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油車,總想“倔強”一會兒

油車,總想“倔強”一會兒

編者按|近來人們常說:“大人,時代變了。”這話裡,既有對變革的些許畏懼,也有對往昔輝煌的戀戀不舍。而中國汽車行業的“黃金期”,又實在是過于耀眼。不少人疑惑,過去成功的經驗,能否繼續在未來複現;不少人憂慮,目前甚嚣塵上的所謂風潮,是否真的應該跟上。狄蘭·托馬斯說“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但我們本身就處在“良夜”(Good Night)之中,現在是該走出來的時候了。車市物語推出特别策劃“走出良夜”,此為系列第5篇,《油車,總想“倔強”一會兒》。

燃油車和電動車的對立,在2021年末達到“高潮”。

“為什麼現在大家還在買燃油車,我就完全想不明白,是有多懷舊才會買油車,除了能聞出點汽油味,别的還有什麼好。”

此話一出,瞬間就在網絡上大肆傳播,電車與油車也開啟了“罵戰”模式。蔚來創始人、董事長、CEO李斌一時間被淹沒在了網友的謾罵聲中。前一日蔚來ET5收獲的好評,也在一片輿論聲中沉寂了不少。

油車,總想“倔強”一會兒

李斌受訪視訊截圖

還有人聲援李斌,要為電車正名。兩天後,威馬汽車CEO沈輝在微網誌上發文稱,“傳統油車和智能電動車,不該是徹底對立的雙方,但回不去了就是回不去了。”笃定的語氣同樣引起了網友不滿。不過這場“罵戰”引出了一些本質問題——電車與油車的替代關系是什麼。

回想19世紀的倫敦街頭,剛問世不久的汽車,面臨的又何嘗不是這種局面。當下電動車要走的路,也許就是油車曾經走過的路,漫長的苦旅顯然無法避免。經驗告訴我們,電車與油車不是簡單的取代關系,中間還涉及到替換成本、習慣成本等核心問題。

不是說新東西不好,而是舊東西用着也不錯。

這可能就是李斌想不明白的事兒。使用者不管選擇油車還是電車,都是基于當下自身條件所做出的最優選擇。對于“精打細算”的大部分使用者來說,用“情懷”這種東西來做決策,屬實有點昂貴。

但電車的發展是大勢所趨,2021年開始已經有了明顯的替代迹象,滲透率的持續攀升就是最好的證明。留給油車的時間還有多久?

#01

優勢>短闆 才是替代的開始

在特斯拉進入中國之前,國内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主要靠政策補貼驅動,計程車、網約車等成為首批“嘗鮮者”。不少主機廠搶着吃這碗飯,但B端市場體量有限,能夠吃這碗飯的人也并不多。

當時的車企,新能源相關技術、工藝不夠完善,純粹為了補貼而“造車”的企業不算少。懷着這樣的心态“造車”,産品品質可想而知。而消費者憑什麼“無腦”買單?

這時候,“鲶魚”出現了。

油車,總想“倔強”一會兒

特斯拉強勢進入中國,用技術掀開了新能源汽車的第二波浪潮。随後,“蔚小理” 等國内一批新勢力品牌開始湧入,帶來了差別于“油改電”的真正意義上的電動車。

自此,一小部分私人消費者開始将目光轉向電動車,第一批典型的私人“嘗鮮者”登場了。業界也出現“開完電動汽車,就不想再開燃油車”的說法。當然,不排除這隻是部分車主或廠商的一面之詞。不可否認的是,身邊關注電動車的人越來越多了。

2021年,新能源汽車的強勢滲透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根據乘聯會資料,1-11月新能源車零售量達251.4萬輛,同比增長178.3%。新能源汽車逐漸擺脫補貼依賴,真正實作市場驅動,1-11月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達到15%左右。

私人消費市場迎來了快速增長期。2019年之前,純電動車有一半都賣給了B端使用者。但從2020年開始,這一比例就急劇下降到30%,2021年更是進一步降到了23%。私人消費者已經成為電動車市場購買主力。

“電動車獲得市場認可的核心在于同價位産品選擇上能為消費者提供超過燃油車的體驗,且使用者願意接受電車的部分短闆。”汽車分析師劉明(化名)告訴車市物語,“結合動力電池的成本、技術等制約,電動車主力産品以‘啞鈴型’的結構呈現。”

油車,總想“倔強”一會兒

乘聯會資料顯示, 微型車和中高端車的滲透率相對較高。尤其微型車已經達到99%的水準,并替代了電動三輪、電動自行車等非傳統機動車市場。目前最明顯的是中高端電動車具備了與同價位油車一争高下的實力。

正如劉明所言,“中高端轎車、SUV産品結合市場價格,以及成本和開發難度,可以比對相對适合的動力系統,進而使使用者獲得越級體驗,如理想ONE、比亞迪漢的大空間,或特斯拉等較強的高駕駛性能。”

從使用者端來看,購買此類産品的也多是一些增購車主。一位蔚來準車主告訴車市物語,“家裡已經有一輛燃油車,新的名額想體驗體驗電動車。”

