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愛“閱”之城,書香潤澤(解碼·書香中國)

來源:人民日報

愛“閱”之城,書香潤澤(解碼·書香中國)

圖:北京鐘書閣融科店。本報記者 伊 霄攝圖:北京紅樓公共藏書樓内,讀者在專心讀書。本報記者 張武軍攝

核心閱讀

可買書看書,可觀影聽歌,可學習休閑……在北京,實體書店正在轉變為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努力走出一條轉型更新、創新發展之路。為推動實體書店行業發展,北京出台系列扶持政策,探索多元化發展,滿足人們豐富文化需求的同時,也讓書店成為城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中國書店雁翅樓店,讀者在聚精會神地看着中軸線老照片展;全民暢讀書店,一個創業團隊正熱烈讨論着設計方案;三聯韬奮書店,讀者在夜燈旁靜享閱讀時光……

這是北京,一座被閱讀浸潤的城市。

政策支援

促進行業回暖

“我很幸運,接連趕上好政策。”北京外研書店總經理付帥說。2013年底,國家出台政策,免征圖書批發零售增值稅。2016年6月,中宣部等11個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支援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之後,外研書店每年都獲得北京市實體書店扶持資金。

房租補貼、特色書店獎勵、示範書店評選、經營管理人員教育訓練、推動書店進駐外賣平台……2019年以來,北京市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市區兩級财政先後投入數億元,多管齊下,為實體書店纾困解難。

雍和書庭創辦人彭明榜體會深刻。雍和書庭開業之初正逢疫情防控時期,受益于扶持政策,兩年來沒有裁員減薪,還被評為“2020年度社群書店”。中信書店在北京有18家店,其中10餘家獲得扶持。“不隻是資金扶持,更重要的是政策、方向的引導,這對于書店的長遠發展至關重要。”中信書店副總經理劉旻認為。

“扶持政策效果明顯,實體書店的營商環境大為改善,面貌發生很大變化,正從傳統賣場向公共文化空間轉型。”北京智信文化産業研究院理事長劉明清說。

受政策利好影響,上海三聯、建投書局、鐘書閣等一批書店紛紛落戶北京,先後開辦30多個門店。2019年6月,鐘書閣在北京的第一家店開業,第四家店預計今年内落戶大興。“我們希望用設計美引來讀者,用内容美讓讀者坐下來,用服務美使讀者留下來。”鐘書閣北京地區負責人向愛群說。

“實體書店回暖,得益于政府部門對實體書店的政策扶持,也得益于閱讀氛圍的活躍。”北京市委宣傳部從業人員介紹。2011年,北京開展全民閱讀活動,至今已持續12年,成為公衆普遍參與、貫穿全年的一項文化活動。2020年,北京被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評為“年度書店之都”。

2021年,北京開展各類特色閱讀活動3萬餘場,影響和覆寫人群達2000萬人次以上。2021年底,北京實體書店數量增至2076家,在全國位列第一,完成萬人擁有0.8個實體書店建設任務,“一區一書城”成為标配,超過1000平方米的綜合書城達到47家,其中5000平方米以上的特大型綜合書城7家。

聚焦主業

提升圖書品質

圖書銷售是實體書店的主業。“我們要把書店最好的位置留給圖書。”王府井書店黨總支書記、董事長李柏林說。目前,王府井書店總銷售額近八成來自圖書,每年服務近300萬名讀者,至今仍是首都累計圖書銷量、服務讀者時間和數量均位居第一位的書店。選品上,書店改變了以往全品類進書的做法,由專業人員專門負責,提升在架圖書品質。作為國内首家會員制女性書店,雨楓書館成立了由會員組成的選書委員會,定期淘汰一批“長時間、多人次”認定的差書。

為促進實體書店發展主業,提升精細化管理水準,北京市委宣傳部組織專家學者用一年多時間持續開展實體書店示範标準體系建設調研。在此基礎上,2021年,北京首次将實體書店扶持政策門檻明确:以經營出版物為主營業務,持續經營滿1年的實體書店;實體書店經營面積不少于30平方米,出版物經營面積超過50%;上架經營出版物不少于2000冊,品種不少于500種。按照這一标準,北京首次評選了99家年度示範書店。今年1月,北京市對實體書店開展閱讀文化活動提出“四個明确”的規範要求,聚焦主題方向、類型形式、資料留存、群衆參與等方面,提升扶持項目管理标準化水準。

“圖書是書店的靈魂,選品的品質決定了書店的發展。書店在數量上競争不過電商,隻有在圖書品質及服務上下功夫才可能赢得讀者。”中國數字出版博覽會副秘書長劉亞軍表示。

在滿足讀者需求方面,實體書店也下足了功夫。

家裡沒地方放書——外研書店東升科技園店推出365元借閱年卡,雨楓書館推出會員制,王府井書店與北京市東城區圖書館聯合創辦的“王府井圖書館”,讓讀者在書店既能購書又能借書。不知如何選書——北京圖書大廈聯合專家學者推出了“學習書單”“北京發行集團專家選書團好書推薦”等多個推薦書單。沒時間逛書店——各社群書店讓讀者在家門口就可以讀到好書。

“實體書店是一項重要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要更好融入百姓生活,滿足人們的文化需求,塑造首都的精神氣質。”北京市西城區圖書館管理協會會長郭斌說。

跨界融合

轉型文化空間

童書借閱區配備适合親子共讀的小圓桌,共享書房内年輕人正專注學習……更新改造後的北京圖書大廈更美了,服務也更貼心了。“書店不僅僅是購書的場所,還是一座城市的文化會客廳。我們努力提供豐富的文化産品,不僅滿足讀者的需求,也是書店高品質發展的需要。”北京圖書大廈副總經理秦輝說。

“實體書店不能一直靠政府補貼生存,必須切實增強服務讀者、服務社會的意識和能力,走出一條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赢之路。”北京市委宣傳部從業人員表示。以特色書店、最美書店、示範書店評選為導向,北京大力推動發展“書店+”,鼓勵書店孵化新業務、新場景,初步形成“館店結合”“廠店結合”“書店+課堂”“書店+文旅”“書店+戲劇”等特色模式。

有顔值,更要有内涵。北京實體書店正努力走出一條轉型發展之路。

理念創新是關鍵。作為一家詩歌主題書店,小衆書坊既是一家書店,也自主策劃出版圖書;既有實體店,也經營網店和自媒體;既舉辦專業活動,也服務周邊社群。“随着閱讀習慣的改變,實體書店銷售圖書的功能将弱化,而作為一個區域的文化交流空間和終身學習場所的功能将強化。”彭明榜說。

文化活動是标配。外研書店近年來舉辦了600餘場形式多樣的學術文化和親子閱讀活動,打造了“國際詩歌之夜”“研媽媽繪本故事”等品牌活動。

融合發展是趨勢。可買書看書,可品茗會友,可觀影聽歌,可寫字作畫,可學習休閑……在北京,這些跨界的實體書店日益受到青睐。

情感交流是根基。“伴着輕音樂,靜靜地看書、思考,内心平靜安甯”……翻看讀者留言,能真切感受到實體書店對于讀者的意義。

“北京将充分發掘實體書店作為城市公共閱讀設施的文化資源禀賦,進一步推動首都實體書店轉型更新、創新發展,打造更優質的閱讀産品、空間服務和活動體系,為廣大讀者做好服務,為書香北京增添一份力量。”北京市委宣傳部一級巡視員王野霏表示。(記者 施 芳)

《 人民日報 》( 2022年04月27日 第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