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蔣介石手下最能幹指揮官,大名鼎鼎“西北王”晚年卻郁郁而終

在國民黨時期,他曾擁兵45萬,控制着陝、甘、甯、青各省,是名副其實的“西北王”。同時他也擁有着五個第一的成就,是黃埔學生在國民黨裡的第一個軍長、第一個兵團總指揮、第一個集團軍總司令、第一個成為将軍、也是在離開大陸前第一個獲得三顆将星的人。這個成就斐然的人是誰呢?他就是名震一時的“西北王”胡宗南。就連周總理也是高度評價道:“蔣介石手下最能幹的指揮官恐怕要算胡宗南了”。

他是蔣介石手下最能幹指揮官,大名鼎鼎“西北王”晚年卻郁郁而終

胡宗南

同時,胡宗南也是蔣介石的十三太保之一。相信大家都想知道胡宗南的發迹史吧?胡宗南,别号琴齋。他在年輕時,當過國小老師,但是他有一個不良嗜好就是喜歡賭博,是以也是負債累累。後來因為有着同鄉章雲的資助,他也是前往了廣東去報考黃埔軍校。胡宗南因為自己的身材矮小,在口試時便被淘汰了,還是廖仲恺特許他參加考試,這才被黃埔軍校錄取,成為了黃埔第一期學生,後來他也号稱自己是“天子門生第一人”。

說起胡宗南,他與戴笠的關系也是極好,戴笠也是為胡宗南的發展助力了很多。,二人一見如故,說話投機,逐漸成為知己摯友,後胡宗南将戴笠大力舉薦給蔣介石,這才有了戴笠日後成就,飛黃騰達後的戴笠除了蔣介石對任何将領都不買賬,唯有對胡宗南畢恭畢敬,戴笠曾語“琴齋是有恩與我的”,凡是得到有關胡宗南及所部的負面情報,戴笠都要過濾後再轉呈給老蔣。

他是蔣介石手下最能幹指揮官,大名鼎鼎“西北王”晚年卻郁郁而終

不得不說胡宗南在戰争期間可謂是官運爆棚,在抗戰期間便擔任了第八戰區的副司令長官,在抗日戰争結束後又擔任西安綏靖主任。其麾下有着四十多個師,足足有着45萬的兵力控制着陝、甘、甯、青各省的 " 國統區 ",成為西北地區國民黨最高統治者,被稱為 " 西北王 "。他的晉升速度可謂是相當快了,并且有着重兵在身,那時的胡宗南已經進入了巅峰期了。

他是蔣介石手下最能幹指揮官,大名鼎鼎“西北王”晚年卻郁郁而終

也許是覺得自己已經稱霸一方了,老胡也是飄了起來。當時他的氣焰十分嚣張,阿谀者為之捧場,說什麼在洛陽掘出一方古碑,碑上刻有詩句" 一輪古月照中華 ",應在 " 胡 " 字上。胡宗南從此變得更為驕傲,野心也就更大。他在西安兼任中央軍校第七分校主任,該校校址在王曲青龍嶺,傳說青龍嶺是後漢光武帝劉秀興隆發迹之地,胡宗南也想在這個地方 " 興隆發迹 ",因把青龍嶺改名為 " 興隆嶺 ";把青龍腳的皇甫村,改名為 " 黃埔村 ";把終南山改為 " 宗南山 ",夢寐以求繼承蔣介石 " 黃埔起家 " 的衣缽。我們也能了解胡宗南的心理,如果是我們坐在那個位置上,又擁兵自重,相信我們也會變得自滿,當然這都是玩笑話。

他是蔣介石手下最能幹指揮官,大名鼎鼎“西北王”晚年卻郁郁而終

但談起胡宗南,他在玩弄權術方面可謂是最為擅長的。胡宗南一直想實作自己的野心,那就是繼承蔣介石的位置,于是他便秘密地組織了一個以自己為核心的組織叫做“鐵血救國團”。這個組織裡彙集了有軍隊裡的進階軍官,也有政府官員可謂是衆強雲集。他還籠絡了一批人,作為他的高參、謀士來為他效勞。

胡宗南有時在用人方面也是特别的奇特。比如他麾下有一個叫做徐保的人,但徐保可是一個賭徒,再有一次他領了全團的軍饷後便拿去賭博了,沒想到輸了個精光。軍需主任找他來發軍饷,他便把全團将士召集了起來。他告訴将士們團長把軍饷輸光了,到今晚就能赢回來明天發雙倍軍饷。就這麼一忽悠,将士們都高興的回去了。胡宗南在批評過他後,又給他補發了軍饷,讓徐保十分感激,在以後徐保也是為胡宗南更加的賣命了。

他是蔣介石手下最能幹指揮官,大名鼎鼎“西北王”晚年卻郁郁而終

相信大家都知道,在國民黨内部也是派系衆多,彼此之間也是互相争鬥,遇到機會便互相拆台,而胡宗南與白崇禧兩人也是一直明争暗鬥。1940年時,抗日戰争期間,胡宗南坐擁大西北時,開始招兵買馬。他也主辦了中央軍校第七分校開始招收學員,此時的白崇禧是軍訓部長,對軍校的管轄也是有着權力的。白崇禧突然帶了一批考核官親臨西安,對七分校招考來的學員進行評測。

胡宗南一時手忙腳亂,他一面親自出馬,為白崇禧接風洗塵,一面差人連夜組織人員,冒名頂替,巡回代考。白崇禧耍了一個花槍,規定所有學員,要對照片入考,這一下把胡宗南的部署打亂了。胡宗南沒有預料到這一招,那些臨時拉來的學生在操場上大出洋相,一不懂密碼,二不懂步法,三不懂槍法,笑話百出。這也讓白崇禧在衆人面前得以嘲笑胡宗南,說這些學員真是亂七八糟,擺了胡宗南一道。

他是蔣介石手下最能幹指揮官,大名鼎鼎“西北王”晚年卻郁郁而終

後來待國民黨戰敗後,胡宗南便跟随蔣介石前往台灣了,在台灣他過得并不好,本想着能安度餘生,卻被彈劾,狼狽不堪。1962年的2月14日,胡宗南病逝,享年67歲。蔣介石也是親自來參加祭奠,原本風光的十三太保之一的胡宗南,也終究在郁郁不得志中度過了自己的餘生,可悲可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