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舌尖上的中國,我們到底吃錯了什麼?

“小酌怡情”、“抽煙賽神仙”、“趁熱吃”……這些話,想必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聽到。殊不知,有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習慣,經日積月累之後,可能讓人後悔終身。

舌尖上的中國,我們到底吃錯了什麼?

真實案例

李先生(化名)今年63歲,從國企退休三年,在家享受天倫之樂。從年輕時起,李先生的喜好就是喝點白酒,每天大約五兩,持續到現在有三十餘年。

今年5月份開始,李先生身體感到不适,吃固體食物時喉嚨有卡住感,胸部甚至隐隐悶痛,隻能改吃稀面條或稀粥。這種吞咽困難症狀持續半年,逐漸加重。

李先生感覺不妙,于11月到院檢查。做了胃鏡檢查,提示“距門齒35cm處病變,食道下段至胃結合部不規則隆起腫物,占管腔半周,表面粘膜有污苔,局竈粘膜充血糜爛,活檢質爛易出血,内鏡尚能通過”。一個星期的忐忑不安後,等來的病理結果竟是:食管癌(進階别鱗狀上皮内瘤變,局竈癌變)。

雖明确惡性惡性良性腫瘤的性質,但胃鏡檢查和病理活檢還不能為診治提供完整的依據,還需考慮局部病竈和全身狀況。故李先生來到上海美中嘉和醫學影像診斷中心,行PET/CT全身檢查。

美中嘉和PET/CT影像圖

舌尖上的中國,我們到底吃錯了什麼?

圖1:胃-食道交界處(胸10-11椎體水準)食道管壁明顯增厚,伴腫塊形成,最大橫截面約3.5cm×1.9cm,累及長度約4.8cm,FDG攝取增高,SUVmax=12.4。

舌尖上的中國,我們到底吃錯了什麼?

圖2:贲門及胃周多發淋巴結顯示,較大者短徑約0.9cm,FDG輕度攝取,SUVmax=2.3。

結論:

食道下段近胃-食道交界處(約胸10-11椎體水準)腫塊,FDG攝取增高,考慮食道下段MT;贲門及胃周多發淋巴結顯示,部分FDG輕度攝取,考慮淋巴結轉移可能。

惡性良性腫瘤被成功切除:

心胸外科全麻下行VATS(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電視輔助胸腔鏡手術)兩切口食道癌根治術,肉眼所見:食道下段菜花樣腫塊,大小6cm×4cm×1cm,繞食道一周,另,切除胃周淋巴結及贲門旁淋巴結送檢。

病理診斷:

(食道+胃)鱗癌,II級,侵犯最深處至淺肌層,脈管内見癌栓,神經未見惡性良性腫瘤侵犯,見竈性惡性良性腫瘤壞死,送檢切緣和胃切緣未見惡性良性腫瘤累及,胃周淋巴結5枚,其中一枚見惡性良性腫瘤轉移(1/5+),送檢胃左淋巴結1枚,見惡性良性腫瘤轉移(1/1+),送檢贲門淋巴結1枚,未見惡性良性腫瘤轉移(0/1+)

免疫組化:CK(+), Ki67(40%+), SY(-), CD56(-), P53(+), Vim(間質+), P63(+), Villin(-)。

為何全球一半的食管癌病例發生在中國?

食管癌,也稱食道癌,是發生在食道上皮組織的惡性惡性良性腫瘤,占所有惡性惡性良性腫瘤的2%。我國是世界上食道癌高發區,年發病和病死例數均居首位,據《柳葉刀·胃腸病和肝病學》發表的一項統計研究表明,全球一半的食管癌病例發生在中國。根據病理類型,食道癌分為鱗狀細胞癌和腺癌兩種,鱗癌多位于食道中上部,亞洲非洲國家多發,腺癌多位于食道下段、食道與胃交界處,是歐美國家的主流類型。

為什麼中國食道癌患者這麼多?其實,這和中國人的飲食習慣有着很大關系。無論是在家庭聚會、還是朋友聚餐,最多聽到的一句話大概就是“趁熱吃” ,這幾乎已經是中國飲食文化中的約定俗成,而食道癌,也正和“趁熱吃”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系。

舌尖上的中國,我們到底吃錯了什麼?

為什麼吃燙食會導緻食管癌?

