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郭沫若去世後,妻子整理遺物發現一封信,看完她為何羞憤自缢?

我們閱盡鉛華,隻為呈現不一樣的曆史。

民國時期有一位著名的學者,他才華橫溢、風流倜傥,專注于詩歌和古文字的研究,為中國傳統文學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就是國學大師郭沫若。在學問上,郭沫若無可挑剔,但是在品德上,郭沫若卻為人不齒,甚至可以說是“斯文敗類”。尤其是在個人婚姻方面,他的行為簡直令人難以置信,他也是以飽受诟病。比如郭沫若的最後一任妻子,就是因為他留下的一份情書而郁郁離世。

郭沫若去世後,妻子整理遺物發現一封信,看完她為何羞憤自缢?

▲郭沫若舊照

總理為郭沫若主持婚禮時,就感觸地說道:“希望這是你的最後一次婚禮了!”此時,郭沫若正與他的第三位夫人——于立群步入婚姻的殿堂,兩人将攜手走完人生剩下的道路,四方賓客都送上自己衷心的祝福,而了解郭沫若風流事迹的總理卻意味深長地說出此話。于立群出生于一個官宦家庭,祖父和外祖父都是清朝大員。然而時代更替,民國建立後,曾經的朝廷權貴淪為平民百姓,于立群的父親也因為跟不上時代,沒有正經工作,渾渾噩噩地生活着,她和姐姐的學費都沒有着落,隻能靠變賣祖産維持各類開支。

郭沫若去世後,妻子整理遺物發現一封信,看完她為何羞憤自缢?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在這樣的環境下,于立群的姐姐于立忱支撐起家庭的負擔,她不在乎抛頭露面,毅然走上街頭擺攤,靠着一首漂亮的毛筆字,為别人寫對聯,給家中的孩子掙得學費,這時候的于立忱已經有長姐如母的架勢。事實上,于家的孩子們都很早熟,于立群從14歲開始就演戲,後來憑着優異的成績考入上海電影學院,通過拍電影、演話劇,她已經成為一個頗受歡迎的小明星。抗日戰争爆發後,于立群的愛國情懷激發着她為民族事業做貢獻,她不辭辛勞、輾轉各地,進行抗日文藝彙演,激發人民的抗日熱情。

郭沫若去世後,妻子整理遺物發現一封信,看完她為何羞憤自缢?

▲民國時代話劇場景

于立群的事迹被郭沫若知道後,同樣執着于抗日事業的他,對于立群充滿好感。兩人初見時,郭沫若就為這個舉止端莊、高貴典雅的女明星傾倒,互相了解之後,才知道她是于立忱的妹妹,那他就覺得自己更有責任和義務照顧好她。當初于立忱在民國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被報社派駐東京,到東京後即與早已相識的郭沫若來往,過從甚密。1937年5月,于立忱在上海突然自殺。随着郭沫若與于立群之間的交往增多,關系也漸漸熟絡,于立群對郭沫若非常欽慕,兩人之間的感情可以說是“郎有情妾有意”。于立群入黨之後,十分向往延安,但是郭沫若要去武漢任職。臨别之際,于立群依依不舍,于是收拾好行囊,為了“愛情”放棄前往延安,轉而随郭沫若去了武漢,然後又輾轉到重慶。

郭沫若去世後,妻子整理遺物發現一封信,看完她為何羞憤自缢?

▲重慶民國街

兩人結婚後,原本活躍在衆人面前的女明星選擇隐退,安安心心做起郭沫若的夫人兼秘書。于立群生活非常低調,深居簡出,一心一意照顧郭沫若,讓他不必為家庭煩心,可以專注于自己的事業。然而人生似乎在捉弄于立群,她本來和郭沫若及兩個兒子過着美滿的生活,可是在文革期間,一個兒子被毆打緻死,一個兒子忍受不住厄難選擇自殺,這些噩耗給于立群造成嚴重的打擊,原本就患有神經功能症的她,病情越來越嚴重。1978年,郭沫若去世後,于立群又傷心地送走身邊最後一個親人,她的身體日益憔悴。更打擊她的是,她在整理郭沫若遺物的時候,發現一封信,那是郭沫若與姐姐于立忱之間的情書,上面寫着他們的戀情,同時還寫着一則隐秘,姐姐為郭沫若懷過孕,但是最終孩子被打掉了。

郭沫若去世後,妻子整理遺物發現一封信,看完她為何羞憤自缢?

▲于立群舊照

于立群在郭沫若死後,才知道這段隐秘的戀情,曾經溫文爾雅、體貼入微的郭沫若,也随着這段戀情的曝光,在于立群心中變成一個冷血薄情的男人。1979年2月25日,于立群于北京居所缢死。官方消息稱“她和姐姐一樣,受‘精神和病痛的折磨’而死。”在子淵看來以為,于立群發後半生實在悲慘,兩個兒子死在她面前,丈夫也先走一步,世界上已經沒有值得她留戀的人,唯一支撐她活下去的就是郭沫若的“愛”。可惜這份愛并不真誠,當郭沫若的僞裝被撕下後,于立群的心也就死了。這樣一個完全對世界沒有寄托的人,死亡或許是唯一的歸宿。

郭沫若去世後,妻子整理遺物發現一封信,看完她為何羞憤自缢?

▲北京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的一生,從與發妻張瓊華開始,就傷害了無數女人。因為不滿父母包辦婚姻,郭沫若新婚五天之後就離家出走,此後幾乎沒有回家,張瓊華就這樣守了一輩子活寡,照料郭家公婆。郭沫若的第二任妻子,是出身日本名門的佐藤富子(後改名安娜)。後者為了郭沫若不惜脫離家族,為他生兒育女,幸幸苦苦勞作二十年。可是當安娜到中國尋找郭沫若時,他身邊已有别的女人,對于千裡尋夫的安娜,郭沫若冷言冷語,沒有半點兒感情可言。

郭沫若去世後,妻子整理遺物發現一封信,看完她為何羞憤自缢?

在日本與安娜生活期間,郭沫若與前往日本工作的女記者于立忱重逢,這個美貌的姑娘被郭沫若的花言巧語迷惑,将自己的感情全部給了他。與郭沫若同居之後,于立忱就懷上了孩子,可是郭沫若曾經的山盟海誓全是騙人的,他不僅沒有與于立忱結婚的想法,還逼于立忱将孩子打掉。身心受到傷害的于立忱,在1937年傳回上海悲憤自殺。這四個女人都因這個男人而曆經磨難,郭沫若被稱為斯文敗類一點兒都不為過。

參考資料:

《郭沫若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