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權威大咖解讀:10大癌種的2022年度進展

鳳梨說

新年快樂!在過去的一年,抗癌領域有哪些讓人欣喜的好消息?我邀請了10位好朋友,也是國内各癌種領域頂尖的臨床專家來分享他們眼中最值得患者關注的抗癌進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2023,一起加油!

專家名單(按姓氏筆畫排序)

權威大咖解讀:10大癌種的2022年度進展

兒童惡性良性腫瘤NTRK靶向藥和GD2免疫藥

權威大咖解讀:10大癌種的2022年度進展

王煥民 教授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惡性良性腫瘤外科主任醫師,科主任;中國抗癌協會小兒惡性良性腫瘤專業委員會主委

兒童惡性良性腫瘤與成人上皮性癌症不同,多是胚胎性惡性良性腫瘤和間葉來源肉瘤,基因突變的負荷較低,染色體結構異常如擴增、融合或缺失等較多。是以,在成人癌症領域應用廣泛的基因藥物、靶向藥物等很少在兒童惡性良性腫瘤中顯示良好效果。然而,針對NTRK基因融合的靶向藥物在兒童惡性良性腫瘤也顯示了良好效果,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中拉羅替尼在兒童實體瘤如嬰兒型纖維肉瘤等惡性良性腫瘤的客觀緩解率達84%,CR率達25%。拉羅替尼2022年在國内獲批上市,給具有NTRK融合的各種兒童惡性良性腫瘤患兒帶來希望。靶向藥物的這種突出表現,極大地促進了兒童惡性良性腫瘤精準醫學的發展。

神經母細胞瘤号稱“兒童癌王”,是兒童時期最常見的顱外實體惡性良性腫瘤,其最主要的免疫學特征是惡性良性腫瘤細胞表面具有特征性的抗原-神經節苷脂GD2。是以,近幾十年來GD2抗體的研究開發一直是神經母細胞瘤研究的熱點。作為第一款引入國内的GD2抗體,凱澤百在2021年底獲批上市,2022年在全國推廣應用,給神經母細胞瘤患兒提供了免疫治療的機會,也進一步推動了兒科領域惡性良性腫瘤免疫治療的發展。

胰腺癌輔助/新輔助治療和放療免疫組合

權威大咖解讀:10大癌種的2022年度進展

田豔濤 教授

中國醫學科學院惡性良性腫瘤醫院胰胃外科主任醫師;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專委會主任委員

2022年多項在胰腺癌綜合治療方面的最終結果公布,為改善胰腺癌患者的生活品質和延長生存時間做出了巨大貢獻。

PRODIGE24研究的5年随訪結果在JAMA Oncology期刊正式發表,該研究将符合條件的胰腺導管癌患者随機分組,術後分别接受mFOLFIRINOX輔助治療或傳統标準的吉西他濱輔助治療,發現mFOLFIRINOX與吉西他濱治療相比顯著延長了總生存,對胰腺癌術後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了有力證據。

一項來自荷蘭的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PREOPANC試驗,評價了新輔助治療與直接手術對可切除和交界可切除胰腺癌患者治療效果,發現新輔助放化療組5年總生存率為20.5%,直接手術組5年總生存率為6.5%,明确了新輔助治療在胰腺癌中的價值。

一項随機對照、Ⅱ期臨床試驗比較了立體定向體部放射治療+納武利尤單抗和立體定向體部放射治療+納武利尤單抗+伊匹木單抗兩種療法對轉移性胰腺癌患者的療效,發現立體定向體部放射治療+納武利尤單抗+伊匹木單抗顯示出更好的抗惡性良性腫瘤活性,為這類患者的治療提出了新的治療思路和治療選擇。

食管癌更好的新輔助治療

權威大咖解讀:10大癌種的2022年度進展

李勇 教授

國家癌症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惡性良性腫瘤醫院胸外科主任醫師,  醫學博士

2022年是食管癌新輔助治療取得進一步的發展的一年,在術前新輔助放化療方面ASCO-GI公布JCOG1109研究結果,對比新輔助化療CF組,新輔助化療DCF組中位總生存期(mOS;未達到 vs.4.6年)和中位無進展生存期(mPFS;未達到 vs.2.7年)均顯著延長,而新輔助化療CF組和新輔助化療CF聯合放療組在OS和PFS方面均無明顯差别,這對目前食管癌的新輔助治療模式如何選擇又給出了新的方案。

