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混動車型隻因充電慢就被禁止使用充電樁,這到底合不合理?

混動車型隻因充電慢就被禁止使用充電樁,這到底合不合理?

沒樁的插混車主們後續可能需要關心下跟純電搶公共樁的問題。

最近很多充電站開始禁止混動車型充電,理由是它們充電太慢,甚至要占用一天,影響了很多純電車充不上電,說到底還是利益沖突問題。

混動車型隻因充電慢就被禁止使用充電樁,這到底合不合理?

​一、插混的小利

曾經2018年的插混體驗比較割裂,有電一條龍沒電一條蟲的特點逼迫消費者隻能有兩種極端使用場景,第一是每天充電當電車開,不到萬不得已不用油,第二是沒有藍牌隻能買個綠牌插混當油車開。

前者要忍受插混車的短續航,後者要花更多買車錢在電池上,且隻能買到産品力跟油車相差無幾的成本效益偏低的插混,參考寶馬5系PHEV等。

随着插電混動、純電的技術發展和市場滲透,插混虧電油耗明顯改善,售價下探,且有了更多的充電樁充電,參考宋plusDMi和理想L8等。

2023年消費者不再基于上面兩點選插混了,而是圖平時在城市多用電省錢,上高速了既能多用電省錢也能用油正常開。

自然的,雖然很多插混車油耗已經略低于同級燃油車了,可插混車主出于省錢考慮,仍然能充電就不加油。

二、純電車的影響

另一面,純電産品們好不容易把續航和充電速度都卷上去了,補能效果距離燃油車近了不少。

突然發現充電排隊現象仍然制約着純電的體驗,尤其不能忍的是,高峰期純電車好不容易鼓起勇氣/确實有事走個高速,卻經常遇到很多充電慢慢悠悠的插混車占着充電樁。

混動車型隻因充電慢就被禁止使用充電樁,這到底合不合理?

造成純電找樁困難、排隊時間變長等體驗受損問題。

而且不同于插混,純電車型可沒有加油應急的手段,隻能幹等。

三、充電樁營運商怎麼辦

目前,充電樁的主要收費項還是充電度數為主,從營運商的角度說,充電功率大、電池大、充電耗時短的純電車是大客戶,多來幾台有利于快速收回成本實作盈利。

相對的,充電功率小、電池小、充電耗時長的插混車是小客戶,收益率比較低。

從盈利最大化角度說,插混車就是個湊數的,一旦有純電想來充,最好的辦法是趁它流失其他營運商之前,馬上把電量已經很高了、充電又進一步降速的插混車趕走,把純電大客戶接進來。

當然,這樣做注定會招來插混車主們的投訴。

次一檔的解決方案有:①差異定價,借助充電過程占用時長、充滿後仍然占用時長、峰谷期差異化電費、排隊時長補貼券、拍賣位置等方法平衡純電和插混需求;②禁止插混充電。

乍一看,①的做法有點複雜但總效益理應更高,應該可以完勝一刀切模式的②。

但落到供需調控價格這種問題,個人覺得②可能反倒是目前的最優解。

混動車型隻因充電慢就被禁止使用充電樁,這到底合不合理?

有差價的地方就有商業,國家調控糧食、火車票等價格穩定的機器雖然繁瑣僵化,但總歸有效。

放任儲電黃牛、期貨、營運商交易、大資料殺熟等價格波動進場,風險反倒更大,層層盤剝,最終價格羊毛大機率還出在消費者身上。

插混車身為既吃到純電市場擴張的技術紅利,又吃到充電樁擴張的基建紅利,既不比燃油車費油,又有充電手段再降低費用,既不依賴樁可以快速進軍下沉市場,又有綠牌帶來的免稅和補貼政策的風口品類,現在卻跟純電搶樁、影響純電車主和充電營運商的狀态的确不是長久之計,這很像先前插混和純電車們一起诟病燃油車占充電車位的情況。

不排除後邊更多限制插混充電、插混差異定價等手段擴大化。

對實在沒樁,很難搶公共樁,又喜歡電動化體驗的消費者來說,就别花太多電池錢了,不妨買短續航插混當油電混動開,或者幹脆選油電混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