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養娃體驗之第二年|娃在跳躍中成長,我在掙紮中放松

大家新年好。

有人說,帶孩子的時光,每一天都覺得很慢,可是每一年又過得很快。前段時間發娃遛狗的小視訊,朋友評論說“像個大寶寶了”。

是啊,一晃就是個會蹦會跳,能說能唱,還總搶着遛狗的兩歲大寶寶了。

養娃體驗之第二年|娃在跳躍中成長,我在掙紮中放松

今天這篇,來做個一到兩歲的梳理,是娃飛快成長的過程,也是我邊掙紮邊學會放松的過程。

基本情況

一歲時,小宋的體重是10.1kg,兩歲時,差不多12kg,生長曲線(WHO)大概在45%。

養娃體驗之第二年|娃在跳躍中成長,我在掙紮中放松

比起體重,比較容易引發焦慮的是身高,9個月時70.7cm,一歲半時81cm,曲線一個在29%,一個在32%,兩次都被兒保醫生說“差點”。最近測量,大概89cm,生長曲線上升到51%(好歹到平均值了= =)

養娃體驗之第二年|娃在跳躍中成長,我在掙紮中放松

誰都希望孩子個子長得高,奈何這事主要得看遺傳,想想自己拖後腿的高度,還能強求什麼呢?

養娃體驗之第二年|娃在跳躍中成長,我在掙紮中放松

然而給兒保“偏高”“偏矮”“差點”一頓操作,難免懷疑是不是自己給孩子的營養沒跟上,是不是得想方設法讓他多吃幾口。

複盤了一下給他準備的餐單,我認為沒問題。至于怎樣讓他多吃,我的原則是“永遠不多喂一口”,願意吃就吃,不吃也沒關系。那麼關于身高體重,就隻剩下一件事可以做了——放松就好。

而且,孩子的成長不是線性的,而是跳躍性的,把握整體,别隻盯着一個數字。

就像我們兩次被兒保說“差點”的時機其實都不好,9個月時剛發完幼兒急疹,一個多月沒漲,但九個月到一歲那三個月明顯漲了一截(一歲時75.7cm,曲線在49%);一歲半那會兒也對吃飯興趣不大,體重幾個月沒動(甚至下降),一天到晚瞎跑,上二十個月後又開始明顯加快。

大運動發展

從11個月多開始獨走,到扶着上下樓梯,再到像大人一樣交替上台階;

從隻能擡一隻腳“假裝跳”,到雙腳跳,再到跳台階、跳出一段較遠距離;

從爬穩定低矮的台面,到一步爬上腰部高度的椅子,再到爬不穩定的繩子,小宋的大運動也在飛快的發展着。

看着他從邁着笨笨步子的“小企鵝”,到一溜煙兒就跑不見的“風一般的男子”,隻能感慨,要是不鍛煉,很快就要追不上他了……

養娃體驗之第二年|娃在跳躍中成長,我在掙紮中放松

關于大運動,想要多說一句的是,可以明顯感受到此前“自由運動”帶來的好處。

小宋在運動方面,膽子大,但不冒失。

不怕爬高,但如果身處高位,一定會時刻保持警惕,雙手抓得緊緊的,嘗試某個新姿勢或新的玩耍設施,一定會在確定自己能順利回退的基礎上去試探。

養娃體驗之第二年|娃在跳躍中成長,我在掙紮中放松

之前總會跟在他身後半米的距離,現在可以把距離拉遠來觀察,也可以給他更多社會化遊戲的空間(與别的小朋友打交道)。

語言與數理邏輯思維發展

17個月第一次說出句子:“寶寶看見姐姐了”,小宋的話痨屬性值便開始與日俱增;

18個月時使用人稱代詞但“你我”不分。外公問“我是誰”,小宋答“我是外公”,每每逗得外公哈哈大笑;

兩歲時,能準确的使用你我他,說長句,有問有答,日常對話完全沒有問題。

語言發展方面,小宋屬于比較早的,而由此帶來的好處也非常的大。

養娃體驗之第二年|娃在跳躍中成長,我在掙紮中放松

在我看來,語言和思維的發展是兩位一體的。從聽,到了解,到思考,到說出來,過程中每一環相輔相成,語言是思維的表達方式,也是思維發展的源泉之一。語言促進思維發展,思維也激發語言表達。

透過語言,也能看到數理邏輯發展的過程。

比如數字、形狀、顔色、大小、多少、左右這些(比較思維),小宋從用手指指着說“這個”“那個”、“這裡”“那裡”,到可以準确的描述出“那個白色的圓形的”,“我喜歡這個最小最小的”,“我想睡在你左邊”,“你看那有一隻鼻涕蟲,就在角落裡”。

比如反義詞,從最開始的“直接否定”:很燙——不很燙,很甜——不很甜。到會用相反的形容詞:髒——幹淨,冷——熱。

還有比如因果關系的學習,他有一段時間很喜歡用“因為”、“如果”這樣的詞“造句”。

湯涼了——“它自己時間太長了就自己放涼了”

手熱了——“因為我剛剛在外面摸了太陽”

養娃體驗之第二年|娃在跳躍中成長,我在掙紮中放松

語言方面還有一些心得體會,今後另寫文章分享吧。

一個問題問上十幾遍的複讀機

前兩天睡前,他躺在我們中間,枕着我的胳膊,我摸到他的手,便問:這是誰的手呀?

:是我的小手呀~

:原來是你的小手呀,我還以為是爸爸的。

:是我的小手!