Ib期SCALE-1研究,采用PD-1單抗聯合短周期新輔助放化療(紫杉醇+卡鉑)在局部晚期可切除食管鱗癌患者中主要病理緩解(MPR)率可達80%,完全病理緩解(pCR)率達55%;2022年歐洲惡性良性腫瘤内科學會(ESMO)年會報道了新藥sotigalimab(CD40激動劑)聯合放化療(紫杉醇+卡鉑)新輔助治療食管癌的II期臨床試驗,pCR率為36%,其中腺癌pCR率30%,鱗癌pCR率60%,總MPR率64%,資料上不劣于或甚至高于聯合PD-1單抗的pCR率。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新輔助免疫聯合研究都為小樣本,最佳的聯合治療方案還期待大樣本随機對照研究的證明。

碘難治性分化型甲狀腺癌的新靶向療法

權威大咖解讀:10大癌種的2022年度進展

朱麗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人民醫院甲乳外科主任醫師,科主任

甲狀腺癌乳腺癌COC主任

權威大咖解讀:10大癌種的2022年度進展

王敏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人民醫院甲乳外科副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

大陸甲狀腺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2022年最新資料顯示女性甲狀腺癌發病率已上升至所有女性惡性良性腫瘤第三位。傳統觀念認為,甲狀腺癌治療療效好,死亡率低,然而事實并非完全如此。2022年的研究顯示了随着甲狀腺癌的發病率直線上升,甲狀腺癌死亡的患者數量也逐漸升高,并且,中國甲狀腺癌的5年生存率(84.3%)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差距(98%)。

分化型甲狀腺癌 (DTC)占據了甲狀腺癌的絕大多數(93%)。目前,碘難治性DTC仍然是分化型甲狀腺癌治療的難點。2022年甲狀腺癌領域的重大進展莫過于COSMIC-311研究結果的公布。該研究納入了二線及以上使用過包括侖伐替尼或索拉非尼的碘難治性DTC患者,結果顯示卡博替尼對于二線及以上患者仍然具有顯著療效。卡博替尼成為首個碘難治性DTC的二線治療藥物,對于改善DTC患者的生存将起到重要作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人民醫院乳甲外科一直緻力于提高甲狀腺癌患者的治療效果,目前已建立甲狀腺癌惡性良性腫瘤綜合診治中心,依托多學科平台,為甲狀腺癌患者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前列腺癌篩查的未來發展方向

權威大咖解讀:10大癌種的2022年度進展

朱耀 教授

複旦大學附屬惡性良性腫瘤醫院

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2022年前列腺癌領域有許多重磅的研究,其中對我來說最具有臨床價值的就是在NEJM雜志12月發表的GÖTEBORG-2臨床試驗。這項研究針對的是前列腺癌的篩查困境:篩查能夠通過檢出早期前列腺癌而顯著降低前列腺癌的死亡率,但是篩查同時發現許多惰性前列腺癌帶來了不必要的過度診斷和治療。如何把前列腺癌篩查這把“雙刃劍”變為“利遠遠大于弊”的治療利器是困擾前列腺癌鄰域的難點問題。

GÖTEBORG-2研究将PSA篩查和前列腺多參數磁共振序貫聯合應用,證明基于血液檢查和精準影像的組合能夠顯著降低惰性前列腺癌的檢出率,與此同時遺漏侵襲性前列腺癌的機率也比較低。在篩查檢出前列腺癌後,研究團隊又進一步根據穿刺病理将治療細分為嚴密随訪監測和積極局部治療兩組,進一步降低過度治療。這項研究是設計嚴謹的三期随機對照臨床研究,納入男性受試者多達37887人,得出的結論可信。

這項研究結果指明了前列腺癌篩查的未來發展方向:以PSA為代表的血液診斷标志物是初步的篩選标準,随後需要通過精準的影像學手段以最小的代價确診侵襲性前列腺癌,并根據穿刺結果做梯度化的治療方案。這樣的診治方案能夠提供比對前列腺癌生物學行為的最優治療手段,并且未來的診斷标志物有必要再提升診斷特異性方面進一步優化,比如PSMA影像和磁共振的進一步整合。

卵巢癌的分子檢測和靶向藥物

權威大咖解讀:10大癌種的2022年度進展

劉繼紅 教授

中山大學惡性良性腫瘤防治中心婦科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婦科惡性良性腫瘤學分會第四、五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抗癌協會婦科惡性良性腫瘤專業委員會候任主任委員

