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史鐵生小說《命若琴弦》的哲學意蘊

史鐵生小說《命若琴弦》的哲學意蘊

◆ ◆ ◆ ◆ ◆

《命若琴弦》是史鐵生極負盛名的一部短篇小說,一部獨具深意的人生哲理小說,其中蘊含着多重哲學意蘊。

《命若琴弦》的存在主義哲學意蘊

《命若琴弦》的故事很簡單:一個20出頭的小瞎子成天跟着一個年過六旬的老瞎子,以彈琴說書為生。小瞎子不堪命運的悲苦,每每想要放棄生命,老瞎子便對他說自己的師父留下遺言,說是彈斷1000根弦,燒灰做藥引子,與師祖留下的處方藥一同服下,瞎眼便可重見光明。小瞎子将信将疑,且看結果。終于有一天,老瞎子将第1000根弦彈斷,興沖沖地找出藥方,進了藥房。誰知揀藥的夥計告訴他,那張藥方一字沒寫完全空白。老瞎子一聽如五雷轟頂,便想一頭撞死在藥房門前,忽然又轉過念來。回到家裡,答小瞎子問曰:“我記錯了師父的話,師父是說要彈斷1200根弦才行。”但尚未彈斷餘下的200根弦,老瞎子就死了;臨死時囑咐小瞎子一定要繼續彈下去。

史鐵生小說《命若琴弦》的哲學意蘊

圖@歪門牙先生

讀到那張寄予了老瞎子無限期望的藥方竟然是一張白紙時,筆者不由得心魄聳動;讀到老瞎子竟如法炮制,也用一個虛妄的希望去欺騙自己的徒弟,筆者更是愕然;然而,随之便是豁然醒悟,仰天長歎着豁然醒悟:人生不過如此!人生即是如此!

這篇小說無疑表達出這樣的存在主義理念:世界是荒誕的,人生是荒誕的。老瞎子的師傅留下的那張無字藥方正是這種存在主義理念的象征。名為藥方而實則無字,不就意味着:人生沒有意義,本來如此,必然如此,而且無可更改(無可救藥);追求不會有意義,奮鬥不會有結果;恰如推巨石上山的西緒弗斯,不斷掙紮的結果終至于徒勞,永遠不會有出頭之日。

如果僅止于此,那還不是存在主義,存在主義思想家加缪筆下的西西弗斯是這樣一種人:明知其無意義卻仍然要堅持做下去。加缪認為,人生是荒誕的無意義的,但面對無可更改的命運可以有兩種态度:其一,向命運屈服;其二,與命運抗争。加缪的态度是與命運抗争而決不屈服。他認為這種态度和行為才顯示出人之為人的價值和意義:即自主、自為、自由。奮鬥沒有結果,我就無視結果,人越是不為實際結果所左右,越是顯示出人的選擇的絕對自主、自為和自由性。這樣的人生便顯示出悲劇性的抗争和抗争的悲劇性所具有的價值和意義。或許可以說,這是存在主義式的變無意義為有意義的人生籌劃或人生抉擇。

史鐵生小說《命若琴弦》的哲學意蘊

《西西弗斯》普拉多博物館藏

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命若琴弦》中的老瞎子和他的師父就是加缪筆下的西緒弗斯:明知重見光明無望,明知掙紮下去沒有意義,卻仍然要堅持做下去。由此他們的人生便有了一種悲劇性的價值和意義。加缪的西緒弗斯是他心目中的整個人類的象征。老瞎子應該也是史鐵生心目中的整個人類的象征吧。人生就是這樣荒誕:本無意義,純屬虛無;但人卻不能忍受沒有意義的人生;為了生存,人必須樹立一個目标或懷有一個希望;沒有這樣一個東西,就不能将生存的時日拉成一條線索(如繃緊的琴弦),生命就會渙散,精神就會崩潰,存在就難以為繼。衆生并不知道這所謂目标其實沒有意義,這所謂希望其實等于無望,而加缪和他的西緒弗斯、史鐵生和他的老瞎子是明白了的;明白了毫無意義卻仍然為無意義的目标去做不懈的努力和奮鬥,這是人生中最大最深刻的一個荒誕。面對這種荒誕,我們除了震驚,别無良策。

《命若琴弦》的莊禅哲學意蘊

《命若琴弦》裡面也存在着莊禅哲學意蘊。

在莊禅哲學看來,人生同樣是本無意義。以禅宗語言來表達便是:人生本空。所謂人生本空,就是說人生本來沒有意義,認為人生有意義可言,有價值可追求,純屬人為妄念;所有追求者,最終必然徒勞而無得。

史鐵生小說《命若琴弦》的哲學意蘊

在莊禅哲學看來,人生同樣是本無意義。

莊子雖然沒有留下什麼“人生本空”的話頭,但莊子哲學最崇尚“自然無為”則是衆所周知的。《莊子·骈姆》有雲:“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也。小人則以身殉利,士則以身殉名,大夫則以身殉家,聖人則以身殉天下。故此數子者,事業不同,名聲異号,其于傷性,以身為殉,一也。”在莊子看來,一無所求,自然而然的人生才是唯一真實的人生。從這裡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莊子“生命至上,自然至美”的價值觀念。

