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教育孩子,幫助比懲罰更好!

教育孩子,幫助比懲罰更好!

選自肖陳穎老師《愛心伴孩子成長》

隻要我們沒有情緒,是幫助孩子的心,真愛孩子,時時保護孩子的羞恥心,給孩子留下尊嚴,即使處罰了孩子,孩子也沒有怨,他會很感恩,甚至會更努力地改缺點。

如果一個孩子因為心不在焉做事,把黑闆擦弄丢了,而這時我們又沒有及時給予正确的引導,那麼第二天她可能會把杯子打碎,第三天她可能會弄丢一個本子。她會丢三落四,一定是這樣,因為她不恭敬、不認真。是以在她第一次犯錯誤的時候,就要及時引導她,讓她把真正的原因找出來,同時還要讓她承擔責任。我不是去責怪她,而是讓她知道,你犯了這個錯誤就要承擔後果,一定要有這樣的心境。

當時我跟她講,弄丢了東西一定要賠償。一定要讓孩子賠償,如果不賠償,她會覺得反正老師也拿我沒辦法,我下次再錯,我再承認錯誤就好了,以後她仍然不斷地犯錯。是以我跟她講你要賠償。

她說我自己現在賠不了。我說,可以,老師可以幫你買一個來賠給學校,但是你自己想要怎樣來補償?你可以用你的體力為班級付出,來作為補償。當時她自己就講,我為班上做一個星期的清潔。我說可以,你做清潔的時候,你的想法就是檢討我自己沒有做對事情。這樣才讓孩子印象深刻,讓她明白不好的因就會結不好的果,自己要為自己種的因承擔後果。我們看,懲罰到底好不好?其實關鍵還是在我們的心境。我們懲罰孩子不是去責怪他,而是去幫助他。這樣孩子心裡不會有怨,他甚至會很快樂地接受。

當時我們班也出現這樣的狀況,有小朋友上課的時候老在下面講話。我當時就跟孩子開玩笑,我說你要是再講,我就用封口膠把你的嘴巴封起來。沒想到下午有個小男孩果然就帶了一卷封口膠給我, 我就開始檢討自己:“凡出言,信為先。”尤其老師說話要很謹慎哪!我當時就騎虎難下。果然上課了,沒一會兒下面又開始講話。我已經講了要用封口膠,怎麼辦?全班同學都看我怎麼處理。如果真用膠布封上嘴巴,可能對孩子造成傷害。不封吧,自己已經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收不回來呀。這次不當真,下次就不會有孩子相信你了。再一次檢討:“事非宜,勿輕諾,苟輕諾,進退錯。”《弟子規》我自己沒有做到啊,弄得自己進退兩難。

教育孩子,幫助比懲罰更好!

還好當時并沒有情緒,非常冷靜。 當時我就把這個同學叫起來。我叫他的時候,其實我一點兒生氣的意思都沒有,隻是想幫助他。我就問他:“在下面講話對嗎?”小朋友說:“不對。”“那剛才講話的是你嗎?”他低下頭說:“是。”我面帶微笑繼續問:“剛才講話的是你嗎?”他又點點頭。我更溫和地又重複一遍:“剛才講話的是你嗎?”他感到很奇怪,擡起頭就愣住了。我就對着全班同學問:“剛才講話的是他嗎?”全班同學也蒙了,不知道怎麼回答。我就跟全班講,他自己明明知道這個時候講話不對,但又講了,是誰在講?是他嗎?當然不是。而是他的壞習慣在講,因為他被壞習慣所控制。他自己也很痛苦,他自己知道講話不對,但是他控制不了自己的嘴巴,他的嘴巴老想講,是以我們要幫他改掉壞習慣。

要幫他,可以提醒,也可以幫他采取措施。我說:“現在可以請出封口膠來幫你,你願不願意接受它的幫助,打敗敵人,成為英雄?”這個孩子很高興,說:“ 我願意!”然後他就雄赳赳氣昂昂地走上來。

我說:“你要請封口膠幫忙,應該要感謝它呀。”于是他就給封口膠鞠了一躬,說:“ 謝謝你幫助我改正壞習慣。”然後擦了一下嘴巴上面的汗珠,貼了一塊封口膠,高興地回到座位上去了。

見他貼上以後,沒想到居然還有幾個同學說:“老師, 我也要貼!”我說:“不可以,這個法寶不可以亂用。要首先讓自己戰勝壞習慣,如果你自己能力不夠,你再請封口膠來幫你。”結果後來做作業的時候,我發現好幾個同學拿出小透明膠,貼在自己的嘴巴上。孩子真的非常可愛。

同時我也明白一點,隻要我們沒有情緒,是幫助孩子的心,真愛孩子,時時保護孩子的羞恥心,給孩子留下尊嚴,即使處罰了孩子,孩子也沒有怨,他會很感恩,甚至會更努力地改正缺點。

END

∞文章來源:《愛心伴孩子成長》∞

∞圖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告知立删∞

∞執行主編:張勃勃 出品:冬日陽光∞

版權聲明

本刊号系公益傳播中華文化平台,部分文章及圖檔,我們一時沒找到原創作者,或無法聯系上作者;或您申請了原創,或您擁有圖/文網際網路傳播權,但我們推送過程中并沒得到提醒,如有版權問題,敬請背景聯系我們删除。同時,希望作者聯系我們以便支付稿酬,謝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