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同樣是批評打罵,為什麼能導緻厭學,卻無法導緻孩子讨厭玩手機

今天就來說一個很普遍,但很多父母卻沒有思考過的問題:

很多人覺得,孩子厭學是因為父母經常為了學習問題批評打罵孩子,控制孩子,是以導緻了孩子厭學。

那為什麼同樣是批評打罵,父母的批評打罵卻沒有導緻孩子讨厭手機、讨厭玩遊戲呢?

大家思考一下這個問題,是不是覺得這個問題就有點意思了?

顯然,從邏輯上來說,這有點說不通,同樣是批評打罵,結果卻完全不一樣。

在學習問題上,父母越是批評打罵,孩子越是讨厭學習。但是在玩手機遊戲上,父母越是批評打罵,孩子反而越是喜歡玩手機遊戲。

顯然,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手機問題上,父母的批評打罵絕對不是根本性的影響因素,不然也就不會産生如此完全相反的結果。

那到底是什麼導緻了人們讨厭或喜歡呢?

同樣是批評打罵,為什麼能導緻厭學,卻無法導緻孩子讨厭玩手機

決定人們讨厭或喜歡的根本性因素

其實分析一下學習和手機,我們就會發現其中的不同。

學習和手機遊戲的不同就在于,即使沒有父母的幹預,孩子仍然會讨厭學習,也仍然會喜歡玩手機。

換句話說,在父母幹預之前,其實孩子已經對學習或者手機産生了固有的态度,父母隻是在其中起到了一個加速作用,使得喜歡更加喜歡,讨厭更加讨厭。是以父母的教育不是影響孩子喜歡或讨厭的根本性因素。

那到底是什麼決定了人們的喜歡或讨厭呢?

很簡單,就是因為一個行為給我們帶來的快樂的多少。一個行為可以給我們帶來越大的快樂,我們就會越喜歡,相反,帶來的更多的是痛苦,我們就會讨厭。

孩子喜歡玩手機,就是因為手機帶來了快樂,可以玩遊戲看電影,還可以跟人聊天,内容豐富多彩,給人帶來了更多的快樂,是以孩子就容易沉迷。為了追求這快樂,即使被父母批評打罵也沒有關系。或者說在孩子看來,父母的批評打罵也是一種為了獲得快樂而做出的付出。

但學習就不同了,它往往并不能帶給人快樂。

與玩手機相比,學習顯然要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但是最終獲得快樂卻很少,甚至不僅沒有快樂反而隻有痛苦,那孩子當然也就讨厭學習了。是以即使父母批評打罵他們,他們也不願意學,因為父母批評打罵帶來的痛苦還不如學習帶來的痛苦。

顯然,學習與玩手機相比,成本效益有些低,是以人們更容易沉迷手機,很少喜歡學習。

同樣是批評打罵,為什麼能導緻厭學,卻無法導緻孩子讨厭玩手機

那是不是說孩子就一定會讨厭學習呢?也不一定,因為我們的快樂還取決于另一個因素,那就是我們的需求程度。

當我們越是需求某樣東西時,我們的欲望就會越強烈,那這樣東西帶來的快樂也就越大,我們也就越舍得為之付出。

雖然手機肯定很好玩,但是我們就一定沉迷手機嗎?并不一定,有的人沉迷打球,有的人沉迷閱讀,還有的人沉迷寫作……這其中的不同就在于人們需求的不同。

如果人們沒有特别的需求,那無疑玩手機是非常開心的。但是如果你下周就要聯考了,而你想要考上大學,那顯然你對知識就有特别強烈的渴望,于是你會更加努力地去學習而不是玩手機;同樣的,如果我們今天再不工作,明天就吃不上飯了,那我們就會努力工作賺錢,不會想去玩手機……

我們越是需求某樣東西時,我們就越是會渴望,是以得到之後獲得的快樂也就越大。

是以,決定我們是否會喜歡某個行為的,不僅是行為本身,還有我們對行為的期望值。是以,盡管學習可能很苦很累,但是如果我們需要通過學習來滿足某個需求,那我們就會喜歡學習。

比如說,假如我們想要考上清華北大,想要當一名科學家,而這都需要通過學習來實作,那這時候我們自然就會對學習産生強烈的渴望。對我們來說,學習帶來的快樂就會超過手機帶來的快樂,于是我們就會喜歡學習。

那換個角度說,正是因為現在的孩子對學習沒有特别的渴望,他們也不需要學習來滿足自己的需求,是以學習對他們來說沒有價值,是以孩子也就不喜歡學習。

如何讓孩子對學習有所需求

我們想要讓孩子對學習産生需求,那我們首先要明白需求來自哪裡?

其實結合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你就知道人有什麼需求。

同樣是批評打罵,為什麼能導緻厭學,卻無法導緻孩子讨厭玩手機

換句話說,隻要孩子需要通過學習來滿足自己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需求、尊重需求或者自我實作的需求,那孩子就會想要學習,就會努力學習。

想一想,以前窮人家的孩子為什麼更努力學習?因為他們有更強烈的生理需求,知道隻有考上大學才能走出窮山村,才能吃飽飯。

再想一想,為什麼你打罵孩子時,孩子就會去學習?就是因為你的打罵威脅到了孩子的安全,孩子需要用學習來滿足他自身的安全需求。

還有就是為什麼有的孩子就一直特别努力地學習?就是因為學習帶給了他們成就感、價值感,他們想要繼續赢得老師的表揚、同學的尊重,是以他們就持續不斷地努力學習。

而需求來自哪裡?來自周圍的環境。

孩子處于特别窮的環境,那他們對金錢就會有特别的需求。

孩子沒有朋友,那他對社交、對歸屬感就會有特别的渴望;

孩子周圍都是當醫生的,那孩子就會對醫學感興趣,長大了就像當醫生;

是以父母需要做的就是思考如何建構一個特别的環境,促使孩子産生特别的需求,而這需求需要通過學習來滿足。滿足了這個條件,那孩子自然就會努力學習。

思考一下,父母應該建構什麼樣的環境才能促使孩子對學習産生特别的需求?

這其實就是我們《用回報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專欄的理念,通過環境的回報刺激孩子的需求,使得孩子自發主動地學習。我在專欄中也分享了一套系統的方法,感興趣的可以關注我同名公衆号學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