:嗯,是的,爸爸的手更粗糙,你的手更嫩。

:我的手更什麼啊???

這個小小的例子就是一個簡單的語言學習場景,“嫩”對他來說是個生詞,“我的手更什麼啊”這句話他重複了六七次,我也就回答了六七次。漸漸的,他會學會這個詞,也會學會嫩粗糙這對反義詞。

養娃體驗之第二年|娃在跳躍中成長,我在掙紮中放松

這樣的場景每天都要上演好幾次,他就像一個複讀機,在不停的吸收着聽到的、看到的一切,不停的提問,在不斷的重複中學習:

我剛剛吃了什麼啊?

我們昨天去哪啦?

我們上午看到什麼了?

有時候一個問題甚至能重複上十幾二十遍,每一遍我都會好好的回答他。雖然剛開始在人多的地方一直重複同樣的話稍微有點尴尬,不過俗話說得好,臉皮是越練越厚的。

繪本與玩耍

十個多月對繪本産生興趣,不過大多就是啃一啃,玩一玩;

十三個月多,突然爆發出一陣興趣,随時随地拿本書來找我,每天睡前都要把整個書櫃裡的書翻上幾遍。但興趣來得快去得也快,到十五個月,就不大願意去翻書了,隻是零零星星看一些;

十八個月,繪本對他來說基本上是等于空氣了,放在眼前也不聞不問;

二十二個月,又逐漸變成每天都會進行的活動了,晚上洗完澡,他便會自己抱着書來找我看。

不過晚上我不會陪他沒完沒了的看(小孩都不要睡覺的!),看個幾遍我就不陪了,他便自己看,一會兒再鑽到我身邊來睡覺。

養娃體驗之第二年|娃在跳躍中成長,我在掙紮中放松

不看繪本的那段時間,恰好是他大運動快速發展的時期,一天到晚在外面瞎跑,每天睜眼就要出去玩,不僅不看繪本,家裡的玩具也不咋感冒。

至于玩耍,從一歲到兩歲,明顯可以看到玩耍模式的轉變,除了收集分類的遊戲越來越精細(選擇性地收集),另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象征性遊戲越來越多,越來越豐富,現在已經是占據了主導位置。誰也預料不到他什麼時候會拿兩塊積木來切面包給我吃。

從他的玩耍方式和“作品”中,也越來越能感受到他的想法:

養娃體驗之第二年|娃在跳躍中成長,我在掙紮中放松

從十種顔色的梅花積木中挑出藍色的擺出“作品”

養娃體驗之第二年|娃在跳躍中成長,我在掙紮中放松

小宋停車場

養娃體驗之第二年|娃在跳躍中成長,我在掙紮中放松

“這是我養的兔子,叫豬”

突出的興趣點也發生了三次轉變:

從幾個月大時開始關注理發店的轉轉桶,到一歲半左右愛上方向盤,五個月後瘋狂迷戀排氣扇(全是會轉的!),如今這個興趣點又落在了音響上,仿佛化身音響小雷達,馬路上、公園裡、地鐵裡、地鐵站台、籃球場、商場裡,大的小的白的黑的方的圓的,不放過任何一個帶很多孔的物品。

每一個興趣點都持續好幾個月,我們會給予他充分的自由,跟着他的腳步,想去哪看就去哪看,想看多久就看多久。

孩子在成長,給他們的玩具和玩耍環境也需要随之調整,這一年裡大的調整我大概做了三次。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秩序敏感,展現在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微波爐、烤箱的門沒蓋好,他一定會跑過去蓋上,哪把刷子該挂那個挂鈎,也不能亂套。

兩歲不可怕,但全職媽媽還是很難

傳說中的“可怕的兩歲”并沒有來,雖然自己的想法越來越多,偶爾也會發脾氣耍點小賴,但多說幾句總能說通。

不僅如此,還是個小暖男。昨天他說要出去玩,我頭暈的厲害躺着不願意動,就跟他說媽媽不舒服,能不能在家裡陪媽媽,他一口答應:好,然後就乖乖坐在旁邊自己玩。

養娃體驗之第二年|娃在跳躍中成長,我在掙紮中放松

我眼睛不舒服,他常常給我“滴滴眼液”

在養娃方面,我很認真,也很幸運,但架不住這是世界上最難的工作這個事實。

比起第一年,經濟和自我成長的壓力至少是翻倍增長。這一年裡我給自己定了很多目标,有些實作了,有些卻不盡如人意。

有的時候事情沒做完,孩子卻醒了的時候,心情瞬間煩躁。

一方面是巨大的壓力,不敢停下來,不敢慢下來,不敢放松,可另一方面,養育是個慢的過程,是需要放松的。

一個緊張、焦慮、急躁的媽媽,隻會讓整個家庭氛圍變得糟糕,隻會讓孩子變得“更不聽話”。

也許孩子就是我必經的課題,人生還很長,慢一點,也許沒什麼大不了。

養娃體驗之第二年|娃在跳躍中成長,我在掙紮中放松

如果隻看到那些沒完成的目标,就會抱怨“是孩子拖後腿”。但換個角度,看到那些完成了的,比如讀完了31本書,寫了68篇文章,撿起了代碼,收拾好了家裡,便會覺得,哇,在養娃之餘,我還是做了不少事的嘛。

是以這一年,我在掙紮中逐漸放松。

不管被生活摁倒多少次,深吸幾口氣,便又有了重新站起來的力量。

養娃體驗之第二年|娃在跳躍中成長,我在掙紮中放松

新的一年,繼續加油啦~~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