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11月5日,太皇太后叶赫纳拉氏(老慈禧)溘然长逝,享年74岁。临死之前,慈禧留下了这样的遗言:“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
翻译成我们现在的话:?女人不能掺和国家大事,因为这不符合我们大清的家法,所以这种事情绝不能再有。太监专权这种事情,危害就更大了,之前的明朝就是这么灭亡的,所以我们更得吸取教训!
至于很多答主提到的,慈禧授意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还让他的儿子溥仪当了皇帝,年号宣统,这个根本就不算是慈禧的遗言,而是慈禧在去世前一天所颁下的旨意。严格意义上来讲,慈禧的遗言只有前面那两条,这条根本就不算数。

三条两条的不重要,意思其实还是那个意思。慈禧留下的遗言,否定了自己这一生的所作所为,完全给自己这辈子打了脸。说白了,她把自己根本就没做到的事情,留给了后事子孙去做。因为老慈禧说一套做一套,所以被后世的人唾骂至今,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慈禧要求女性不得干政,可是问题在于,当初咸丰皇帝在位的时候,慈禧身为懿贵妃,就经常给咸丰皇帝代笔批阅奏章,这就有了干涉朝政的机会。等到同治皇帝即位之后,东西宫两位太后联合摄政,并和顾命八大臣一同掌权。这个时候的慈禧,已经渐渐走进了权力的中央地带,开始成为了权力的掌握者。
同治皇帝去世之后,慈禧立仅仅四岁的爱新觉罗·载湉为皇帝,这就是光绪皇帝。四岁的孩子,怎么可能会治理国家?说来说去,还是太后说了算,慈禧不过是想多掌握几天权力罢了。在慈安太后去世之后,慈禧设计罢免了顾命大臣,开始了漫长的大权独揽生涯,从而成为了清王朝的独裁者。
后来,在光绪皇帝成年之后,慈禧曾经尝试过归政于光绪皇帝。但一段时间后,老慈禧又出尔反尔,重新出山夺回了权力,让光绪皇帝再次成为了傀儡。当然,光绪皇帝也有自己的原因,那就是戊戌变法的步子迈得太大,给朝中的守旧派造成了无差别打击。所以这些老臣,只能被迫把慈禧重新逼了出来,这个不能全怪慈禧。但最后的事实不容争辩:慈禧再次成为了清朝的独裁者,直到她离开这个世界。
无论如何,慈禧以一个女性的身份掌握了权力几十年。她在临终之前,说女性掌权等同于祸乱朝政,焉知她是不是在批评自己奢侈浪费,祸国殃民。这句斩钉截铁的评语,焉知她是不是在说自己?
至于太监不得干政这个事,慈禧就更是自己抽自己脸了,前朝的雍正皇帝,规定太监品级最高不得超过四品,这就是为了防止太监权力过大。是谁打破了这个戒律呢?不好意思,还是老慈禧。
因为大太监李连英非常得宠,所以他的职位升的比谁都快。同治十三年,26岁的李连英当上了储秀宫展案首领大太监。一般来说,只有资历特别深的老太监,才能够坐在这个宝座上。但李莲英因为头脑机灵,办事麻利,而且他格外得宠,所以他年纪轻轻,就当上了这个官职。
当然,李莲英的好运远远没有停止。在光绪20年,46岁的李连英被赏赐二品顶带花翎,突破了雍正皇帝“太监品级不得超过四品”的限制。不得不说,慈禧太后对自己宠幸的人还是比较靠谱的。虽然慈禧身边的奴婢换了一批又一批,但李连英却是雷打不动,可以称之为“流水的奴婢,铁打的李莲英”。
所以慈禧的遗言,完全就是对自己这辈子经历的打脸。遭到后人的唾骂,也是理所当然。但讽刺的是,宣统皇帝继承了慈禧的训诫,将大批太监赶出宫廷,也从未再让女人干预过政事,却也亲手埋葬了大清王朝。而昔日的那些故事,却早已尘封在了故旧黄纸卷中,只等待后人将其缓缓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