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朗誦展示選材3大誤區,你一定要知道

朗誦展示的第一步,就是選材。好的選材能充分展示朗誦者的聲音特點,傳達出作品要表達的思想情感,進而讓觀衆更容易産生共鳴。

今天,小編根據以往朗誦展示活動中選手們的選材問題,總結出以下3點選材誤區,希望為你在朗誦展示時的選材提供幫助。

一、選材偏大偏難。

其實,選材偏大偏難的問題,我們在很多次的直播課堂中,主講老師都有提到這個問題。

有些孩子,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在選材時,或者說家長和老師在幫助孩子選材時,一味追求所謂的高大上,追求名家名篇,好像感覺這樣的作品容易拿高分。

還有的家長表示,孩子就是喜歡這個“大”作品,感覺孩子朗誦得挺好的呀!

比如《沁園春·雪》《滿江紅》《将進酒》,孩子朗誦時也很有氣勢,聲音也大,大人在一旁看着也挺開心。

但這就是朗誦得好嗎?

朗誦展示選材3大誤區,你一定要知道

不鼓勵孩子選偏大偏難的作品,是因為孩子還小,暫時還駕馭不了或者了解不了文章的意境;包括孩子目前的語言面貌、氣息的運用、技巧的把握等還不足以去很好地展現這個作品。

當你選了一個大作品,你就不能說用一個小表達去表達出來。

如果非要選擇這樣的作品,那麼你在背後就要下很大的功夫去幫助你更好地朗誦這個作品。但其實很少的孩子能做到。

二、選材基調偏悲情。

我們經常談到的青少年兒童就應該是積極向上、生機勃勃的,而且絕大多數都是在一個幸福的環境中成長的。

是以,他們在朗誦過程中選擇的應該是符合時代特點、與生活比較接近的一些作品。

這樣的作品對于孩子們來講,相對比較好駕馭。

朗誦展示選材3大誤區,你一定要知道

但是在朗誦展示活動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孩子會選擇一些比較“悲情”的作品,一上來就是撕心裂肺的哭喊,或者說作品中有這種需要爆發的部分。

很多孩子或者說家長覺得這樣的作品比較有看點,但是卻忽視了這樣的表達是否能引起觀衆的共情。

很多孩子在這部分的處理都是“幹喊”的,好像隻要聲音夠大,就夠悲傷。

其實不然,因為他的這種“悲”都是演出來的,觀衆無法從裡面感受到作品要傳達的情感。

三、選材作品偏血腥。

我們常說,一個好的朗誦就是要讓人聽得舒服,這個舒服除了朗誦者真情實感的表達,還和作品的内容有很大的關系。

試問:如果一篇作品裡,有很多暴力血腥的描述,哪怕呈現再好,作為一個聽者,是不是還是會感覺不舒服?

朗誦展示選材3大誤區,你一定要知道

舉個例子:《最後一隻藏羚羊》。

這篇作品是環保題材的,通過一隻藏羚羊的自白,呼籲人們保護生态環境。全文情真意切、令人發省。

文章特别好,但是對于孩子們來說,選擇這篇稿件去朗誦還是不太合适,尤其是在青少年兒童的朗誦展示活動中。

為什麼不合适?選取了一個片段,大家可以自己感受一下。

“我清楚的記得,就在那個夏天,在我們産子的北方,人類早已準備好了一杆杆獵槍,使産子的聖地變成了血腥的屠宰場,我同伴的屍體幾百隻,幾百隻的跪在地上,他們的皮被全部實剝光,有的甚至是被活生生的剝光。”

——《最後一隻藏羚羊》節選片段

朗誦是傳達真善美的,尤其是在青少年兒童的朗誦展示活動中,不論是評委也好,還是觀衆也好,更希望看到青少年兒童通過說适合他們說的話去展示積極向上、自信大方的精神面貌。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