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市口東大街北側還有一段并行的老街,仍有一些老宅,比較有名的就是161号院。

這院有點特别,一是有多級台階,二是門上挂着文物保護的牌匾。喜歡研究胡同和老北京的人士,自然不會放過這些特殊的身份象征。
我多年前探訪時,院子尚可進入。大門進去就是二門,上面磚雕之精細令人驚歎。而更讓人吃驚的是,這樣經典的中式院門内,卻藏着一座西式風格的大院。尤其是西洋式的廊柱和精美的西式雕飾細節,讓人感到一絲圓明園的味道。
查找相關資料時,我還發現有建築學者以《清末民初西方建築對北京地區民居影響初探——珠市口東大街161号院為例》為題進行了研究,可見其價值。至于宅院之來曆,從一些居民回憶錄中,可窺見一些端倪。據說這裡曾是皇宮裡禦廚的宅子,後來成為教會财産。日本侵華時教會轉賣給了丹鳳火柴廠老闆。火柴廠後來日漸敗落,1949年後宅子收歸國有,作為機關宿舍。
現在這座宅院處于待修繕狀态,期待它早日恢複往日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