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毛主席評價李世民:聰明一世,卻在最重要的事上“懵懂一時”

【毛主席點評曆代皇帝之李世民】

在中國曆代皇帝中,唐太宗李世民是其中的佼佼者,被稱為“千古明君”,備受後世的推崇。

司馬光曾評價說:“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蓋三代以還,中國之盛未之有也。”

朱元璋也評價道:“惟唐太宗皇帝,英姿蓋世,武定四方,貞觀之治,式昭文德……皆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

毛主席評價李世民:聰明一世,卻在最重要的事上“懵懂一時”

後世推崇李世民,多是推崇他的治國才能,聚攏了一大批人才,開創了貞觀之治,也開啟了大唐盛世。

其實,李世民的軍事才能被很多人忽略了,實際上,毛主席就對李世民的軍事能力非常推崇,曾經評價說:“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

毛主席曾經向身邊的從業人員推薦一本書,叫《唐李問對》,說:“這是李世民同大将軍李靖讨論兵法的理論著作,這本書可是奇書,被宋人列為《武經七書》之一。”

李靖是中國曆史上“軍神”級别的軍事天才,李世民與他一起讨論、合作兵法,也足見李世民的軍事才能之高。

毛主席曾經讀過馮夢龍寫的《智囊》一書,其中有一段描寫李世民打仗的特點:“自少經略四方,頗知用兵之要,每觀敵陣,則知其強弱,常以吾弱當其強,強當其弱。彼乘吾弱,奔逐不過數百步;吾乘其弱,必出其陣後反而擊之,無不潰敗。蓋用孫子之術也。”

毛主席讀到這段話時,在旁邊批注道:“所謂以弱當強,就是以少數兵力佯攻敵諸路大軍。所謂以強當弱,就是集中絕對優勢兵力,以五六倍于敵一路之兵力,四面包圍,聚而殲之。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可見,毛主席對李世民的軍事才能非常推崇,稱他是曆史上最會打仗的皇帝。

毛主席評價李世民:聰明一世,卻在最重要的事上“懵懂一時”

早在1920年,毛主席在廣州組織農民運動講習所時,就曾給學員授課說:“李世民是草莽英雄。”

毛主席晚年的時候,有一次跟開國将帥們聊天,還笑着對大家說:“打仗要像唐太宗那樣,先守不攻,讓敵人進攻,不準士兵談論進攻的事,談論者殺。待敵人屢攻不克,兵士氣憤已極,才下令反攻,一攻即勝。這樣一可練兵,二可練民。”

這些論述,都可以看出毛主席對李世民能征善戰的贊賞。

實際上,毛主席的軍事思想,有很多程度上就是學習了李世民的用兵思想,無往而不勝。

在延安時期,毛主席在抗大講課時,就談過他對李世民用兵思想的認識,強調說:“在總體處于弱勢情況下,關鍵在于掌握主動權,緻人而不緻于人,進而造成相對的強勢,以相對的強勢敵相對的弱勢,各個殲滅敵人,最終由弱變強,戰勝敵人。這是中國兵法的精妙之處,李世民找到了這個精髓,并以此戰法馳騁天下無敵手。”

毛主席也是得到了這個精髓,無論是土地革命戰争、抗日戰争、解放戰争還是抗美援朝戰争,毛主席都将優勢兵力制勝、掌握主動權等戰術理念運用到了極緻,帶領人民軍隊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偉大的勝利。

毛主席評價李世民:聰明一世,卻在最重要的事上“懵懂一時”

晚年時,毛主席讀《舊唐書·李百藥傳》,李百藥在寫給李世民的《論封建》一文裡,有這樣的話:“陛下每四夷款附,萬裡歸仁,必退思進省。凝神動慮,恐妄勞中國,以事遠方,不藉萬古之英聲,以存一時之茂實。心切憂勞,迹絕遊幸,每旦視朝,聽受無倦。智周于萬物,道濟于天下。罷朝之後,引進名臣,讨論是非,備盡肝膈,唯及政事,更無異辭。才及日昃,命才學之士,賜以清閑,高談典籍,雜以文詠,間以玄言,乙夜忘疲,中宵不寐。此之四道,獨邁往初,斯實生民以來一人而已。”

毛主席在讀到這段話後,直接在旁邊批注道:“李世民的工作方法有四。”

在毛主席的眼裡,他特别推崇李世民的後面兩種工作方法:“罷朝之後,引進名臣,讨論是非,備盡肝膈,唯及政事,更無異辭。才及日昃,命才學之士,賜以清閑,高談典籍,雜以文詠,間以玄言,乙夜忘疲,中宵不寐。”

什麼意思呢?就是在朝會結束後,李世民會找幾位名臣讨論一下時勢,談談一些事情的事非曲直;而在太陽下山後,李世民又會召集一些博學之人,談論經典文學、詩詞歌賦,甚至徹夜不眠,以提高文學修養。