油車,總想“倔強”一會兒

2021年新能源車銷量走勢

資料來源:乘聯會

總之,電車對油車的替代已經迎來一個拐點,尤其在進入市場化競争階段。

私人非限購、高線城市、高低兩端價格區間等都出現了顯著增量,市場化産品私人非限購需求正在加速釋放。

“我預期市場替代将是一個持續的、高速的過程,2021年的增長是可持續高增長過程的開始。”劉明說道。

#02

産品力決定替代速度

油車,總想“倔強”一會兒

高端SUV榜單:特斯拉Model Y、理想ONE、蔚來ES6赫然在列

序幕已經拉開,大戲也就不遠。

打開乘聯會官網,在各大細分市場的排行榜單中,高端SUV前11個月的銷量排名顯得異常紮眼。

位列前10名的車型中,電動車包攬了3個席位,其中特斯拉Model Y僅次于寶馬X3、接下來依次是理想ONE(第五位)、蔚來ES6(第十位)。值得一提的是,11月單月,特斯拉Model Y、理想ONE分别位居榜單前兩位。已經有不少新能源産品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

“不過轉化新能源緊湊級車的私人需求才是新能源長遠發展的重要途徑。”中汽資料有限公司市場資料室主任李冰陽如是說。

油車,總想“倔強”一會兒

個人消費市場占比圖 | 車市物語 攝

今年1-11月,市場各級别個人銷量占比中,緊湊級車占有一半以上的份額。而新能源市場中,緊湊級車對公比例較高。這一比例僅占到了20%,成為“油“改”電”過程中最難啃下的骨頭。

一方面是大部分緊湊級新能源車的價格仍高于同級别類似配置燃油車的價格,産品力優勢不足,替換成本也高。另一方面,解決充電問題的困難性也遠超預期,各種抱怨頻繁出現。

2021年國慶假期,“高速公路服務區排隊充電”的新聞上了熱搜,“充電焦慮”問題又橫在了面前。有車主爆料,本該是8個小時的車程,最後花了16個小時才達到目的地。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車企與相關機構已經努力尋求更快、更高效的解決辦法。呼聲較高的是“換電”、“800V高壓快充”等。

解決以上這些問題之餘,如果消費者開始關注動力、空間、使用成本等這些産品上的優點,那麼替代過程就會加快。換句話說,新能源産品力有優勢的細分市場将會被快速替代。具體的替代速度要取決于技術所決定的産品力差距。

對于大部分使用者群體而言,他們的需求是全場景使用,長短途各方面都要滿足。有企業和機構進行了大量調研,最終得出使用者考慮購買電動車的幾大顧慮,排在前5位的是安全性、續航裡程、品質、舒适性以及動力性。除此之外,他們得考慮替換成本。

“我們需要把三個基本面、六個要素進一步改變和提升。中國的電動汽車全方位替代燃油車時代才能到來。” 威馬汽車戰略營運副總裁梅松林這樣說道。三個基本面、六個要素分别指安全性和品質,電池的續航裡程和充電的便利性、智能駕駛和智能網聯。

#03

先成主流 再談取代

燃油車何時會退出市場,目前還沒有明确定論。結合目前的市場現狀,以及政策演進來看,業内已經有一些判斷和預測。

我國明确力争在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今年10月26号,國務院釋出了2030年前碳達峰的行動方案。有些地方甚至制定了禁售油車的時間表,受各地政策上的不同,替代快慢也會有所差別。

海南率先宣布2030年實作新能源汽車100%全面覆寫。北京市小客車名額調控管理辦公室日前也釋出通告,2022年北京市小客車名額配比再調整,普通名額将至3萬個,新能源小客車名額調增至7萬個。

車企也紛紛制定了相關的時間表。據統計,有24家車企釋出了電動化戰略,并對自己的電動化目标做了公布。

油車,總想“倔強”一會兒

前不久在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比亞迪、奔馳等6家主要汽車制造商簽署承諾,到2040年在全球範圍内逐漸停止燃油車的生産。

以上這些政策或規劃僅僅是戰略層面上的設想。要想真正順利完成電車對油車的替代,還需要市場的積極推動。

今年5月20日,中國石油消費總量控制和政策研究項目在京釋出《中國傳統燃油車退出時間表研究》報告,綜合中國汽車業發展及排放目标,對燃油車的退出時間進行了分析,提出中國有望在2050年以前實作傳統燃油車的全面退出。

“全球範圍内,2030-2035年,新能源車會成為主流,市場占比要超過50%,到2040-2045年很可能燃油車就要禁售(甚至包括混動)。到2050-2055年,在用的燃油車可能基本上要淘汰掉。”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告訴車市物語。

現階段電車的基礎設施确實發展很快,可供選擇的各個價位的高品質産品也越來越多。但毋庸置疑的是,電車依然沒達到與油車正面PK的階段。

電動車方向是明确的,道路是曲折的。如果放在10年後的NIO DAY上,李斌再說這句話,可能就沒這麼“招罵”了。

End

加好友請備注公司及職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