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成長漫筆1071 | 周建琴:疫情期03早教人的“雲成長”

新成長漫筆1071 | 周建琴:疫情期03早教人的“雲成長”

2020年的一場疫情,疫情讓我對自己的專業成長有了更多的探讨和思考。今年,又遇到疫情的“倒春寒”,我靜下心來,時常扪心自問,在疫情期間,作為一名早教人,我做了什麼,怎麼做的,又産生了什麼效果?這個效果是面向家長的還是小寶寶的?亦或是教師自身專業與能力的提升……一系列的問題如雲霧般紛紛擾擾,不知何時能柳暗花明?

起初,我也有遠端育兒的迷茫,不知道該如何喚起家長的學習力和育兒勝任能力。隔着螢幕,我不知雲端的寶寶是在家長的刻意下凹的造型,還是在家庭原生态系統下萌發的原始狀态?同樣的,我也不知雲端的家長是真的有喂養、陪伴而或親子互動的需求,還是純屬完成任務般地打卡應付?在這兩股如DNA雙螺旋結構般互相纏繞的思索探索中,何時才能讓我“守得雲開見月明”。其實,家園共育就像一個生态系統,需要各方的參與和努力。而我們,需要不斷擴充專業能力,将育兒轉為育兒指導,從線下轉為線上。

學之篇

我們要明确定義,即提供支援家長、能在家庭場中實作科學育兒、促進寶寶發展的内容。

學習意味着遷移。作為一名早教指導者,我們要對寶寶進行深入地研究,把握我們的親子教學理念與寶寶發展的關系,進而有效地推進自己的專業成長。如幼教界泰鬥華愛華教授所說,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觀,形成自己的個性特點和教學風格。是以,我們要提高網際網路的學習能力,而且我們還要溝通得法,善于抛出話題,做到傾聽與了解,用真誠、得法,喚起家長的學習力和育兒勝任力。

豆豆已經32個月了,在和媽媽的微信溝通中了解到,媽媽一直覺得寶寶的數數能力偏弱,但純粹地教寶寶數“1,2,3……”又特别枯燥,是以求助于老師。我立馬想到豆媽的朋友圈,即豆豆将毛絨玩具排好隊,模拟大人做核酸時的情景。于是,我引導豆媽挖掘這裡所蘊含的數數教育契機。其實,我們每個孩子都會有很多天賦,關鍵在于父母如何進行開發,如何去挖掘孩子的智力潛能。疫情期間,家長們多了許多陪伴的機會,但他們沒有看到教育契機,也不知道何從、何時、何處下手,更不知道寶寶的興趣點和需求在哪裡,導緻錯失良機,沒有發現契機中蘊含的教育價值。因而我們要引導家長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的養育契機,因勢利導,融教育于生活之中,變生活為教育之機,捕捉的契機越及時,越能夠最大限度地發展孩子的潛能。

思之篇

學而不思則罔。有了方向和目标,還要注重家庭場的特質,尊重多樣性,共同保持對寶寶的尊重與積極期望,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再實踐。

在疫情期間“雲”指導,我經常想,隻有不斷提升自己的育兒專業指導能力,才能讓家長對育兒工作者的專業充滿信任。但是在實際的指導活動中,可能我們的統一指導多,差異指導少。究其原因,我們缺少對家庭現狀,不同寶寶需求的具體了解,更不了解實際活動的效果,很多時候,可能隻是我們的一廂情願。是以雲端指導,我們更要增加雙向的溝通。

在思考中我勉勵自己,作為早教人,疫情期間,更要不斷提升觀察能力、方案設計能力、活動組織能力、評價能力以及和家長的溝通能力,“網言網語”中要更加關注細節,在具體的實踐指導中,要采用靈活多樣的共育實施方法,盡可能做到和家長們共同協商,分析調整,積極互動。在雲端,我們更加要善于傾聽,給予更多了解,及時回應家長育兒困惑,因為封控在家的年輕的寶爸寶媽,他們很可能更迷惘更無助,不知怎麼呵護寶寶健康快樂成長。

ing之篇

“雲”指導,要善于挖掘家長的家長早教資源,讓家長有參與式體驗和獲得感,做好“陪伴”的哲思之辨。我們現下的指導已經摒棄了以往單向的權威性指導,而是向協商性的育兒指導靠攏,老師、家長和寶寶之間是平等的,沒有一方是居高臨下的。我們要尊重孩子,也要尊重家長的育兒文化和育兒智慧,了解當下宅家行為,欣賞和支援孩子的行為,營造良好的成長生态。

14個月的小叮當自打會蹒跚走路之後,他的探索範圍一下子擴大了許多,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他什麼東西都想碰,什麼都想摸。由于“足不出戶”,實在苦煞了叮當媽媽。當得知叮當奶奶是編織巧手之後,“觸摸牆”的方案油然而生。首先羅列奶奶的各種編織物,有帽子、圍巾、杯墊、杯套、各種裝飾品等,然後按照材質(軟軟的、硬硬的、毛毛的)分類,選擇适宜的圖案(方方的、圓圓的)襯底,懸挂在寶寶的遊戲圍欄上。這樣既滿足了寶寶的觸摸覺發展,還充分挖掘了家庭成員的智慧(奶奶提供編織物素材、媽媽進行選擇和美觀、爸爸負責裝飾和懸挂),更是給寶寶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居家成長環境。叮當一家贊不絕口。

疫情期間早教指導服務的特殊性,讓我們工作的視角面向“單個”家庭育兒,這與在早教中心機構中的集體育兒是不同的。同時在指導服務中,我們不能簡單、直接地遷移,而是要潤物細無聲地轉化。對寶寶在家庭中最真實、最常态的成長活動予以支援,同時了解生活需求和家庭背景,讓家長發揮各自的潛能,取長補短,有效形成教育合力。

陳鶴琴先生說過:“教學相長,在教育和教學過程中,我們也會學到很多。”誠然這場疫情,讓我們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探索,在“發現問題--設計方案--實踐操作--反思總結--發現新問題”的循環往複的過程中,将活動演繹成共同成長的故事。我們相信:雲端相聚,教學相長,不負韶華!

(周建琴,奉賢區愛貝早期教育指導服務中心科學育兒指導組組長)

特約編輯:楊 帆

審 稿:賴黎明

連結

新成長漫筆——引領奉賢教育創新發展的思想沙龍

宗旨:

我們堅持立德樹人、全面發展、多元成長,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推進五育并舉、知行合一、整體育人;我們相信每一個學生都具有成長潛在性、自我發展性、多元差異性;我們弘揚激發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潛力、讓課堂充滿學習活力的課堂文化,激發每一個學生的成長潛力、讓班級洋溢成長氣息的班級文化,激發每一個學生和教師的活力、讓校園成為人文家園的管理文化。

我們探索新成長教育,為每一個學生的新時代新成長創設最适合的品質教育。

要求:

新成長漫筆1071 | 周建琴:疫情期03早教人的“雲成長”
新成長漫筆1071 | 周建琴:疫情期03早教人的“雲成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