長期以來,卵巢癌的診治是婦科惡性良性腫瘤臨床實踐中棘手的難題。由于早期診斷困難,大多數患者診斷時已屆晚期,晚期卵巢癌患者治療後多數會出現複發,再複發,最終發展為鉑耐藥而難治。目前,臨床上對鉑耐藥卵巢癌的标準治療方案是非鉑化療,然而,鉑耐藥複發卵巢癌患者化療的有效率低,毒性大,是婦癌領域面臨的困境和挑戰。

近年來,分子檢測的發展和靶向藥物的研發問世為耐藥複發卵巢癌的治療帶來新的希望。

一是全球多中心的SORAYA研究,旨在評估一種針對葉酸受體α(FRα)高表達的抗體偶聯藥物MIRV用于治療鉑耐藥進階别漿液性上皮卵巢癌、原發性腹膜癌或輸卵管癌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卵巢癌細胞FRα表達水準較高,而在正常組織中幾乎不表達,這為卵巢癌治療提供了新的靶點。該研究在2022年兩次國際會議上公布了更新的研究資料, 在既往接受過1~2線、3線治療方案的患者中,MIRV治療的有效率分别為35.3%和30.2%,疾病控制率分别為58.8%和45.3%。入組患者中近40%為IV期,超過半數患者經過3線系統治療,所有的患者都使用過貝伐珠單抗,48%患者使用過PARP抑制劑,37%患者最後一次含鉑化療後無鉑間期<3個月。基于該研究結果,2022年11月14日,FDA加速準許該藥物上市。敬請留意藥物處方資訊附有一則關于眼部毒性的黑框警告,包括視力障礙、角膜病變、幹眼症、畏光症、眼部疼痛和葡萄膜炎。

由于鉑耐藥是多因素的,多種靶向藥物的聯合治療政策受到廣泛關注。ANNIE研究是一項研究者發起的前瞻性研究,旨在評估尼拉帕利聯合安羅替尼(均為已上市藥物)治療鉑耐藥複發性卵巢癌的療效和安全性。

該研究在2022年3月在國際會議上公布了更新的研究資料,11月全文發表在柳葉刀雜志子刊。共入組40例鉑耐藥複發卵巢癌患者,入組标準為接受過一線或以上鉑類藥物化療,且化療耐藥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其中約70%的患者既往接受過抗血管生成藥物的治療,中位治療線數為4線,入組病例多數是經曆了多重治療的複發卵巢癌患者,有效率為50%,中位無進展生存期和總生存期分别為9.2個月和15.3個月,6個月的無進展生存率超過80%。與兩種藥物單藥治療相比,聯合治療未發現新的藥物相關不良反應,最常見的副作用為高血壓、手足綜合征以及血液不良反應,大部分不良反應安全可控。研究結果提示尼拉帕利聯合安羅替尼這種雙口服、去化療的聯合治療能提高惡性良性腫瘤對治療的應答,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可能成為鉑耐藥複發卵巢癌患者一種新治療選擇。目前,“安尼組合”已作為鉑耐藥複發卵巢癌患者的治療推薦寫入《中國卵巢癌PARP抑制劑臨床應用指南(2022版)》

針對Claudin18.2的胃癌靶向新型療法

權威大咖解讀:10大癌種的2022年度進展

張小田 教授

北京大學惡性良性腫瘤醫院副院長,消化惡性良性腫瘤内科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

Claudin18.2是一種參與調控細胞間緊密連接配接的跨膜蛋白,特異性表達于70%左右胃癌惡性良性腫瘤細胞。

2022年胃癌治療在靶向Claudin18.2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安斯泰來宣布了III期SPOTLIGHT臨床試驗達到主要終點,Zolbetuximab有望成為全球首款上市的Claudin18.2單抗。

針對Claudin18.2的CART療法結果提示針對多線治療失敗後的胃癌患者ORR高達61.1%,目前處于确證性Ⅱ期臨床實驗。雙抗、ADC藥物相關臨床試驗也在快速推進中。

靶向Claudin18.2治療的成功,彌補了HER2陰性胃癌患者靶向治療的空白,極大拓展了胃癌靶向治療的适用人群,意味着胃癌的靶向分類開始從以往的HER2陽性、HER2陰性邁向多靶點時代。

