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毛主席评价秦桧:历代状元中,出色的只有文天祥、秦桧

【毛主席点评历史人物之秦桧】

在中国历史上,秦桧是大奸臣的代表,尤其是杀害了民族英雄岳飞,让他永远地钉在了耻辱柱上,直到今天仍不得翻身。

有些时候,历史就是这样,后世将岳飞树为了民族英雄,那么,将他杀害的秦桧必须要写得坏到不能再坏,光是秦桧夫妇的跪像,在历史上就有上千座,直到今天,在全国各地还有至少七座,可见,对于秦桧这样的奸臣,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

毛主席评价秦桧:历代状元中,出色的只有文天祥、秦桧

但是,毛主席对这个说法有着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与金人主和这样的国家层面的大事,不是一个宰相能决定的,而且宋高宗也不是傻子,能力还是非常强的,秦桧要想左右他的思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957年夏天,著名学者冒广生到北京看望儿子冒舒湮,毛主席听说后,就提出要见见他们。

大家寒暄后,冒广生向毛主席介绍了自己的儿子冒舒湮,并说,冒舒湮在抗战初期写了个话剧《精忠报国》,当介绍这部话剧的主题创意时,毛主席频频点头,并与冒广生父子不时地交流,说这个主题是以秦桧影射汪精卫吧?

二人点了点头,毛主席停了一会儿,对冒舒湮说:“主和的责任不全在秦桧,幕后是宋高宗,秦桧不过是执行皇帝的旨意。高宗不想打,要先‘安内’,不能不投降金人。文徵明有首词,可以读一读。”

毛主席评价秦桧:历代状元中,出色的只有文天祥、秦桧

后来,冒舒湮找到了这首词,就在杭州岳王庙内,题目为《满江红·拂拭残碑》,是这么写的——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

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

果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

最无辜,堪恨更堪怜,风波狱!

岂不念,中原蹙;岂不惜,徽钦辱。

但徽钦既返,此身何属!

千古休夸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

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读罢这首词,冒舒湮基本理解了毛主席对秦桧的看法,尤其是最后一句:“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就已经写得很明白了,秦桧之所以敢坚持主和,甚至杀掉岳飞,不是他自己有多大的能耐,而是迎合了宋高宗的心意。

毛主席评价秦桧:历代状元中,出色的只有文天祥、秦桧

那么问题来了:宋高宗为什么一定要杀掉岳飞呢?当时,南宋小朝廷已是风雨飘摇,出现这样的社稷能臣,重用还来不及呢,为什么还要把他杀了呢?

这还得从赵构当上皇帝说起。

靖康之变后,徽钦二帝被金人虏走,赵构回到南方称帝,主持大局,但是,他始终有一块心病,就是他的登基不是正统。按理来说,宋钦宗还在世,也没有退位,正统的宋朝皇帝还是他,赵构在南方称帝,始终是一个临时皇帝,或者叫代理皇帝。

在这个背景下,岳飞率领岳家军打得越好,赵构就越担心,尤其是岳飞还公然打出口号:“直捣黄龙,迎二圣还朝。”赵构就更是寝食难安了。

毛主席评价秦桧:历代状元中,出色的只有文天祥、秦桧

如果真的“迎二圣还朝”,宋徽宗还好说,难办的是宋钦宗,毕竟人家是正统的大宋皇帝,赵构肯定要把皇位还给他。就算是宋钦宗识时务,不接受,赵构也很难堵住悠悠之口,肯定说什么的都有。

这样的处境,肯定是赵构不希望看到的,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让宋钦宗永远都别回来!

因此,岳飞在朱仙镇大捷后,眼看就要“直捣黄龙”,赵构立刻连下12道金牌,催他赶紧回来,以免他真的把宋钦宗给接了回来。

可惜的是,岳飞虽然是军事上的天才,但缺乏政治头脑,他根本不知道赵构在想什么,更没想过自己最想干的事恰恰就是赵构最忌讳的事,这样一来,他的死就是必然了。

不过,赵构是个聪明人,他很清楚,除掉岳飞这种事,肯定会留下千古骂名,自己不能亲自动手,于是,秦桧就被推上了前台,成了赵构的“背锅侠”。

毛主席评价秦桧:历代状元中,出色的只有文天祥、秦桧

毛主席熟读史书,对各种历史现象都了如指掌,自然不会不知道这个关系。

1975年5月,毛主席在跟人谈论《宋史》时,就说:“宋高宗和秦桧主和投降,实际上主和的责任不全在秦桧,起决定作用的是幕后的高宗赵构。这在《宋史·奸臣传》的《秦桧传》里,是多少有所反映的。”

这段话,再次表明了毛主席的观点,认为秦桧不是主和的主要责任人,起决定作用的是赵构。

另外,毛主席对秦桧还曾经有过不错的评价,比如在1964年2月,毛主席召集党外人士开了一次关于教育的春节座谈会,会上,大家踊跃发言,气氛非常好,毛主席就谈到了秦桧,说:“历史上的状元,出色的没有几个,唐朝的李白、杜甫两大诗人都不是状元,出色的状元只有文天祥、秦桧。柳宗元、韩愈出身翰林,但是二流,王实甫、关汉卿、施耐庵、曹雪芹、罗贯中、蒲松龄等,都不是状元。”

毛主席评价秦桧:历代状元中,出色的只有文天祥、秦桧

在这里,毛主席把秦桧跟文天祥并列,认为他们俩是历代状元里面比较出色的,算是对秦桧非常高的评价了。

当然,毛主席说这段话也是有限制的,就是指文化方面,尤其是秦桧发明的宋体字,一直延续到今天。

当时,秦桧是主官公文的官员,他发现各地的公文字体不一样,也不工整,不利于办公效率,于是,他就仿宋徽宗的“瘦金体”,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字体,简单工整,易学易懂,后来逐渐发展成了今天很常见的宋体字。

至于为什么叫“宋体字”,而不叫“秦体字”,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因为秦桧的名声太差,没人愿意用他的姓来命名这种字体,干脆就命名为“宋体字”。

(参考资料:《毛泽东点评历史人物》《毛泽东读史》《宋史·秦桧传》《文史博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