我們口腔和食道的溫度範圍大概是在36.5~37.2℃之間,一般認為,口腔和食道最高能承受的高溫在50 ~60℃之間。當食物溫度超過 65℃時,就會損傷我們的食道黏膜。

要知道,人的食道是一條由肌肉組成的通道,裡面覆寫着一層容易受傷的黏膜。通常情況下,食道黏膜有着較強的自我修複功能,如果我們隻是偶爾吃燙食,那沒關系,它可以自己修複到健康狀态。但是如果經常吃很燙的食物,食道黏膜就會不斷地損傷修複,形成增生,進而可能發生癌變。

舌尖上的中國,我們到底吃錯了什麼?

為什麼我國食管癌發病具有明顯的區域差異性?

研究發現我國食道癌發病具有明顯的區域差異性,我國華北太行山區、秦嶺和大别山地區、閩粵贛交界地區、廣東潮州地區被認為是食道癌的高發地區。地理環境因素對食道癌發病率不起作用,而生活在這些地區的人,他們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環境是導緻食道癌高發的原因,愛吃腌菜、愛喝熱茶、愛吃燙食,這些飲食習慣都是食管癌的緻病原因。

舌尖上的中國,我們到底吃錯了什麼?

與吃飯有關的“食管殺手”,都有哪些?

食管癌的誘因不止“熱”這麼簡單,還有許多“食管殺手”也需要警惕。

首先,是酒精和香煙。大量酗酒特别是60度以上的高濃度白酒,對食道黏膜的傷害會更明顯。而煙草中的緻癌物質可能随着唾液或食物,下咽到食道或吸收後,作用于食道引發癌變。

其次,中國很多地區都喜歡腌制食物,高鹽食物或腌制食物中的亞硝酸鹽含量很高,比如鹹魚、鹹肉、魚露、蝦醬等等。

許多中國老人還習慣吃剩菜剩飯,殊不知,飯菜剩的時間越長,這其中的亞硝酸鹽含量也就越多。而當我們吃下這樣的食物時,亞硝酸鹽就會在我們體内代謝形成一種高緻癌物——亞硝胺。

除此之外,吃粗糙和偏硬的食物,如玉米、紫米、高粱,如果吃得過快或咀嚼不充分,也會對食道黏膜造成傷害。

舌尖上的中國,我們到底吃錯了什麼?

食管癌的影像診斷方式有哪些?

篩查和内窺鏡技術的進步使得早期食道癌患者的診斷率提高。建議大家(尤其是處于或來自高發區)從40歲左右就要開始接受胃鏡的篩查。因為食道癌由不典型增生到癌變一般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如果出現下咽部有梗噎感(特别是進食幹或者硬的食物)、咽部幹燥及頸部緊縮感,甚至咳血、聲音嘶啞、食欲不振、感到疲倦或胸中部疼痛等以上症狀,請及時檢查就醫。如果出現進行性吞咽困難,那可能就是中晚期食道癌的信号了。

食道癌的治療從準确的病理組織學診斷和臨床TNM分期開始。PET/CT 可提供淋巴結和轉移分期有價值的資訊,在食道癌患者分期中使用 PET/CT可以指導制定治療政策,并在高達 20% 的患者中發現轉移。食管癌轉移擴散可以發生在意想不到的位置,全身 PET/CT 可以檢測到這些轉移。是以PET/CT被認為是檢測未知轉移的最重要方法,有利于M 分期。在一項荟萃分析中,PET/CT 診斷遠處轉移病竈的敏感度為 67%,特異度為 97%。一項涉及 496 例食道鱗癌患者的多中心研究報道,PET/CT 分期是提高食管癌切除術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手段和獨立因素。

舌尖上的中國,我們到底吃錯了什麼?

本中心内的PET/CT裝置

如何防治食管癌?

最好的方式還是從平時生活中就開始主動預防,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遠離腌制、熏制和燒烤食品,戒煙限酒。飲食禁忌過熱,細嚼慢咽。不要吃腐敗變質的剩菜剩飯。

請記住以下幾點:

少吃燙食,别吃太快

不吃腐爛發黴的食物

少吃鹹魚腌肉和煎炸熏烤食物

戒煙、不酗酒

水果蔬菜每天吃

定期體檢

希望看了本篇文章,您能從今天的案例中得到一些啟示,如果之前的生活習慣中踩到了這些“雷區”,還是要加以調整,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定期體檢的習慣,才能有助于我們“吃嘛嘛香,身體倍兒棒”!

舌尖上的中國,我們到底吃錯了什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