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趙一曼的家書和傅作義的祭文,讓人潸然淚下,淚如泉湧

趙一曼的家書和傅作義的祭文,讓人潸然淚下,淚如泉湧

1932年1月28日,中國革命家十九路軍在上海與日本侵略者展開了血腥厮殺,十九軍總指揮蔣光鼐、軍長蔡廷锴和淞滬警備司令部戴戟分别發表講話,其講話要旨都是“死力抵抗”、“一決死戰”、“決心去死”!

自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以來,中國人已經壓抑了太久太久,十九路軍和增援而來的第五軍拼死與日軍鏖戰,日軍并沒有想象得那麼強大,甚至他們自己都不相信,竟然先敗于吳淞,再敗于廟行。

最終,傷亡慘重的日軍增兵至10萬以上,盡管如此,戰局并沒有像日軍預期那樣,中國軍隊會一潰千裡。

就在上海戰事激烈進行之際,在冰寒地凍的北方,雖然關東軍試圖将中國東三省徹底“日本化”,但是抗日星火卻一直沒有熄滅,大有燎原之勢,雖然這些抗日力量各自為戰,抗日志士們拿起大刀長矛的那一刻起,他們就将生命交給了東三省的土地。

趙一曼的家書和傅作義的祭文,讓人潸然淚下,淚如泉湧

星星之火的東北抗日隊伍,雖然自知不能憑借自己的力量趕走侵略者,可是他們堅信:邪不壓正,侵略者終究是侵略者,正義終會戰勝邪惡。

我們至今都會銘記,抗聯的八位女戰士被關東軍包圍,當時正是烏斯渾河即将封河之際,他們砸碎了槍支,手挽着手義無反顧向河中走去。

還有大英雄楊靖宇,這位東北抗日聯軍的建立者和上司者,在犧牲後,日軍解剖了他的屍體,居然發現他的胃裡是棉絮、樹皮和一種連牛都不吃的積雪下的草根。

下面,我們來看看時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第一師二團政治委員趙一曼負傷被捕後,在赴刑場的路上,撐着受盡酷刑的身軀,給自己六歲的兒子寫下的遺書:

趙一曼的家書和傅作義的祭文,讓人潸然淚下,淚如泉湧

甯兒,母親對于你沒有能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鬥争,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母親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沒有再見面的機會了,希望你,甯兒啊,趕快成人,安慰你地下的母親,我最親愛的孩子。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在你長大成人之後,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讓孩子知道,自己是為國犧牲,是對兒子最實實在在的教育。

每個中國人讀了民族英雄趙一曼的遺書後都會潸然内下!

而就在趙一曼犧牲的1936年,在中國華北,抗日将軍傅作義率領中國守軍收複了被日軍占領的重要軍事地點百靈廟,這是中國軍隊第一次堅決對日作戰,第一次通過作戰從日軍手中收複失地。

這就是著名的綏遠大捷。

傅作義宣讀在祭奠綏遠大捷犧牲英靈的祭文時,更是潸然淚下:

趙一曼的家書和傅作義的祭文,讓人潸然淚下,淚如泉湧

傅作義表示,軍人為了國家上前線是本分,而全國群眾的同仇敵忾令他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希望:“由此肯定國家必能複興,民族必能自救,其道理不僅是軍人敢于犧牲,而是全國人心不死!”

對于當時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根本不知道綏遠在何方,更不知道百靈廟在何處!

但是,中國人知道,在這個地方,中國人打敗了日本人,而且把失去的國土奪了回來,舉國上下歡騰慶祝,奔走相告。

特别是傅作義将軍那句“人心不死”讓中華民族炎黃子孫淚如泉湧。

趙一曼的家書和傅作義的祭文,讓人潸然淚下,淚如泉湧

中華民族正處在民族複興的當口,國泰民安之際,不忘國恥,永遠銘記先烈們做出的犧牲,我們的國會更強大,中國人永遠不會再遭受欺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