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以發生時間為序,具體詳情見後文
1、《柳葉刀》刊登中國專家研究:系統、全面評估新冠出院患者遠期預後
中原標準時間2021年1月9日,國際權威醫學期刊雜志《柳葉刀》線上發表了由中日友好醫院呼吸中心曹彬教授課題組聯合張定宇課題組和中國醫學科學院王健偉課題組共同完成的随訪研究,首次系統、全面評估了COVID-19出院患者發病後6個月的遠期預後;8月28日,《柳葉刀》再發表一項由上述課題組聯合完成、迄今為止樣本量最大的關于出院新冠幸存者1年随訪的縱向隊列研究。
2、《中國成人2019冠狀病毒病的診治與防控指南》釋出
2021年2月6日,《中華醫學雜志》釋出“中國成人2019冠狀病毒病的診治與防控指南”,該指南由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CTS)與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CACP)組織多學科專家制訂,不僅全方位遵循了國際循證醫學撰寫指南的要求,而且循證醫學的證據等級比例優于國際同類指南。
3、《柳葉刀》發表我國學者裡程碑式研究:武漢人群新冠抗體陽性者占6.9%
中原標準時間2021年3月19日清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線上發表了我國學者題為“新冠血清流行病學與體液免疫的持久性:基于武漢人群的随訪研究”論文。該研究為世界上獨有的單次新冠自然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學研究,揭示了單次新冠感染後血清抗體動态變化規律。雜志同期發表述評稱該研究為新冠感染後患者免疫的重要裡程碑。
此項研究是在武漢開展的第一項長期血清流行病學追蹤調查。在2020年4月武漢解封後,在武漢所轄全部13個區,以嚴格的多階段整群随機抽樣方法對3556個家庭計9542名居民的代表性樣本進行新冠病毒抗體檢測,随後在6月以及10-12月進行随訪。在9542名受試者中,532人新冠病毒抗體呈陽性,經校正後,人群抗體陽性率為6.9%,說明即便經疫情暴發,仍僅有小比例人群受染。發現抗體陽性者中82%未曾出現任何新冠相關臨床症狀,屬無症狀感染者,明确了新冠病毒感染者大部分為無症狀感染者。
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21年修訂版)》釋出
2021年3月,《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釋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21年修訂版)”。時隔8年,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和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工作委員會組織專家進行了本次修訂,提出了将危險因素、篩查問卷和普及肺功能應用相結合的政策,期望提高慢阻肺病的早期診斷率,減少漏診;對疾病綜合評估、穩定期藥物治療、急性加重的評估、規範化治療、後續訪視和預防未來的急性加重等方面根據最新的研究證據做出了相應的調整,并對慢阻肺病診療及臨床研究方向提出了新的思考和展望。
5、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委員會等學協會完成換屆
2021年3月26日,在北京選舉成立了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第五屆委員會。委員會由來自全國的133名委員組成,選舉會長:王辰,副會長(以姓氏筆畫排序):王玮、沈華浩、陳榮昌、陳良安、林江濤、趙建平、梁宗安、瞿介明,總幹事:代華平及常務委員47名。
2021年12月3日,中華預防醫學會呼吸病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第二屆委員會換屆。楊汀教授當選主任委員,孫德俊、陳榮昌、遲春花、吳靜、單廣良、邬堂春、當選副主任委員(以姓氏筆畫排序)。
2021年12月15日,中國康複醫學會呼吸康複專業委員會第二屆委員會換屆。趙紅梅教授當選主任委員,陳宏、陳文慧、李燕明、梁宗安、宋元林、解立新、楊國儒、趙建平、張雲輝、周玉民教授當選副主任委員。
6、《中國成人支氣管擴張症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釋出
2021年4月,《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釋出“中國成人支氣管擴張症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本專家共識由支氣管擴張症專家共識撰寫協作組、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感染學組牽頭,彙聚了我國衆多專家臨床研究成果和智慧,參考歐美國家的經驗,對我國支氣管擴張症的流行病學、發病機制、病因、臨床診斷和鑒别、治療、管理及患者教育等做了較為系統和全面的闡述。
7、《成人抗感染藥物下呼吸道局部應用專家共識》釋出
2021年4月,“成人抗感染藥物下呼吸道局部應用專家共識”在《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釋出。本共識由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感染學組組長瞿介明教授領銜,在梳理常用下呼吸道局部抗感染藥物的适應證、特性、用法和注意事項的基礎上,提出成人經氣道局部抗感染治療的指征、藥物和用法,為規範經氣道應用抗感染藥物提供指導意見。
8、《中國吸煙危害健康報告2020》釋出,中國官方首次明确電子煙危害
2021年5月28日,國家衛健委釋出《中國吸煙危害健康報告2020》,近年來社會和醫學界一直熱議的「電子煙對健康的危害」章節首次被寫入官方報告,這是中國官方首次明确「有充分證據表明,電子煙是不安全的,會對健康産生危害」。該報告由國家衛生健康委牽頭,委托中日友好醫院,由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辰擔任專家組組長,邀請控煙、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惡性惡性良性腫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公共衛生等領域的權威專家組成了專家委員會。報告在《中國吸煙危害健康報告(2012版)》的基礎上修訂完成。
9、國家呼吸醫療品質控制中心第一批哨點醫院名單公布
2021年6月18 日,第一批國家呼吸醫療質控中心哨點醫院名單在CACP 2021開幕式上公布。本次哨點醫院的篩選依托各個省級質控中心完成,涵蓋三級和二級綜合公立醫院,部分綜合民營醫院,同時兼顧哨點醫院的地域分布。目前已有安徽、海南、湖北、湖南、江西、遼甯、内蒙古、青海、山西、四川、重慶、上海、陝西、新疆、山東、河南、天津等17個省級質控中心完成哨點醫院的建設。
