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王朝入關以後,在統一中國的過程中,每攻占一省,便會派軍隊駐紮鎮守。當清朝順治年間,清兵攻克雲貴以後,因該地區社會複雜,自然環境惡劣,生活條件艱苦,滿蒙八旗不适宜駐防。于是便決定在雲貴設定綠營軍,歸雲貴總督統轄。
1659年,時任貴州巡撫趙廷臣被任命為首任雲貴總督。最初雲貴總督府設在貴陽。後随着吳三桂被削藩以後,清王朝為了加強在雲南的統治力,決定将雲貴總督府從貴陽府遷往雲南府。雍正年間,雲貴總督鄂爾泰因平定廣西叛亂有功。清廷一度任命雲貴總督兼制廣西,不過持續時間不長,沒過幾年便取消了。
雲貴總督屬于清廷委任的九大總督之一。統治一方疆土,管轄貴州、雲南兩省軍務、糧饷兼巡撫之職,備受朝廷重視。
今天我們看到的這組照片是最後一任雲貴總督李經羲1909年出巡時的儀仗。從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作為清朝最有權勢的封疆大吏,李經羲出巡之時不但陣仗龐大,在經過的道路兩旁還有衛兵荷槍實彈的進行警戒,對安全保衛極為重視。
作為最後一任雲貴總督,李經羲是清末權臣李鴻章的弟弟李鶴章之子,此人治理期間自稱“賢能”。但辛亥革命雲南重九起義時,李經羲自稱自殺未遂後躲入民間,待局勢平穩後又再次抛頭露面,在拒絕出任雲南軍政府都督後,被蔡锷禮送出境。
李經羲在雲南重九起義中的表現,不但清政府不能接受,認為他出生名門世家,作為封疆大吏,既然不能守住疆土,就該引頸自刎,以死報效朝廷,是以清王朝稱他是“罪有應得,革職查辦”。革命黨人更是揭露他在任内大肆收受賄賂,大把撈錢,卧室内發現了大量的鴉片和金條,銀号内還存有白銀數萬兩,就連奏章都是請人代筆,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假名士”。
這組照片中李經羲出動這樣大的儀仗,扯虎皮擂大鼓,自壯聲勢顯然不是為了去體察民情,難道是巡視地方嗎?答案也不是,原來李經羲的此行的目的是去拜見在雲南的“洋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