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老兵回憶:槍上有這種記号的日本兵,冒着生命危險也要将其擊斃
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有的國家賺的盆滿缽滿,但是中國卻一直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尤其是1937年,日軍全面侵華戰争後,剛從封建帝制走出來的中國,再次遭遇了沉重的打擊。這一段侵略戰争,也是中國人久久無法忘懷的慘痛記憶。
抗戰前期中國節節敗退的原因有很多,從早期日軍駐紮東北就開始做準備,日軍士兵訓練有素,而且食物充足身體素質極佳,在中國軍隊為能吃上大米高興的時候,日軍已經能啃上肉罐頭,有些士官甚至有零食吃。而且他們的裝備武器更是領先中國一大截。

造成的結果就是1940年以前,日本兵源充足的時候,我們和日軍拼刺刀常常三四人才換掉一人。據老兵回憶在一次和日軍白刃戰時,一個對沖我方幾乎全軍覆沒。全面抗戰的第三年,我們才真正開始全面訓練士兵們拼刺技術,這個時候的日本因為四處開戰,兵源嚴重短缺,很多士兵都是普通人被拉上戰場,這個時候我們終于占據了上風。
日軍即使在全面的占優的情況下,依然公開違反國際規定,故意将目标盯在我方醫護人員身上,他們認為有效的打擊醫護人員,能夠極大削弱敵方的作戰力。因為沒有醫護兵的救援,我方不知有多少戰士因重傷無人救治而亡。日軍有目标我們就沒有嗎?當然有,但我們不會像日軍那樣使用卑鄙的手段。
老兵回憶:槍上有這種記号的日本兵,冒着生命危險也要将其擊斃。這種記号指的是什麼記号?就是槍上綁着膏藥旗的日本兵,想必大家平常在抗日電視劇中也看到過,我們把這種兵當做主要的目标。他們又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其實綁着膏藥旗的日本兵就是這個小隊隊長級别的人物,負責指揮他們作戰。
就像古代人為什麼要斬将奪旗,其實就是提升己方的士氣,打擊對方的軍心,一個軍隊失去了核心指揮人,戰鬥力也會大幅降低,甚至是不戰而敗。冒着生命危險去擊斃他們,也是迫不得已的辦法,因為我們正面沖突不是日軍的對手,隻會造成更大的傷亡。對比日軍的卑鄙手段,我們這才是是正大光明的作戰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