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毛主席評價朱元璋:論軍事能力,在曆史上僅次于李世民

【毛主席點評曆代皇帝之朱元璋】

在中國曆代皇帝中,朱元璋是出身最低的,出生時家裡就是赤貧,後來又當過和尚,做過乞丐,嘗盡了人間的苦難。

但是,朱元璋天賦異禀,在元末那個亂世,南征北戰,最終創立了大明王朝,成為曆史上開國君主中的傑出代表人物。

毛主席通讀二十四史,尤其喜歡讀《明史》,并對其中的内容圈點甚多,很值得明史學家們借鑒。

毛主席評價朱元璋:論軍事能力,在曆史上僅次于李世民

1964年5月,毛主席在一次談話中說:“《明史》我看了最生氣。明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不識字的兩個皇帝搞得比較好,明武宗、明英宗還稍好些以外,其餘的都不好,盡做壞事。”

從這段評價可以看出來,對于明朝的曆代帝王,毛主席對朱元璋和朱棣還是非常肯定的,說他們倆“搞得比較好”。

那麼,毛主席為什麼說朱元璋搞得比較好呢?

首先要講講他的出身。

朱元璋出生在安徽鳳陽一個極度貧困的家庭,從小給地主放牛,要吃沒吃,要穿沒穿,後來又趕上天災,父母相繼去世,朱元璋走投無路,就去當了和尚。

後來,和尚也沒飯吃了,朱元璋隻好加入了農民起義軍,開始了軍事生涯,最後一統天下,開創了大明王朝,演繹了一部草根逆襲的傳奇大戲。

毛主席評價朱元璋:論軍事能力,在曆史上僅次于李世民

毛主席在1953年與陳毅同遊紫金山時,說:“朱洪武是個放牛娃出身,人倒也不蠢。他有個謀士叫朱升,很有見識,朱洪武聽了朱升的話‘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最後取得了民心,得了天下。”

毛主席對朱元璋的這段評價,講出了朱元璋“搞得比較好”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他善于網絡人才,使用人才,從谏如流。

朱元璋本人雖然沒什麼文化,但是他特别注重對知識分子的使用,比如朱升、劉伯溫、宋濂等等,都為朱元璋後來取得天下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大家都知道,在上世紀70年代,毛主席曾說過:“根據我們現在所處的國内外形勢和我們所堅守的社會主義制度和無産階級立場,我們要‘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很顯然,這個戰略指導,與朱元璋當年采納朱升的那個政策,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實際上,朱元璋能“搞得好”,還得得益于他自己的努力。

毛主席評價朱元璋:論軍事能力,在曆史上僅次于李世民

朱元璋在從軍之初,特别是投奔了郭子興後,為了有一個好的前程,朱元璋的确很拼,九死一生,所到之處也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為郭子興立下了汗馬功勞。郭子興看他“姿貌雄偉,奇骨灌頂,志意廓然”,非常看好他,還把自己的養女嫁給了他,也就是後來的馬皇後。

毛主席當年舉辦農民運動講習所時,有一次講授《農民問題》,就提到了朱元璋初入郭子興軍營後的發展,他說:“元末,朱元璋是一和尚,平時睡着了覺,常作‘天子’之形,郭子興見而奇之,收為部下,後代郭子興而起,初猶能代表農民利益,以後遂代表地主利益,故能貴為天子。”

郭子興後來病死了,其子郭天叙也在一次戰鬥中陣亡,朱元璋便成為郭家軍的統帥,開始自己獨立帶隊,征戰天下。

征戰天下,固然要靠軍事實力,而毛主席最欣賞的,就是朱元璋的軍事能力。

毛主席在讀馮夢龍的《智囊》時,就曾批注道:“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意思是說,在曆代皇帝的軍事能力上,毛主席認為李世民最厲害,第二就要數朱元璋了。

毛主席評價朱元璋:論軍事能力,在曆史上僅次于李世民

實際上,朱元璋的軍事謀略,也确實符合毛主席的軍事思想。

毛主席在《中國革命戰争的戰略問題》中講過:“戰略問題是研究戰争全局的規律的東西。”後來,他在一次講課中再次提到了這個問題,又舉了朱元璋的例子,強調說:“朱元璋能在複雜的元末戰争中突出來,正是他把握了戰争全局,充分利用了客觀局勢造成的有利因素,在戰争發展的各個階段制定出正确的戰略決策。”