尿路上皮癌/膀胱癌的抗體偶聯藥物

權威大咖解讀:10大癌種的2022年度進展

壽建忠 教授

中國醫學科學院惡性良性腫瘤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尿路上皮癌主要累及膀胱。以往轉移性尿路上皮癌(mUC)患者5年生存率低,一線治療方案推薦鉑類化療為首選。臨床治療選擇有限,但随着免疫治療藥物、抗體偶聯(ADC)藥物和靶向藥物在mUC适應症的獲批,轉移性尿路上皮癌的治療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前些年尿路上皮癌領域中免疫治療相關研究一直占據主導地位,而近年來ADC藥物異軍突起,相關研究進入爆發階段,已有多款藥物獲批用于晚期尿路上皮癌的治療,其中針對HER2的國内ADC藥物(維迪西妥單抗)已被中國藥監局準許用于治療既往接受過鉑類化療的HER2過表達的局部晚期或轉移尿路上皮癌(LA/mUC)患者,ORR高達50.5%。

ADC藥物聯合免疫治療強強聯手已在2022年國内外尿路上皮癌研究領域中展現出令人非常興奮的治療結果。針對Nectin-4的ADC藥物(EV)聯合免疫(帕博利珠單抗)一線治療順鉑不耐受LA/mUC患者,ORR達64.5%;維迪西妥單抗聯合免疫(特瑞普利單抗)治療不可切除的LA/mUC患者的ORR高達71.8%,其中作為晚期尿路上皮癌一線治療藥物,ORR高達73.9%,明顯高于鉑類化療的有效率。

雖然,ADC藥物或聯合免疫治療目前多在順鉑不耐受的mUC患者開展研究,病例數相對尚少,但已明顯展現出優益的療效,将對含鉑标準化療方案的治療地位發起有力的挑戰。ADC藥物或聯合免疫治療同時又在肌層浸潤性膀胱癌新輔助、輔助治療上開始布局,預計未來會成為尿路上皮癌抗惡性良性腫瘤領域的重要研究熱點。

HER2低表達乳腺癌的治療新标準

權威大咖解讀:10大癌種的2022年度進展

羅婷 教授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乳腺疾病中心副主任

既往HER2低表達(IHC 2+/FISH-或IHC1+,約占整個乳腺癌患者的45%~50%)晚期乳腺癌患者因不能從抗HER2治療中獲益被判定為HER2陰性。今年公布的DESTINY-Breast04研究結果改變了這一共識,首次論證了T-DXd治療HER2低表達晚期乳腺癌的突破性效果。結果顯示,對于CDK4/6抑制劑經治人群,T-DXd較化療可帶來更長的PFS(無進展生存期)和OS(總生存期),且各亞組中均見T-DXd一緻的更優獲益趨勢。

DESTINY-Breast04研究結果改變了HER2低表達晚期乳腺癌的治療格局并建立了新的治療标準,使得T-DXd成為了第一個與化療相比,在統計學和臨床意義上顯著改善PFS和OS的抗HER2藥物,也重新定義了這部分既往被劃分為HER2陰性的人群為HER2低表達人群。基于此,NCCN及ASCO指南進行了快速更新以及FDA加速準許T-DXd用于HER2低表達mBC的治療。

腦膠質瘤的溶瘤病毒療法

權威大咖解讀:10大癌種的2022年度進展

秦智勇 教授

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中國醫師協會腦膠質瘤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臨床惡性良性腫瘤學會神經惡性良性腫瘤專委會候任主任委員

腦膠質母細胞瘤(GBM)約占惡性腦惡性良性腫瘤的35-40%,經手術、放化療等綜合治療後中位生存期約16個月,5年生存率不到10%。

2022年最可能影響GBM治療的臨床進展,是2022年8月Nature Medicine發表的溶瘤病毒G47Δ治療複發膠質母細胞瘤的Ⅱ期臨床試驗。這是首個條件性獲批治療惡性膠質瘤的溶瘤病毒,通過基因改造具有複制活力的病毒靶向感染惡性良性腫瘤細胞,直接增殖裂解與間接誘導抗惡性良性腫瘤免疫雙重機制殺傷惡性良性腫瘤。

19位接受治療的受試者中位OS達到20.2個月,且有5位接受治療後生存時間超過3年。該溶瘤病毒優異的臨床試驗結果向實作GBM患者長期生存的目标又邁進一大步。

感謝所有專家的解讀,也感謝所有科學家和醫務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帶來如此多可喜進展!下篇文章我們會盤點肺癌等更多熱門領域的突破進展,盡情期待。

相信在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好消息,2023,我們一起加油~

祝大家新年快樂!緻敬生命!

上期文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