的嶽飛投了軍。彼時遼國尚且還是朝廷的頭号大敵,嶽飛在對遼戰争中憑借着過人的本事,屢屢被提拔。宋徽宗執政晚年,與宋朝''瓜分''遼國後的金政權實力大盛。在靖康之變之前,金人就曾包圍過汴梁城。正是在這個時節,宋徽宗在跑路之前把皇位傳給了太子趙恒。

為什麼處死嶽飛前,皇帝卻說,非卿不忠,非朕不明?實在令人寒心

宋欽宗也是軟骨頭,他剛繼位就派人去金兵大營議和。金人索取了一大堆金銀珠寶之後,見各地勤王的兵馬源源不斷地湧向宋都,就帶着兵将們回了北方。宋欽宗的腦回路也是清奇,金兵撤退之後,他竟然降下旨意,令勤王的兵馬傳回原籍。金人第二次北上發生了什麼,大家都清楚。宋欽宗最值得圈點的政績就是,他把準備第二次南逃的太上皇請了回來。

為什麼處死嶽飛前,皇帝卻說,非卿不忠,非朕不明?實在令人寒心

在北宋宗室近乎被團滅的背景下,唯一幸存的趙構,成了萬衆矚目的希望。趙構性情懦弱,他與父兄一樣難當大任。趙構隻想着偏安一隅,是一個主和派。趙構畏懼金人的兵威,對臣下勸谏他北伐的折子置若罔聞,能不回應就不回應。忠心為國的嶽飛曾多次勸皇帝起兵讨賊。嶽飛人微言輕,他曾在呈送趙構的折子上如是寫到:''臣願陛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将士作氣,中原可複。''按理說,這篇奏折即使不能被采納,也不應該是治罪的理由。壞就壞在趙構性情多疑,他認為嶽飛是在指責他不作為。暴怒的皇帝為洩私恨,下旨革除了嶽飛的官職。

為什麼處死嶽飛前,皇帝卻說,非卿不忠,非朕不明?實在令人寒心

萬幸的是,骁勇善戰的嶽飛得到了老将軍宗澤的青睐。在宗澤的保舉下,嶽飛又回到了官場。軍紀嚴明的嶽家軍所向披靡,成了抗金的急先鋒。紹興十年,正在前線的嶽飛迫于宋高宗的十二道金牌,隻得班師回京。嶽飛慘死風波亭前,宋高宗曾對其說''非卿不忠,非朕不明'',皇帝之是以說這句話,是有三個原因。一是因為嶽飛手握兵權功高震主。二是因為嶽飛不死和議難成。第三點原因最是關鍵,嶽飛曾多次在公衆場合揚言北伐讨金,攻克五國城迎二帝回銮。宋徽宗和欽宗要是真的被接了回來,趙構的皇位必然不安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