當然,毛主席在表揚朱元璋懂戰略的同時,也對他在軍事上的一些做法持反對态度,比如批評他有些教條主義,特别是他“窮寇勿追”的教條。

當年,朱元璋掃平齊、魯後,元順帝棄大都向北逃竄,大将軍徐達建議他繼續向北追擊,除掉後患,可是,朱元璋卻死守“窮寇勿追”的教條,訓斥徐達說:“元朝的命運結束了,還追他們幹什麼?把他們擋在塞外就行了,就不要再勞頓官兵了。”

結果,元順帝得到了喘息的機會,又重新組織起力量,不斷襲擾明朝整整20年,搞得朱元璋心力交瘁。

毛主席評價朱元璋:論軍事能力,在曆史上僅次于李世民

對這個方面,毛主席就了解得很明白,1949年,李宗仁提出“劃江而治”,妄圖與我黨分治天下,毛主席堅決不同意,還寫出了那句“宜将剩勇追窮寇”,最終打過了長江,把國民黨趕到了孤島上。

毛主席對朱元璋不滿的地方,還有一個就是他不善于培養自己的身邊人,在看《明史》中朱元璋親自率兵征伐武昌,取得大勝的那一段時,毛主席批注道:“不令諸子孫統兵作戰,失策。”

意思就是說,朱元璋不在戰争中鍛煉自己的兒孫,讓他們坐享其成,并不利于日後的國家建設。事實也确實如此,朱元璋後來為了讓孫子繼位,不惜大開殺戒,就是因為孫子太軟弱,沒有經過鍛煉和考驗。

毛主席不但喜歡從《明史》中研究朱元璋,對關于朱元璋的相關著述也經常關注。

1943年,吳晗寫了一本書叫《由僧缽到皇權》,後來又在1948年寫了一本《朱元璋傳》,兩本書相隔時間很近,是因為吳晗對《由僧缽到皇權》這本書不太滿意,因為寫得匆忙,手裡可借鑒的史料不多,用了一些野史小說上的材料,是以就決定重寫。

毛主席評價朱元璋:論軍事能力,在曆史上僅次于李世民

《朱元璋傳》寫好後,吳晗送給毛主席審閱,毛主席在指揮全國戰争的繁忙之餘,看完了《朱元璋傳》的手稿,并專門抽出兩個晚上與吳晗讨論,講到了書中關于農民起義領袖彭瑩玉的描述,寫他起義成功以後,就像煙一樣消散時,毛主席很不贊同,對吳晗說:“像彭和尚這樣堅強有毅力的革命者,不應該有逃避行為,不是他自己犯了錯誤,就是史料有問題。”

後來,他又專門給吳晗寫了一封信,寫道:“兩次晤談,甚快。大著閱畢,茲奉還。此書用力甚勤,掘發甚廣,給我啟發不少,深為感謝。有些不成熟的意見,僅供參考,業已面告,此處尚有一點,即在方法問題上,先生似未完全接受曆史唯物主義作為觀察曆史的方法論。倘若先生于這方面加力用一番功夫,将來成就不可限量。”

1955年,吳晗再次對這本書進行了修改,毛主席看後基本滿意,強調說:“朱元璋是農民起義領袖,是應該肯定的,應該寫得好點,不要寫得那麼壞。”

實際上,“應該寫得好點”這些話,也代表了毛主席的複雜心情,晚年的朱元璋以猛治國,濫用酷刑,搞得人人自危,殺了不少人,這些都是他的弊端,毛主席也很反對,但總體上,朱元璋的功勞還是很大的,是以毛主席特地對吳晗說:“應該寫得好點,不要寫得那麼壞。”

【毛主席點評曆代皇帝系列】已發表文章——

毛主席這樣評價秦始皇,有不少地方,都颠覆了前人的觀點

毛主席評價劉邦:他能取得天下,主要因為做好了這兩點

毛主席評價漢武帝:雄才大略,但是有三個缺點

毛主席評價李世民:聰明一世,卻在最重要的事上“懵懂一時”

毛主席評價趙匡胤:陳橋兵變明明是篡權,卻被說成是正義行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