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爺爺借給紅軍400大洋,85年後,孫子拿着欠條讨要,政府兌現了嗎

爺爺借給紅軍400大洋,85年後,孫子拿着欠條讨要,政府兌現了嗎

80後的同學們,肯定不會忘記國文課本中那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誰是最可愛的人》。這篇課文影響了數代中國人,它是魏巍從北韓戰場歸來後所寫的報告文學,最早是在1951年4月11日刊登在《人民日報》上。

爺爺借給紅軍400大洋,85年後,孫子拿着欠條讨要,政府兌現了嗎

是以,在我們心中已經有了一個潛意識:解放軍戰士是我們最可愛的人。

其實,除了征戰沙場的将士們,那些默默在後方支援的普通老百姓,也是最可愛的人。

早在2015年,在湖北就有一則這樣的報道:一名年逾七旬的老大爺拿着爺爺傳下來的一張借條,到當地政府讨要欠款。欠條上寫着金額400大洋,随後得到了處理。

這一個小事情,卻牽出了一段軍民魚水情的曆史,回憶起當年的種種情形,不禁讓人涓然淚下。

讓我們把時針撥回到85年前,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的中國,局勢動蕩。生活在小山村的百姓時常可以看到身穿不同軍裝的部隊,心中的戒備難以放下,成天提心吊膽的過着日子。

爺爺借給紅軍400大洋,85年後,孫子拿着欠條讨要,政府兌現了嗎

直到有一天,一支軍紀嚴明的軍隊出現在了老人家庭所在的村子裡,這支軍隊看起來并不富裕,很有“自己人”的味道。不僅對當地百姓十分尊敬,還時常幫助鄉親們幹活,一來二往也就慢慢熟悉了。紅軍這兩個字被鄉親們接納,并且認定了這就是人民的子弟兵。

雖然鄉親們已經把這些可愛的戰士當作了一家人,有什麼需要都主動幫助,但無規矩不成方圓,規定不能要群衆的一針一線,那就必須要嚴格準守。

這不僅讓鄉親們犯了愁,也讓本就需要大量物資的紅軍陷入了困境。最後大家想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那就是寫欠條。隻要有紅軍隊伍的地方,憑借欠條就可以兌現。

當年老人的爺爺楊長根借給了紅軍400大洋,可以說是傾盡了全部家産,這種信任的程度難以用言語來表達。

每個人都明白一個道理,人民軍隊為人民,鄉親們借糧借錢,其實本就沒有想過再要回來。楊長根也一樣,他把這張借條儲存起來,是為了懷念那段難忘的時光和情感。并且一代一代傳承了下來。就這張借條本身而言,已經是無價之寶了。

時光荏苒,當年的楊長根已經去世。誰都有困難的時候,他的孫子晚年生活拮據,為了生計,他想到了爺爺留下來的這張欠條,是以才有了老人到政府讨要欠款的事情。

爺爺借給紅軍400大洋,85年後,孫子拿着欠條讨要,政府兌現了嗎

湖北孝感市市政府裡,老人十分小心的拿出欠條,小心翼翼地遞到了從業人員的面前。問道:“你們還認不認這個?”

接待的從業人員先是一愣,因為他也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欠條,于是快速給上司彙報。得到的答複是:“先核實,确認是真實的,立馬兌現”。

因為當年的雙方都已經去世,要查這張欠條的真實性非常有難度。但這涉及到黨和百姓之間的信任問題,還有誠信問題,當地政府立即成立了工作小組進行核實。

需要核實的地方有三個,首先要弄清楚借款的部隊真實性,其次要核對楊長根這個村莊是否駐紮過這個部隊,最後要弄清楚是基于什麼原因借款,因為400大洋對于當時的一個家庭來說,可是一筆巨款。

在《黨史》中查詢,了解到欠條上的紅一軍第一師第七大隊特務營,确實是存在的。

爺爺借給紅軍400大洋,85年後,孫子拿着欠條讨要,政府兌現了嗎

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其實就是1927年11月3日黃麻起義之後建立起來的農民武裝,但這支隊伍存在的時間并不長,因為在1930年冬,紅一軍和紅十五軍就正式合編為紅四方面軍,這個番号也就被取消了。從欠條的時間和紅一軍存在的時間來看,是合理的。

對于揚長根所在的村莊,也有佐證。1927年鄂豫邊根據地被開辟了出來,兩年後皖西根據地成立,随着實力不斷增強,進行了三地整合,也就出現了鄂豫皖根據地。

而紅一軍恰好是鄂豫皖蘇區主力部隊之一,他們的主要活動範圍就是鄂豫皖根據地。衆所周知,這個“鄂”,指的就是湖北。到這裡已經确定欠條上的時間和地點,都是吻合的。

最後要确認借款的原因,在《孝感縣志》中有這樣的加載:“當時的鄂豫皖根據地,在陽平口戰役結束之後,部隊進行了大幅度的擴編。”也就是說,當時部隊在陽平口戰役後,就進行了大規模的擴編,人數大量增加,裝備和糧食肯定也要跟上。

這也就印證了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欠條存在,劉長根為了支援部隊建設,把全部家産都拿了出來,實在令人佩服。

爺爺借給紅軍400大洋,85年後,孫子拿着欠條讨要,政府兌現了嗎

時隔85年,這張欠條在當地政府兌現了。确認其真實性之後,政府按照一比一百的比例進行了兌換,劉長根的孫子憑借欠條拿到了四萬元的錢款。

這個兌換的比例,是用當時的物價和2015年的物價進行對比,然後得出的結果。對于老人來說,十分滿意,四萬元錢款拿到手中,感覺暖洋洋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