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早教:感覺、視覺、聽覺訓練

關 注 孩 子

關 注 教 育

一般人隻要看到孩子表面上能言善道,就說他(她)很聰明,可是所謂“聰明”應該是“耳聰”、“目明”,加上“感覺動作靈敏”。這些大腦的基本學習能力,若在兒童成長的早期得到鍛煉和發展,特别是抓緊早期教育的黃金機會,然後根據薄弱的方面進行補救教學,那麼孩子進入國小後的學習将會事半功倍。

運動:學習的奠基石

教育專家劉弘白博士認為,幼兒的感覺動作能力是學習的基本功,“感覺動作”包括平衡感、韻律感、方向感、協調能力、速度感、松懈能力與變化能力等,這些能力訓練紮實之後,孩子才能靈活地學習。幼兒的感覺動作能力不僅本身是一項智能,在訓練孩子的了解力、書寫與文字能力的發展上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比如,如果沒有方向感,在書寫的小空間(格子裡)裡,也常控制不住方向;如果他沒有距離的概念,在寫字的時候,就不能把線條組織得很好,很容易把字寫得東倒西歪或超出格子外;沒有韻律感,沒有對于輕重的控制能力,他說話的語調、語速就會與一般兒童有異。是以“感覺動作”功能在人類基本學習能力的發展中,幾乎左右着這些學習能力的品質與成敗。

視覺:打開學習的視窗

據專家介紹,人類說話、寫字、閱讀和計算等能力是屬于比較高層次的學習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升與視覺、聽覺能力環環相扣,“視知覺能力”牽涉到認字、書寫的智慧,還與語言的訓練相關,這兩項能力要達到同齡人的水準,孩子才有辦法做同年級的功課。

據了解,“視知覺”的主要功能在于辨識物體、形狀、線條以及文字的辨識力與記憶力,兒童的這些能力是自幼發展出來的,從簡單的區分到繁雜的辨認能力,但相同年齡的兒童,辨識能力卻有高低,這和訓練的多寡有直接的關系。家長遇到孩子出現錯字多、抄錯行、部首張冠李戴等情況時,則要測查他們的視動統合能力了,許多學前兒童由于沒有充分發展他們的此項能力,是以感到書寫、閱讀困難,出現“不專心”、“不想學”的狀态。

聽覺:智慧的傳聲筒

聽覺與聲音的關系休戚與共,當人無法記住聽到的聲音時,就沒辦法去辨認之後到達的另一個聲音,更無法累積聽覺記憶的量,可想而知,聽知覺的能力與說話能力是息息相關的。

觀察大部分孩子學習語言的過程,通常他們有一個時期會一邊聽身邊的大人或是同夥說的話,然後重複,模仿他們的話,事實上,人的語言學習就是來自“仿說”,而“仿說”必須倚賴聽覺記憶的量,再加上舌尖位置,牙齒發音部位,以及氣流等的配合來表達“語言”,兒童一點一滴,逐漸增加聽覺記憶的量,使得語句的模仿也一天一天加長,全靠不斷練習與刺激才能做到。如果幼兒時期缺乏聲音和語言刺激,兒童則常在就讀國小後隻具備較低年齡的語言和了解能力。

(圖文均轉自網絡,如侵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