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教育孩子,帮助比惩罚更好!

教育孩子,帮助比惩罚更好!

选自肖陈颖老师《爱心伴孩子成长》

只要我们没有情绪,是帮助孩子的心,真爱孩子,时时保护孩子的羞耻心,给孩子留下尊严,即使处罚了孩子,孩子也没有怨,他会很感恩,甚至会更努力地改缺点。

如果一个孩子因为心不在焉做事,把黑板擦弄丢了,而这时我们又没有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那么第二天她可能会把杯子打碎,第三天她可能会弄丢一个本子。她会丢三落四,一定是这样,因为她不恭敬、不认真。所以在她第一次犯错误的时候,就要及时引导她,让她把真正的原因找出来,同时还要让她承担责任。我不是去责怪她,而是让她知道,你犯了这个错误就要承担后果,一定要有这样的心境。

当时我跟她讲,弄丢了东西一定要赔偿。一定要让孩子赔偿,如果不赔偿,她会觉得反正老师也拿我没办法,我下次再错,我再承认错误就好了,以后她仍然不断地犯错。所以我跟她讲你要赔偿。

她说我自己现在赔不了。我说,可以,老师可以帮你买一个来赔给学校,但是你自己想要怎样来补偿?你可以用你的体力为班级付出,来作为补偿。当时她自己就讲,我为班上做一个星期的清洁。我说可以,你做清洁的时候,你的想法就是反省我自己没有做对事情。这样才让孩子印象深刻,让她明白不好的因就会结不好的果,自己要为自己种的因承担后果。我们看,惩罚到底好不好?其实关键还是在我们的心境。我们惩罚孩子不是去责怪他,而是去帮助他。这样孩子心里不会有怨,他甚至会很快乐地接受。

当时我们班也出现这样的状况,有小朋友上课的时候老在下面讲话。我当时就跟孩子开玩笑,我说你要是再讲,我就用封口胶把你的嘴巴封起来。没想到下午有个小男孩果然就带了一卷封口胶给我, 我就开始反省自己:“凡出言,信为先。”尤其老师说话要很谨慎哪!我当时就骑虎难下。果然上课了,没一会儿下面又开始讲话。我已经讲了要用封口胶,怎么办?全班同学都看我怎么处理。如果真用胶布封上嘴巴,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不封吧,自己已经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呀。这次不当真,下次就不会有孩子相信你了。再一次反省:“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弟子规》我自己没有做到啊,弄得自己进退两难。

教育孩子,帮助比惩罚更好!

还好当时并没有情绪,非常冷静。 当时我就把这个同学叫起来。我叫他的时候,其实我一点儿生气的意思都没有,只是想帮助他。我就问他:“在下面讲话对吗?”小朋友说:“不对。”“那刚才讲话的是你吗?”他低下头说:“是。”我面带微笑继续问:“刚才讲话的是你吗?”他又点点头。我更温和地又重复一遍:“刚才讲话的是你吗?”他感到很奇怪,抬起头就愣住了。我就对着全班同学问:“刚才讲话的是他吗?”全班同学也蒙了,不知道怎么回答。我就跟全班讲,他自己明明知道这个时候讲话不对,但又讲了,是谁在讲?是他吗?当然不是。而是他的坏习惯在讲,因为他被坏习惯所控制。他自己也很痛苦,他自己知道讲话不对,但是他控制不了自己的嘴巴,他的嘴巴老想讲,所以我们要帮他改掉坏习惯。

要帮他,可以提醒,也可以帮他采取措施。我说:“现在可以请出封口胶来帮你,你愿不愿意接受它的帮助,打败敌人,成为英雄?”这个孩子很高兴,说:“ 我愿意!”然后他就雄赳赳气昂昂地走上来。

我说:“你要请封口胶帮忙,应该要感谢它呀。”于是他就给封口胶鞠了一躬,说:“ 谢谢你帮助我改正坏习惯。”然后擦了一下嘴巴上面的汗珠,贴了一块封口胶,高兴地回到座位上去了。

见他贴上以后,没想到居然还有几个同学说:“老师, 我也要贴!”我说:“不可以,这个法宝不可以乱用。要首先让自己战胜坏习惯,如果你自己能力不够,你再请封口胶来帮你。”结果后来做作业的时候,我发现好几个同学拿出小透明胶,贴在自己的嘴巴上。孩子真的非常可爱。

同时我也明白一点,只要我们没有情绪,是帮助孩子的心,真爱孩子,时时保护孩子的羞耻心,给孩子留下尊严,即使处罚了孩子,孩子也没有怨,他会很感恩,甚至会更努力地改正缺点。

END

∞文章来源:《爱心伴孩子成长》∞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立删∞

∞执行主编:张勃勃 出品:冬日阳光∞

版权声明

本刊号系公益传播中华文化平台,部分文章及图片,我们一时没找到原创作者,或无法联系上作者;或您申请了原创,或您拥有图/文互联网传播权,但我们推送过程中并没得到提醒,如有版权问题,敬请后台联系我们删除。同时,希望作者联系我们以便支付稿酬,谢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