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男子帶“破碗”鑒寶,專家往碗裡加水後:價值千萬,建議上交

從業人員緩緩地将一杯清水倒進了面前的這個破碗,台上的男子緊張地将手攥成了拳頭,眉頭緊鎖,台下的觀衆和專家們也屏氣凝神,靜靜的等待着碗中的變化。

沒過一會,碗中的奇特變化,讓在場的男子和觀衆都瞪大了眼睛,感到非常的驚訝,也讓剛剛嘲笑男子的觀衆都紛紛低下頭。

這個場景是在一檔鑒寶節目中所出現的,随着社會的不斷發展時代的不斷進步,我國很多人都對簡直不菲的寶物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男子帶“破碗”鑒寶,專家往碗裡加水後:價值千萬,建議上交

圖1

其實每一件古玩文物都蘊含着深厚的意義和不為人知的曆史故事。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一檔鑒寶節目。去看看這個小夥的破碗之中又有什麼樣的奧秘,為何能讓之前嘲笑聲不斷的觀衆席,瞬間變得唏噓不已。

小夥登台,拿出寶物,遭人嘲笑

在2011年以來一檔鑒寶節目受到了人們的歡迎,在這檔節目的第四期中發生了一件讓衆人都議論紛紛的事件。

當時,随着一聲“有請下一位鑒寶人”的聲音落下,那扇大門緩緩地打開。來鑒寶的人是一個長相普通,穿着樸素的小夥子。這時主持人微笑地問道:“您今天要來鑒定什麼樣的寶物呢?”

聽到這句話的男子說:

“我的這個寶物與别人的寶物有所不同,可不是那些精緻漂亮的瓶瓶罐罐。”

聽到小夥子的這句話後,觀衆席上的觀衆和專家席上的專家,都豎起自己的耳朵,眼神緊緊地盯着舞台上的小夥子,看他會拿出一個什麼樣的寶物來。

男子帶“破碗”鑒寶,專家往碗裡加水後:價值千萬,建議上交

圖2

緊接着,小夥子在從業人員的幫助下,拿出了自己的寶物。看到寶物的觀衆都向他投來了一陣鄙視的眼神。

仿佛在告訴他,買了這麼久的關子,也不過就是一個破碗。

的确,小夥子的這個寶物與其他的精緻寶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别人家的寶物都是不僅僅瓦光瓦亮金碧輝煌的,而且就連形狀也非常的奇特。

可是小夥子的這個破碗顔色上不僅僅黑不溜秋,而且因為常年的磕磕絆絆碗表面的漆都掉了很多,甚至碗上面還缺了一個角。

這時台下忽然有一個觀衆大喊道:“我們吃飯的碗都比這個好看。”

這話一出,台下瞬間哄堂大笑,小夥子的表情也顯得有一些尴尬。

主持人為了幫助小夥子解決這種尴尬的場景,她說:“聽大家說,不然聽這位寶物的主人來為大家講述一下這個寶物的來曆吧。”

小夥子說:“大家好,這個黑碗是我們家祖傳下來的寶貝,已經有一些年頭了。”

小夥子的話還沒有說完,場下的觀衆又開始議論紛紛說道,一個破碗還說是寶貝,那我們家的好東西更是數不勝數了,你拿個破碗來鑒寶,還說是祖先遺傳下來的,難不成你們家的祖先是丐幫幫主不成。

男子帶“破碗”鑒寶,專家往碗裡加水後:價值千萬,建議上交

圖3

場下的議論聲變得越來越大,場面越來越難控制,看到這種場面後,主持人開口說道:

“大家先不要着急,相信這個碗一定有一段非常傳奇的故事。”然後又對小夥子說:“

相信這個碗一定有一些非常有趣的故事,可以給我們介紹一下嗎,你看大家都非常好奇。”

面對觀衆席上的嘲笑和懷疑,小夥子不僅沒有在意,反而不緊不慢地說出了這個大黑碗的來曆,也揭開了大家心中的疑惑。

“破碗”的來曆

這個小夥子說,這個大黑碗的确是他的祖先留給他的遺産。他從自己爺爺的口中得知,這個碗是自己的祖上在一次遊山玩水的過程中得到的。

當時,由于祖上的心情很郁悶,想要出去遊玩來放松心情。也就是在這條旅途上遇到了一位商人,這位商人在路上發生了一些意外,自己家的祖上是一個非常喜歡樂于助人的人,于是祖上看着一臉着急的商人,決定幫他一把。