“生命至上,自然至美”同樣是禅宗哲學的價值觀念。人生本空,任何人為的追求都沒有意義,因而禅僧不慕俗名,不趨俗利,清淨淡泊,自在無為。人生本空,因而禅僧不禁欲殘生,亦不縱欲害生。禁欲是有為,縱欲亦是有為;有為是就沒有徹悟佛理:一切皆空,無須造作;該做的是:饑食困睡,順其自然。人生本空,生是空,死亦空;因而禅僧不悅生,不懼死;生死由之,順其自然。

在莊禅哲學看來,無欲無求無目的的人生是自然而然的人生。以無欲無求無目的的方式面對本無意義的人生,卻恰恰成就了最有意義的人生。用莊子哲學語言來說就是,因“無為”而成就了“無不為”。用禅宗哲學語言來說就是:空無即妙有,妙有即空無。

史鐵生小說《命若琴弦》的哲學意蘊

生命至上,自然至美。

由此我們來解讀一下《命若琴弦》:人生并無意義,如同老瞎子師父留下的那張白紙,是空是無。然而,那張紙果然如同虛空,了無意義嗎?非也!如果不是那張紙,老瞎子能堅持生命數十年如一日,堅實地走到人生的盡頭嗎?那藥方似無還有,似虛還實。正所謂“空無即妙有,妙有即空無”。老瞎子先前的人生境界,是相信藥方實有其意(能讓他重見光明);這是一種世俗妄念。這種世俗妄念支援他彈斷了1000根琴弦,活了下來。但當其明白了所謂藥方乃一張白紙之後,是什麼支撐他仍然将人生堅持了下去呢?是悟道後的明朗心境:人生本空,無須在眼亮眼瞎之間患得患失、自尋煩惱;饑食困睡,自然生存,這便是“生命至上,自然至美”的人生實踐。

在明白真相的那一瞬間,老瞎子以為師父騙了他。在恍然大悟之後,老瞎子明白了師父并未騙他:生活本身就是目的,自然而然地度過人生、體驗人生、享受人生就是最高的價值。

莊禅哲學與存在主義的異同

認為人生本無意義,這是莊禅哲學與存在主義共同的觀念。但仔細辨析一下則不然。或許可以說,存在主義認為世界和人生在絕對意義上是荒誕的,這種荒誕是無可更改無法消除的,那是人的命運,除了絕望地抵抗以證明人的不屈之外并無他法;人類絕無獲得拯救的可能。而莊禅哲學則認為世界和人生的荒誕是人為的結果,是人的自我中心主義、人為智巧意欲至上主義(意志至上、權欲至上、意識至上、目的至上、結果至上、唯我獨尊)橫行于世的結果。拯救之方在于,消解人類自我中心主義,去除個人自我中心主義,放棄人為智巧意欲至上主義,返樸歸真,回歸自然而然的天然本真的人生性态,就可遠離虛妄荒誕,獲得自然與人類(天人合一)、個體和社會(自他不二)、身體和心智(身心靈肉圓融渾一)和諧圓滿的人生體驗。這便是“生命至上,自然至美”的人生。

史鐵生小說《命若琴弦》的哲學意蘊

西方智慧帶來了東方望塵莫及的科學文明,卻同時為人的生存境況埋下了滅頂之禍。

莊禅哲學是東方智慧。而存在主義是西方智慧自柏拉圖、亞裡斯多德發展到今天的極端的結果。西方智慧自古希臘起就确立了人的自我中心主義和人為智巧意欲至上主義的路線,最終發展到以自我為中心,以認識、把握、駕馭、征服一切他人他物為目的,結果便造成了人與社會、人與人、甚至人自身的身心靈肉的分裂和對立。這一智慧路線給西方帶來了東方望塵莫及的科學文明,卻同時為人的生存境況埋下了滅頂之禍。

《命若琴弦》是一個追求光明的故事。東方智慧認為光明在人心中,所謂“心燈自明”,心燈明了,世界萬物和人生萬境便在你眼前敞亮澄明。而西方智慧以為光明在人身外,必須由外界的光明來照亮眼前,來支撐内心;猶如必須由對外物的支配和駕馭來支撐自我的存在。建立在駕馭外物之上的存在,最終卻蛻變成了人為物役的存在現實。

《命若琴弦》也可以說是一個追求自由的事件。瞎子追求光明,目的在于赢得自由。西方式的自由是絕對的自我至上的自由,是徹底割斷存在之根的自由,因而是絕對無望的自由。而東方式的自由是天人合一、自他不二、身心靈肉渾然的自由,是與存在之根和諧圓融的自由,因而是無限充實、甯靜怡然的自由。

史鐵生小說《命若琴弦》的哲學意蘊

西方的自由是絕對的自我至上,而東方的自由是無限充實、甯靜怡然。

存在主義是上述西方智慧路線發展到極緻的必然結果。存在主義以世界是荒誕的和人生是無意義的觀念,揭示了西方文明的沒落危機,卻沒有也不可能提出危機的解藥。隻要西方智慧沒有覺悟到“返樸歸真,回歸自然”的真義,它就永遠不可能走上浴火重生之道。而西方智慧路線早已不是橫行于西方世界,是在全球一體化潮流中日益橫行于全世界。使現代人免于存在的虛妄荒誕之災的藥方或許就在東方的莊禅哲學中。

然而,事情的詭谲之處是:當代中國人被西方哲學所同化,而完全遺失了東方的人生智慧;當代西方人逐漸認識到東方哲學的精妙神奇,而日益從西方傳統哲學桎梏中解脫出來。

(作者系南昌師範學院教授、江西美學學會副會長)

END

圖檔丨網絡

小編碼字不容易

喜歡就請點個【在看】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