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法國檢測到新冠變異新毒株B.1.640.2,有46處突變

近日,來自法國的科學家報告新冠變異新毒株B.1.640.2,其擁有46處突變。目前在法國南部已有12人被檢測出感染了B.1.640.2變異毒株。

該研究成果刊發于醫學預印本網站medRxiv上,未經同行評議。研究機關為法國馬賽地中海大學附屬醫院傳染病研究所(IHU),目前他們暫時将該變異毒株命名為IHU。由于目前病例數尚不明确,其傳播力、毒性、免疫逃逸能力也有待研究。

法國科學家的分析揭示了B.1.640.2擁有46個突變和37個缺失。其中,刺突蛋白(S蛋白)中有 14 個氨基酸置換,包括 N501Y 和 E484K,以及9個缺失。這種基因型模式讓其成為了B.1.640.2譜系,它是舊B.1.640譜系系統發育姐妹群。兩個譜系的不同之處在于25個核苷酸替換和33個缺失。

法國檢測到新冠變異新毒株B.1.640.2,有46處突變

在刺突蛋白上同時含有N501Y和E484K突變之是以值得關注,因為刺突蛋白在進入人類細胞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刺突蛋白能結合人類細胞的ACE2受體 ,也是mRNA疫苗制造的主要靶标。此前研究表明,新冠病毒S蛋白若出現E484A或N501Y突變,提示免疫逃逸能力增強。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最早在上普羅旺斯阿爾卑斯省福卡爾基耶的一名新冠病毒感染者身上發現了該變異毒株。該患者是從喀麥隆旅行後确診的,是以懷疑這一變異毒株可能源于非洲。

複旦大學病原微生物研究所所長姜世勃此前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采訪時表示,新冠病毒作為一種RNA病毒,較易發生變異。

根據美國病毒學家、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David Baltimore提出的病毒分類,包括新冠病毒在内的冠狀病毒屬于正鍊RNA病毒,也就是說病毒的基因組RNA可以直接作為mRNA進行病毒蛋白質的翻譯合成,病毒基因組先合成出負鍊RNA,再以其為模闆合成出子代的正鍊基因組RNA。

值得一提的是,病毒聚合酶(polymerase)在病毒基因組複制和轉錄中起核心作用,RNA病毒則利用RNA依賴性RNA聚合酶(RdRp)複制和轉錄其基因組。而RNA容易突變的原因即在于RdRp不具有核酸酶校對活性,是以其基因組在複制過程中核苷酸的錯配率就比較高。

在前後兩任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所長胡志紅、陳新文主編的《普通病毒學》一書中,病毒的突變率通常定義為在病毒的每個複制周期中,病毒子代基因組中産生核苷酸突變的平均數。他們提到,與其他生物體相比較,病毒具有很高的突變率。一般來說,RNA病毒每10^3-10^7個核苷酸中就會出現一個錯誤堿基,而DNA病毒突變率相對較低,沒10^9-10^10個核苷酸會發生一次這樣的錯誤。

清華大學醫學院和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張林琦教授此前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采訪時表示,實際上,作為RNA(核糖核酸)病毒中的一種,人們對新冠病毒的突變無需感到驚訝,“它自己在複制過程中的複制機器就沒有像人類基因複制那麼準确,這是RNA病毒的一種‘天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