也正是因為這次的幫助,兩人成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自此之後,兩人總是一起互相約定出去遊玩,在遊玩的途中也非常的愉快。

男子帶“破碗”鑒寶,專家往碗裡加水後:價值千萬,建議上交

圖4

有一次,商人邀請祖上去他們的家中做客,也就是在那一天,商人拿出了這個碗,送給了自己的祖上。當時這種樣子的碗一共隻有兩個,一個是商人送給老祖的,另一個則是商人自己的。

這個碗所代表的是祖上與這個商人之間長存的情誼,也是祖上樂于助人的表現。

小夥子接着說道:

“這個碗的來曆,我就隻知道這麼多,當時爺爺對我講得不是很多,我也不是非常的清楚,但是我相信這個碗一定是價值的。今天,來到了這個鑒寶節目,主要的目的也是想要讓在場的專家替我鑒定一下。”

聽完小夥子的這番解釋後,台下觀衆的嘲笑聲和唏噓聲明顯減少了很多。

主持人在聽到小夥子的這番話後就接着說道:

“寶物都是有真有假的,希望這個鑒定結果能夠如你所願,不會辜負你的期望,但是如果這個碗是一個假的,你打算如何處理呢?”

小夥子說道:

“其實,真假都無所謂,如果是真的那再好不過了,如果是假的,我也會帶回家好好珍藏,繼續傳承下去,畢竟這個碗已經傳了好幾代人了,是有感情的,而且這也是祖上樂于助人的表現,以及深厚友誼的象征。”

聽到這話後,不論是剛剛發問的主持人還是之前台下嘲笑小夥子的觀衆,都紛紛為他豎起了大拇指,大家都被他的通透和積極樂觀的心态所打動。

男子帶“破碗”鑒寶,專家往碗裡加水後:價值千萬,建議上交

圖5

這時,主持人看到小夥子的心态如此的積極樂觀,再加上台上的觀衆都想要知道這個寶物的真僞性。于是他就說到:

“好的,現在就由在場的專家來為你鑒别真假。”

于是小夥子邁着不緊不慢的腳步,将自己的寶物交到了專家手中,專家接過寶物後,就開始仔細地觀察鑒定。

碗中暗藏機關,引人關注

這個碗的構成非常的簡單,和普通的碗沒什麼兩樣。要是一定要找出不同之處的話,也許就是這個碗的底部是一片枯黃的樹葉。

可就是這片枯黃的樹葉,引起了一位專家的注意,專家接着觀察這個碗底的葉子,經過仔細的觀察之後,專家才發現,這片樹葉不是用油彩繪制上去的,而是在制造這個碗的時候就已經将它放了進去,經過不斷的燒制之後,才有了今天的這個樣子。

當專家将這一切全部都告訴這位小夥子和在場的觀衆時,大家忽然覺得這個樣貌平平的小破碗,制造的工序竟會如此的繁瑣。

男子帶“破碗”鑒寶,專家往碗裡加水後:價值千萬,建議上交

圖6

一瞬間,大家的好奇心在專家的帶領下,達到了頂峰,迫不及待地了解這個葉子碗。

如果這個碗是真品,那小夥可以說是賺大發了。因為這個碗在博物館中有一件極為相似的碗,而且它的數量極少,在我國的國庫中算是非常罕見的,甚至可以說是獨一無二。

聽到這番話後的小夥子,滿臉笑容,内心也非常的激動,他詢問專家:“你們說的話都是真的嗎?”

專家便對小夥子說:

“如果你爺爺之前告訴你的故事是真的,沒有騙你。那博物館中的那個碗極有可能就是那個與你祖上交好的商人傳下來的,現在的這個碗就是另外一個,等節目結束後,你也可以去找博物館的相關從業人員咨詢一下,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資訊。”

不得不說,小夥子和這位專家的對話,讓在場的衆人都傻眼了,想不到上一秒還在嘲笑地破碗,有可能會成為博物館中獨一無二的寶物。

男子帶“破碗”鑒寶,專家往碗裡加水後:價值千萬,建議上交

圖7

這時還有一些觀衆覺得專家隻是在賣關子,他始終不願意相信一個不起眼的破碗,竟會有可能成為價值連城的寶貝,于是這位台下觀衆就鼓起勇氣對這些專家說道:

“各位專家,說了這麼多,那麼這個碗和博物館裡的碗到底是不是一個品類,到底是不是真品呀,如果是真品,它又是在什麼朝代生産的呢?”