10、《中國難治性慢性咳嗽的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釋出
2021年8月,“中國難治性慢性咳嗽的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在《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釋出。該共識由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中國咳嗽聯盟組織的相關專家共同制訂,主要包括定義、流行病學、發病機制、臨床特點、診斷、評估以及治療七個部分,其中重點闡述了難治性慢性咳嗽的診斷、評估及治療,旨在更好地指導國内臨床實踐與推動相關研究工作。
11、廣州實驗室暨廣醫一附院國家呼吸醫學中心臨床基地正式落成
9月25日,廣州實驗室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國家呼吸醫學中心臨床基地正式落成。臨床基地将做好臨床診治、科研攻關、産品研發、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等全鍊條工作,聚集和吸引更多高水準項目和人才。臨床基地還将緻力于圍繞呼吸學科及相關體系的建設,重點打造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胸外科、變态反應科,以及中西醫結合科等相關學科,通過呼吸學科輻射引領帶動其它交叉學科融合發展。
12、“慢阻肺病高危人群早期篩查與綜合幹預項目”正式啟動
2021年10月9日上午,由國家衛生健康委釋出實施的“國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危人群早期篩查與綜合幹預項目”在京正式啟動。财政部和國家衛生健康委下撥經費共4000萬元。這是國家首次在慢性呼吸疾病的篩查和幹預領域投入重大經費支援。目前,項目已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選取160個區縣開展工作,對80萬人進行慢阻肺病高危人群篩查和綜合幹預。
13、《中國慢性呼吸道疾病呼吸康複管理指南(2021年)》釋出
2021年10月19日,“中國慢性呼吸道疾病呼吸康複管理指南(2021年)”在《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發表。該指南由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中國康複醫學會呼吸康複專業委員會、《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編輯委員會組織相關專家,基于目前的循證醫學證據制定。慢性呼吸道疾病(CRD)的總患病人數達5.449億,我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病)患病人數約1億,CRD成為緻殘、緻死的主要疾病負擔。
14、我國學者完成的兩項“中國成人肺部健康研究”成果在國際知名期刊發表
2021年6月26日,國際環境健康領域權威期刊《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線上發表了我國學者完成的「中國成人肺部健康研究」(CPH Study)中的「PM2.5及其組分對我國成人肺部健康影響不容忽視」的研究成果。本研究證明了PM2.5及其組分長期暴露對大、小氣道功能的不利影響。
2021年11月23日,國際呼吸病學領域權威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發表基于「中國成人肺部健康研究(CPH )Study」的另一項研究,該研究探索了臭氧長期暴露對成年人肺功能和SAD的影響,是目前全球範圍内針對該研究問題樣本量最大的研究,首次建立了臭氧長期暴露與SAD患病的關聯,為臭氧引起的呼吸系統早期損傷增添了新的證據。
15、鐘南山呼吸疾病防控創新團隊獲202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獎
以鐘南山院士、何建行教授和冉丕鑫教授為學術帶頭人的鐘南山呼吸疾病防控創新團隊獲得202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獎。團隊自成立以來,以實事求是、敢醫敢言、生命至上的科學态度為指導思想,以社群防控、早診早治、精準治療為抓手,圍繞“呼吸疾病發生發展的流行病學特征、分子機制及早診早幹預”這一關鍵科學問題進行研究,實作了醫療科研的“頂天”“立地”“為人民”。
16、李為民牽頭項目團隊獲得202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李為民教授牽頭的“肺癌早期精準診斷關鍵技術的建立與臨床應用”獲得202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從2001年起,李為民教授及其團隊長期緻力于肺癌基礎研究和臨床轉化,開展科技攻關、建立早篩早診體系、突破診治難題,實作了重大理論創新與技術突破,達到肺癌早期診斷率和5年生存率“雙提升”的目标。
17、基層呼吸規建項目參與機關突破萬家;PCCM科規範化建設工作已開展十四輪
2021年11月12日,「基層醫療機構呼吸疾病規範化防診治體系與能力建設」項目參與機關突破1萬家,參與項目申報的基層醫療機構數已達10115家,自2018年8月啟動至今,在基層醫療、呼吸與全科醫學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該項目取得了令人振奮的、階段性成果。
2021年PCCM科規建工作繼續推進,共有793家二級及以上醫院報名、認定和培育。此外,今年對PCCM規建期超過2年的80家醫院進行了複審。項目自2018年5月開展至今覆寫了31個省市自治區,314個地級市,942個縣級市,已有2800餘家醫院參與報名、認定和培育。共計有20個省市自治區衛健委印發了關于呼吸學科能力建設的紅頭檔案。
18、首批國家統招PCCM專培學員結業,我國PCCM專培體系建設初告完成
2021年底,首次PCCM專培國家統一結業考核舉行。2018年入培的500餘名PCCM專培學員,在通過對教育訓練内容完成情況的嚴格稽核後,參加了本次結業考核。本次考核使用全國統一試題,參照北美PCCM專培考核試題難度标準命制,覆寫PCCM專科各主要疾病及技術領域,展現了對于PCCM專科醫師臨床能力的全面、高水準要求。本次結業考核的舉行,标志着我國PCCM專培從招生、教育訓練到考核已形成了完整的技術及管理方案。自2012年開始建構的我國PCCM專培體系已初告完成。
本文完
排版:Jerry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