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顧聖妍:當晨宇一輩子的“媽媽”

顧聖妍:當晨宇一輩子的“媽媽”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每天清晨,河東區智星實驗學校的教室裡,總會傳出朗朗讀書聲。這其中,有一個男孩的聲音尤其響亮,清脆,自信。

孩子叫晨宇,今年6歲,剛上一年級。孩童般天真的笑容天天挂在臉上,再也找不到往昔怯懦、膽小的模樣。“孩子要是在我手裡,我還不知道養成什麼樣子。現在是真的變好了,交給這些志願者手裡,我特别放心。特别謝謝這些志願者。”如今,孩子的爺爺逢人便誇志願者好,覺得日子也有奔頭了,再苦的日子也都是帶着甜味的。

父親去世,母親離家出走,和年邁多病的爺爺相依為命。當爺爺出去打工的時候,年幼的晨宇隻得自己待在家裡,與家裡的小動物們一起玩耍,很少與外人接觸。“那會都3歲多了,話都不會說。因為家裡有爺爺養的兔子,晨宇每天就和兔子一起玩耍蹦蹦跳跳,養成了一些小動物的習性,我覺得要是不管,他就會長成‘兔孩’‘貓孩’那樣的。”志願者顧聖妍回憶2018年第一次見晨宇時候的樣子,眼裡都含着淚水。

看着這樣的小晨宇,顧聖妍放心不下,想讓孩子爺爺同意把孩子接出來去上學。可是,孩子爺爺卻不放心,堅決不同意,也排斥顧聖妍上門對接。面對這樣固執的爺爺,顧聖妍沒有放棄,一遍遍上門,講服務團是幫扶孩子的,是全心全意為孩子好的。終于在多次走訪之後,孩子爺爺願意和顧聖妍拉呱聊天了,也漸漸明白了顧聖妍是真心幫扶孩子的。

打動了爺爺,如何和孩子建立好關系,成為顧聖妍的首要任務。

“你對他好不好,他能感覺到,是以我沒有跟孩子說,我要對你好這樣的話。我就是做。”顧聖妍每次到晨宇家裡去,都會抱抱他、親親他,陪他做遊戲。在這樣日複一日的接觸中,顧聖妍和晨宇親近地就像娘倆。但是,誰也沒挑明這層關系。

直到有一天,顧聖妍接到了一個電話,孩子爺爺打來的。“小顧啊,有個事,大爺知道對不住你,你要是不答應也沒事,大爺不怨你。”一聽這話,顧聖妍以為孩子爺爺要拒絕自己的幫扶,沒想到,後面孩子爺爺說的話,讓自己瞬間淚流滿面。“俺孫子最近老跟我說,每次放學别人都是媽媽接,自己也想讓媽媽接。你說我就這麼一個孫子,他要媽媽,我上哪給他找啊。孩子,大爺也沒辦法了,你能不能去接他放學的時候,讓他喊你一聲媽。”電話那頭,傳來孩子爺爺哽咽的聲音。

聽到這裡,顧聖妍連忙說:“行行行,他叫什麼都行,我既然對接了孩子,我就幫到底。今天我去接孩子,您放心吧。”

放下電話,顧聖妍擦幹眼淚,整理好心情,去幼稚園接晨宇。到幼稚園之後,顧聖妍囑咐老師說,一會你就說晨宇媽媽來接。

放學的時候,顧聖妍和其他家長們一起在教室門口等孩子。就聽見老師喊,晨宇,你媽媽來接你了。正收拾書包的晨宇,一擡頭看見了顧聖妍,滿心歡喜地就撲到顧聖妍懷裡。小聲地問道,你是我媽媽麼?顧聖妍瞬間又哭了,說以後就是媽媽來接你,你跟小朋友說,你也有媽媽了。

從2018年對接幫扶到現在,3年多時間過去了。小晨宇從以前不會說話,到現在背《弟子規》、《大學》、《傷寒論》,背乘法口訣、加法口訣、拼音、聲母、韻母、整體認讀全都會。而且20以内的加減法也都會。

為了解決這個家庭的後顧之憂,服務團還為小晨宇的爺爺找到了一份保安的工作,每個月有1000多元的收入,加上政府給予小晨宇的生活補貼,祖孫倆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像顧聖妍和小晨宇這種一對一的幫扶模式将持續20年,但是顧聖妍說,她還想看着小晨宇組建家庭,結婚生子,幫他帶孩子。

顧聖妍說自己2018年7月加入服務團,和黃山鎮的志願者們,一起對接羅莊區黃山鎮20多名孤困兒童。他們用愛行走,用心陪伴,給黃山鎮的孤困兒童帶去來自心靈的溫暖。“在幫扶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已經成為了一家人。我很感恩服務團改變了這麼多孩子的命運,也很感恩我當了一名志願者,隻要能讓這些孩子感受到有人愛他、有人疼他就行。”說着說着,顧聖妍的眼圈又紅了。

顧聖妍隻是服務團衆多志願者的一個縮影。服務團成立以來,志願者們走訪20萬餘人次,累計行程1200餘萬公裡,先後對接幫扶5317名孤困兒童,組織開展2000多次活動,讓孩子們心靈得到成長……在服務團的幫扶下,許許多多的孤困兒童有了健康的成長環境,服務團也被臨沂老百姓稱為“貼心的守護人”。

臨報融媒記者 李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