聽到觀衆的提問後,專家竟然向小夥子提了一個非常令人詫異的問題,他說:

“如果這個碗是真品,你是否願意上交給國家呢?”真品的話可以說價值千萬,屬于國寶級文物,建議您上交

這個問題讓小夥子一時間不知該如何回答,在思考了一陣後,小夥子就說:

“這件事情,我一個人當然做不了主,需要回家和家人商量之後才可以做出決定,如果真如您所說的那麼珍貴,我會考慮的。”

在得到這個答案後,專家就對這個小夥子說:

“要想知道這個碗到底是不是真的,其實有一個辦法非常的簡單,不過這個辦法的施行,還要争得你個人的同意。”

小夥子聽到這句話後說:“是什麼辦法呢?隻要在不破壞文物的前提下,能夠鑒别這個碗的真僞性,我願意去嘗試的。”

一瓢清水,解開奧秘

有了小夥子的這句話,專家就立即開始了自己的行動,隻見他向從業人員要來了一杯清水,将清水緩緩地倒進了碗中。這是大家都非常疑惑,莫不是要給碗“洗個澡”。

男子帶“破碗”鑒寶,專家往碗裡加水後:價值千萬,建議上交

圖8

沒過一會,碗中出現的現象震撼了所有的人,很多坐在後排的觀衆都紛紛站起來觀看這奇特的現象。

原來,在倒入水後,我們就會清晰地看到這個碗中的樹葉,就像是真的樹葉一樣,在水面上不斷漂浮。

這時,在場的專家也紛紛表示此生能夠見到如此奇特而又罕見的畫面,可以說是此生沒有遺憾了,這個确實是真品,而且價格不會低于1000萬元。

聽到專家最終的結果後,那些質疑小夥子的觀衆都紛紛低下了頭,小夥子更是激動得說不出話來。原來,這個破碗的真正的名字叫做木葉盞,又名樹葉盞。它自身一直都擁有着非常悠久的曆史。

何為木葉盞

木葉盞創始于唐宋時期,尤其是在宋朝時期,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和追捧,今天鑒寶台上的這個木葉盞就是濟州窯傳統制瓷技術的典型代表。

不得不說,制作木葉盞非常有講究,不僅僅要求由黑釉茶盞制作,而且就連盞中樹葉的形狀都有一定的要求,木葉的紋樣一般都是以一葉或者是兩三葉互相疊加在一起或者彼此分散排開。

男子帶“破碗”鑒寶,專家往碗裡加水後:價值千萬,建議上交

圖9

除此之外,木葉盞的工藝特點也非常的明顯,制作的過程也非常的複雜。首先,木葉盞的第一步就是要将合适形狀的樹葉,放在水中不斷地浸泡,然後再交給技術人員處理樹葉上的葉肉,不過在這一過程中,必須認真謹慎,負責稍有不慎,就會前功盡棄。

将處理完成的樹葉,放入已經塗抹過黑釉的容器内,緊接着,就是一場高溫的曆練。在經過不斷的燒制後,我們就會發現樹葉的紋理和莖都會燒在這個容器上。

就這樣,一個木葉盞就出現在了大家的面前。不得不說,這一制作過程非常的複雜,耗費時間也非常的長。即使在高科技發達的現當代,也很難模仿出真正的木葉盞。

在節目播出後,小夥子的破碗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他們紛紛拿出了自己與之相類似的碗,都跑到專業機構進行鑒定。

最終,這個來鑒寶的小夥子并沒有将這個木葉盞上交給國家的博物館,也沒有轉手賣給他人,而是他選擇了自己收藏起來,畢竟對他而言,這是祖上留給他的珍貴回憶。

男子帶“破碗”鑒寶,專家往碗裡加水後:價值千萬,建議上交

圖10

不得不說,這個木葉盞中承載的不僅僅是曆史的記錄和回憶,而且也是對古人智慧的贊揚。是以,對于我們而言,不論是在看事物還是在看人上,都不可以一味地去看表面,而忽視其真正的内涵,錯過很多美好的事物。

是以,我們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要學會思考,學會以客觀的态度對待一切。同時,我們要盡己所能,保護好我國的文化遺産。學習相關的制作技術,不斷豐富國家的曆史,推動國家文化的發展與進步,為人類的文明進步貢獻出一份屬于自己的力量,也讓中華文化得到傳承與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