在毛主席看來,李世民的這些工作,就是“務虛”,說:“這種務虛可以在幹部集團中形成一種關于思考天下大事、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的濃厚風氣,這樣可以更好地培養人才。”

是以,毛主席也經常倡導幹部們讀哲學、讀曆史,要求幹部要懂點文學,經常推薦經典文章或是文學作品給大家看。

在他看來,各級上司幹部要關心天下大事、理論熱點、政治焦點等問題,做些研究性的工作,想一些大的事情,就會從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進而更好地推動工作。

毛主席評價李世民:聰明一世,卻在最重要的事上“懵懂一時”

這裡還有一個小故事,就是毛主席曾經推薦許世友多看看《紅樓夢》,許世友回去看了幾天,死活看不進去,不耐煩地說:“《紅樓夢》寫的都是吊膀子的事,有什麼好看的!”

毛主席聽到後,還跟周總理笑着說:“許世友反對看《紅樓夢》,說盡是吊膀子的事。你沒有看,怎麼知道是吊膀子?你沒有調查,就下斷語,大概是聽誰說的吧!我則不然,我說它是部政治小說。”

許世友聽說毛主席的話後,又回去繼續看,結果還是看不下去,就秘密找人把《紅樓夢》縮減成五萬字,還特地交代說,不能讓毛主席知道。

就這樣,許世友總算是“看完了”《紅樓夢》,也算是對毛主席的話有個交代了。

在這個方面,毛主席就做得非常好。毛主席一生博覽群書,看的書也是不拘一格,既有政治、軍事、哲學類的,也有小說、詩詞、戲劇,甚至還看過很多笑話大全,因為笑話最能展現老百姓的喜怒哀樂,讀懂了笑話,就讀懂了老百姓的真實生活。

而且,毛主席也很喜歡找一些各個領域的人聊天,比如梁漱溟、黃炎培、林克等等,經常一聊就是一整夜,樂此不疲。

毛主席評價李世民:聰明一世,卻在最重要的事上“懵懂一時”

這些,都跟李世民的做法是一脈相承的。

當然,毛主席對李世民不隻是一味的推崇,也看出了李世民的一些不足之處,曾經用了八個字來評價:“聰明一世,懵懂一時。”

這句評語,是毛主席讀歐陽修所著的《新唐書·李恪傳》時寫下的批注,說:“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聽長孫無忌之言,可謂聰明一世,懵懂一時。”

李世民雖然是一代明君,但在對待兒子接班的這個問題上,也是讓他傷透了腦筋。

一開始,李世民標明的接班人是嫡長子李承乾,李承乾也确實展現出了很不一般的才華,“性聰敏,太宗甚愛之”。但是,李承乾後來卻自甘堕落,還意圖謀反,被李世民貶為庶人。

後來,李世民又標明了李泰,不過,這個李泰心機太深,下手太狠,李世民擔心一旦讓他繼位,其他的幾個兒子很可能會遭殃,隻好放棄了李泰。

最後,李世民在長孫無忌等重臣的力薦下,把李治定為太子。

毛主席評價李世民:聰明一世,卻在最重要的事上“懵懂一時”

不過,李世民其實更喜歡李恪,因為李恪“善騎射,有文武才”,跟李世民很有相似之處,于是,李世民就開始重點培養李恪。

但是,當李世民把這個想法告訴大家的時候,卻遭到了大家的反對,尤其是李治的舅舅長孫無忌,堅決反對改立太子,認為李治性格溫和,雍容大度,是最合适的太子人選。

長孫無忌的地位和勢力非常高,他說的話李世民不能不慎重考慮,隻好放棄了這個想法,正式确定李治為太子。

可惜,李世民“聰明一世”,卻“懵懂一時”,在這件事上沒有堅持自己的意見,結果釀成了大錯,險些葬送了大唐帝國。

李治即位後,因為性格優柔寡斷,被皇後武則天篡權,連國号也被改成了“武周”。

這件事,歸根結底還是李世民在標明接班人上面出錯太多,最後選了一個最沒有魄力的李治,結果被武則天鑽了空子。

試想,如果李世民當初堅持讓李恪繼位,或許就不會發生這些事了。

正是因為這件事,毛主席評價說:“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聽長孫無忌之言,可謂聰明一世,懵懂一時。”表達了對李世民這個失誤的惋惜。

【毛主席點評曆代皇帝系列】已發表文章——

毛主席這樣評價秦始皇,有不少地方,都颠覆了前人的觀點

毛主席評價劉邦:他能取得天下,主要因為做好了這兩點

毛主席評價項羽:為什麼輸給劉邦?因為犯了這三個錯誤

毛主席評價漢武帝:雄才大略,但是有三個缺點

毛主席評價劉備:有兩個緻命缺點,注定了他無法統一三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