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一部抗日大劇風靡全國,各地影迷紛紛購票前往觀賞,不少人走出影院後紛紛感歎:這票買的真值。

這部電影就是鬼才導演管虎導演的力作《八佰》,根據抗日戰争時期的真實事件改編。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中國軍隊面對日本侵略軍抵抗了足足三個月,已經到了彈盡糧絕的地步,上海随時可能淪陷。于是第88師262旅542團團副謝晉元主動請纓,率領剩餘的420人駐守在上海四行倉庫,為壯聲勢對外宣稱己方有800軍隊。
這場戰鬥是慘烈的,一支僅幾百人的孤軍對抗數以萬計的日軍,結果可想而知。你們可知,壯士們舍生忘死、在前線奮勇殺敵的時候,他們的首長、88師師長孫元良人在何方嗎?
1937年11月5日,日本派遣新組建的第10軍在杭州金山衛附近登陸,這無疑打了國民黨部隊一個措手不及。從始至終,蔣介石都認為日本隻會對上海進行正面進攻,不會背後襲擊。這一次他想錯了,日本一個軍的兵力突然在國軍後方出現,還沒來得及做出反應,位于杭州灣的第62師就被擊得潰散。
上海這座城市太重要了,蔣介石一開始始終堅信是不能丢的,便親自指令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顧祝同做好堅守的打算。顧祝同在接到指令之後,找來了88師師長孫元良,他先是把淞滬會戰的形勢做出了分析,然後傳達了蔣介石的指令。
孫元良意識到,現在的上海就是一個大火爐,誰進去都難逃焚身的結果,僅憑88師抵抗日軍一個軍的兵力,實在是太勉強了。在思考良久之後,孫元良表示,88師堅守上海不是不可以,但那樣隻不過是平添無謂的犧牲,最好的辦法是派一支隊伍掩護,主力部隊撤出上海。
經過一番争論,孫元良的建議得到了認可,于是他便把閘北的堅守任務交給了542團1營。接到指令後,該團團副謝晉元主動要求帶隊。
有了這幾百名将士在前線阻敵,88師撤退得還算順利,他們到達滬西新泾的時候,發現這裡的一處紗廠人去樓空,隻剩下倉庫裡的幾千大包棉紗。經過多方打聽才得知,該紗廠原本是英國軍隊駐守的,後來淞滬戰争開始了,英國軍隊便撤了出去,因為準備倉促,那些棉紗便被遺忘了。
這可是一筆巨大的财富,就在88師将士們不以為意的時候,孫元良早已打起了主意。這些棉紗成為了他的戰利品,幾十輛軍用卡車不斷地在紗廠和無錫、常州之間奔走,将那幾千大包棉紗在市場上抛售,狠狠賺了一筆。
1937年11月底,淞滬會戰結束了,雖然日本取得了勝利,但他“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宣告破滅,這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孫元良雖然戰時謀取私利,但因為建議有功,保證主力部隊的撤離,被晉升為72軍中将軍長、兼任88師師長,授予雲麾勳章。
這一仗,孫元良不僅沒有多大的損失,反而大發橫财、加官進爵,一時間的榮耀沖昏了他的頭腦,平日裡隻知道到處尋歡作樂,成了煙柳巷子的常客。不久之後的南京保衛戰裡,88師因為沒有做好準備工作,再加上兵力、後勤方面的劣勢,所屬陣地很快陷落了。孫元良不僅不想辦法奪回陣地,還擅自帶着手下部隊向後方撤退,想要跨過長江逃之夭夭。
抗戰結束後,孫元良的很多老部下回憶南京保衛戰,對首長這種棄城逃跑的行為痛心疾首,身為一軍領袖,竟然如此沒有骨氣,緻使群龍無首,手下多少士兵慘死在日軍的屠刀下?
孫元良“飛将軍”名号的由來,不僅僅是因淞滬會戰和南京保衛戰中的逃跑。淮海戰役時,孫元良部被打殘,為了活命他喬裝打扮,穿着一身中尉副官的軍裝隻身逃命,最後又裝扮成農民躲進了火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