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毛主席評價秦桧:曆代狀元中,出色的隻有文天祥、秦桧

【毛主席點評曆史人物之秦桧】

在中國曆史上,秦桧是大奸臣的代表,尤其是殺害了民族英雄嶽飛,讓他永遠地釘在了恥辱柱上,直到今天仍不得翻身。

有些時候,曆史就是這樣,後世将嶽飛樹為了民族英雄,那麼,将他殺害的秦桧必須要寫得壞到不能再壞,光是秦桧夫婦的跪像,在曆史上就有上千座,直到今天,在全國各地還有至少七座,可見,對于秦桧這樣的奸臣,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現象。

毛主席評價秦桧:曆代狀元中,出色的隻有文天祥、秦桧

但是,毛主席對這個說法有着不同的看法,他認為,與金人主和這樣的國家層面的大事,不是一個宰相能決定的,而且宋高宗也不是傻子,能力還是非常強的,秦桧要想左右他的思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957年夏天,著名學者冒廣生到北京看望兒子冒舒湮,毛主席聽說後,就提出要見見他們。

大家寒暄後,冒廣生向毛主席介紹了自己的兒子冒舒湮,并說,冒舒湮在抗戰初期寫了個話劇《精忠報國》,當介紹這部話劇的主題創意時,毛主席頻頻點頭,并與冒廣生父子不時地交流,說這個主題是以秦桧影射汪精衛吧?

二人點了點頭,毛主席停了一會兒,對冒舒湮說:“主和的責任不全在秦桧,幕後是宋高宗,秦桧不過是執行皇帝的旨意。高宗不想打,要先‘安内’,不能不投降金人。文徵明有首詞,可以讀一讀。”

毛主席評價秦桧:曆代狀元中,出色的隻有文天祥、秦桧

後來,冒舒湮找到了這首詞,就在杭州嶽王廟内,題目為《滿江紅·拂拭殘碑》,是這麼寫的——

拂拭殘碑,敕飛字,依稀堪讀。

慨當初,倚飛何重,後來何酷!

果是功成身合死,可憐事去言難贖。

最無辜,堪恨更堪憐,風波獄!

豈不念,中原蹙;豈不惜,徽欽辱。

但徽欽既返,此身何屬!

千古休誇南渡錯,當時自怕中原複。

笑區區,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讀罷這首詞,冒舒湮基本了解了毛主席對秦桧的看法,尤其是最後一句:“笑區區,一桧亦何能,逢其欲。”就已經寫得很明白了,秦桧之是以敢堅持主和,甚至殺掉嶽飛,不是他自己有多大的能耐,而是迎合了宋高宗的心意。

毛主席評價秦桧:曆代狀元中,出色的隻有文天祥、秦桧

那麼問題來了:宋高宗為什麼一定要殺掉嶽飛呢?當時,南宋小朝廷已是風雨飄搖,出現這樣的社稷能臣,重用還來不及呢,為什麼還要把他殺了呢?

這還得從趙構當上皇帝說起。

靖康之變後,徽欽二帝被金人虜走,趙構回到南方稱帝,主持大局,但是,他始終有一塊心病,就是他的登基不是正統。按理來說,宋欽宗還在世,也沒有退位,正統的宋朝皇帝還是他,趙構在南方稱帝,始終是一個臨時皇帝,或者叫代理皇帝。

在這個背景下,嶽飛率領嶽家軍打得越好,趙構就越擔心,尤其是嶽飛還公然打出口号:“直搗黃龍,迎二聖還朝。”趙構就更是寝食難安了。

毛主席評價秦桧:曆代狀元中,出色的隻有文天祥、秦桧

如果真的“迎二聖還朝”,宋徽宗還好說,難辦的是宋欽宗,畢竟人家是正統的大宋皇帝,趙構肯定要把皇位還給他。就算是宋欽宗識時務,不接受,趙構也很難堵住悠悠之口,肯定說什麼的都有。

這樣的處境,肯定是趙構不希望看到的,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讓宋欽宗永遠都别回來!

是以,嶽飛在朱仙鎮大捷後,眼看就要“直搗黃龍”,趙構立刻連下12道金牌,催他趕緊回來,以免他真的把宋欽宗給接了回來。

可惜的是,嶽飛雖然是軍事上的天才,但缺乏政治頭腦,他根本不知道趙構在想什麼,更沒想過自己最想幹的事恰恰就是趙構最忌諱的事,這樣一來,他的死就是必然了。

不過,趙構是個聰明人,他很清楚,除掉嶽飛這種事,肯定會留下千古罵名,自己不能親自動手,于是,秦桧就被推上了前台,成了趙構的“背鍋俠”。

毛主席評價秦桧:曆代狀元中,出色的隻有文天祥、秦桧

毛主席熟讀史書,對各種曆史現象都了如指掌,自然不會不知道這個關系。

1975年5月,毛主席在跟人談論《宋史》時,就說:“宋高宗和秦桧主和投降,實際上主和的責任不全在秦桧,起決定作用的是幕後的高宗趙構。這在《宋史·奸臣傳》的《秦桧傳》裡,是多少有所反映的。”

這段話,再次表明了毛主席的觀點,認為秦桧不是主和的主要責任人,起決定作用的是趙構。

另外,毛主席對秦桧還曾經有過不錯的評價,比如在1964年2月,毛主席召集黨外人士開了一次關于教育的春節座談會,會上,大家踴躍發言,氣氛非常好,毛主席就談到了秦桧,說:“曆史上的狀元,出色的沒有幾個,唐朝的李白、杜甫兩大詩人都不是狀元,出色的狀元隻有文天祥、秦桧。柳宗元、韓愈出身翰林,但是二流,王實甫、關漢卿、施耐庵、曹雪芹、羅貫中、蒲松齡等,都不是狀元。”

毛主席評價秦桧:曆代狀元中,出色的隻有文天祥、秦桧

在這裡,毛主席把秦桧跟文天祥并列,認為他們倆是曆代狀元裡面比較出色的,算是對秦桧非常高的評價了。

當然,毛主席說這段話也是有限制的,就是指文化方面,尤其是秦桧發明的宋體字,一直延續到今天。

當時,秦桧是主官公文的官員,他發現各地的公文字型不一樣,也不工整,不利于辦公效率,于是,他就仿宋徽宗的“瘦金體”,創造出了一種獨特的字型,簡單工整,易學易懂,後來逐漸發展成了今天很常見的宋體字。

至于為什麼叫“宋體字”,而不叫“秦體字”,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因為秦桧的名聲太差,沒人願意用他的姓來命名這種字型,幹脆就命名為“宋體字”。

(參考資料:《毛澤東點評曆史人物》《毛澤東讀史》《宋史·秦桧傳》《文史博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