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書和遠方”投稿|讀《以文記流年》有感

“書和遠方”投稿|讀《以文記流年》有感

《以文記流年》,是著名作家阿來的一篇散文集。之前我隻通過阿來的小說來認識這位作家。這次是第一次看阿來的散文。

這本《以文記流年》共有七個篇章,包括“雲中記““讀書記”“出行記”“懷人記”“鑒賞記”“品酒記”“演說記”,涵蓋了作者對于讀書寫作的認知,對于自己敬愛的詩人的向往,以及對于自己身邊花草、旅行、愛好的闡述。從這本散文集,作為讀者的我們可以跳脫出小說之外,認識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阿來。

在“雲中記“篇章中,作者講述了自己在2008年汶川地震之後的所思所想。阿來身為四川作家,他在赈災中親力親為,盡着一份四川人的責任。按理說,這樣一個巨大的人性題材擺在眼前,又是如此的感動人心,是個作家都不會放過這個抒發自己情懷的機會,但是阿來沒有立即寫地震題材的作品,就因為他離得很近,感受太深,素材太多,才需要沉澱更久一些。

作者坦言,對于自己來說,靈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一直都是語言。特定的語言方式,才能表達出最想要抒發的情感。語言是寫作的地基、門戶,高頂。寫作是召喚語言加入精神與情感的重新建構。是以在汶川地震發生了十年之後,阿來的相關題材小說《雲中記》才正式開始創作。這是在十年之中,作者對于自然與人類的思考,對于人性光芒,對生命力的贊美和歌頌。

結合“雲中記“篇,再來看“讀書記”。“讀書記”中,阿來選擇了兩個詩人作為自己的精神偶像。一個是“回首錦城一茫茫”的唐代詩人杜甫。一個是智利詩人巴勃羅·聶魯達。

阿來對于杜甫的喜歡是顯而易見的。杜甫是一個才華橫溢的詩人,也是一個潦倒落魄的詩人。他帶着全家翻身越嶺,千裡奔波,尋找可以結一個草堂安家的地方,卻始終無法如願。相對于其他的城市,四川厚待了杜甫,杜甫也用詩歌回報了四川,“錦水春光公占卻,草堂人日我歸來”。而在《以一首詩作旅行指南》中,作者帶着聶魯達的詩歌拜訪了聶魯達的家鄉智利,算是對自己青春時期的一種回憶與再會。

在後面幾篇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水杉,一種樹的故事》。這篇散文曾經獲得過丁玲文學獎散文類作品獎。水杉,被稱之為“植物界的活化石”。這篇散文寫的是水杉如何被重新發現的故事。整篇散文充滿了語言的魅力,部分可以歸類為美文中。在作者看來,水杉重新被發現的過程是神奇的。水杉如同中國人一般。“中國人的精神曾經生氣勃勃,曾經豪邁地面向世界,但也曾經迷失。“巷有千家樂,人無萬裡心”,好在時光流逝,尋找水杉,也就是尋找一個中國人在文化上重新覺醒,重新發現世界的故事。”

如果你喜歡阿來的話,這本《以文記流年》是值得看的一本書。你可以從這本書中重新認識阿來,認識阿來對世界的認知以及阿來豐富的内心世界。這是一個更加生動的,充滿人間煙火氣的阿來。

作者:市國資委 肖特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