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11月5日,太皇太後葉赫納拉氏(老慈禧)溘然長逝,享年74歲。臨死之前,慈禧留下了這樣的遺言:“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鑒!”
翻譯成我們現在的話:?女人不能摻和國家大事,因為這不符合我們大清的家法,是以這種事情絕不能再有。太監專權這種事情,危害就更大了,之前的明朝就是這麼滅亡的,是以我們更得吸取教訓!
至于很多答主提到的,慈禧授意醇親王載沣為攝政王,還讓他的兒子溥儀當了皇帝,年号宣統,這個根本就不算是慈禧的遺言,而是慈禧在去世前一天所頒下的旨意。嚴格意義上來講,慈禧的遺言隻有前面那兩條,這條根本就不算數。

三條兩條的不重要,意思其實還是那個意思。慈禧留下的遺言,否定了自己這一生的所作所為,完全給自己這輩子打了臉。說白了,她把自己根本就沒做到的事情,留給了後事子孫去做。因為老慈禧說一套做一套,是以被後世的人唾罵至今,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慈禧要求女性不得幹政,可是問題在于,當初鹹豐皇帝在位的時候,慈禧身為懿貴妃,就經常給鹹豐皇帝代筆批閱奏章,這就有了幹涉朝政的機會。等到同治皇帝即位之後,東西宮兩位太後聯合攝政,并和顧命八大臣一同掌權。這個時候的慈禧,已經漸漸走進了權力的中央地帶,開始成為了權力的掌握者。
同治皇帝去世之後,慈禧立僅僅四歲的愛新覺羅·載湉為皇帝,這就是光緒皇帝。四歲的孩子,怎麼可能會治理國家?說來說去,還是太後說了算,慈禧不過是想多掌握幾天權力罷了。在慈安太後去世之後,慈禧設計罷免了顧命大臣,開始了漫長的大權獨攬生涯,進而成為了清王朝的獨裁者。
後來,在光緒皇帝成年之後,慈禧曾經嘗試過歸政于光緒皇帝。但一段時間後,老慈禧又出爾反爾,重新出山奪回了權力,讓光緒皇帝再次成為了傀儡。當然,光緒皇帝也有自己的原因,那就是戊戌變法的步子邁得太大,給朝中的守舊派造成了無差别打擊。是以這些老臣,隻能被迫把慈禧重新逼了出來,這個不能全怪慈禧。但最後的事實不容争辯:慈禧再次成為了清朝的獨裁者,直到她離開這個世界。
無論如何,慈禧以一個女性的身份掌握了權力幾十年。她在臨終之前,說女性掌權等同于禍亂朝政,焉知她是不是在批評自己奢侈浪費,禍國殃民。這句斬釘截鐵的評語,焉知她是不是在說自己?
至于太監不得幹政這個事,慈禧就更是自己抽自己臉了,前朝的雍正皇帝,規定太監品級最高不得超過四品,這就是為了防止太監權力過大。是誰打破了這個戒律呢?不好意思,還是老慈禧。
因為大太監李連英非常得寵,是以他的職位升的比誰都快。同治十三年,26歲的李連英當上了儲秀宮展案首領大太監。一般來說,隻有資曆特别深的老太監,才能夠坐在這個寶座上。但李蓮英因為頭腦機靈,辦事麻利,而且他格外得寵,是以他年紀輕輕,就當上了這個官職。
當然,李蓮英的好運遠遠沒有停止。在光緒20年,46歲的李連英被賞賜二品頂帶花翎,突破了雍正皇帝“太監品級不得超過四品”的限制。不得不說,慈禧太後對自己寵幸的人還是比較靠譜的。雖然慈禧身邊的奴婢換了一批又一批,但李連英卻是雷打不動,可以稱之為“流水的奴婢,鐵打的李蓮英”。
是以慈禧的遺言,完全就是對自己這輩子經曆的打臉。遭到後人的唾罵,也是理所當然。但諷刺的是,宣統皇帝繼承了慈禧的訓誡,将大批太監趕出宮廷,也從未再讓女人幹預過政事,卻也親手埋葬了大清王朝。而昔日的那些故事,卻早已塵封在了故舊黃紙卷中,隻等待後人将其緩緩翻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