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犯了錯,不要急于批評孩子

我的侄子樂樂非常喜歡畫畫,一有空就趴在小桌子上塗塗抹抹。哥哥和嫂子高興地一連給他買了好幾大盒最棒的水彩筆和油畫棒,但卻從來看不到他拿出一幅像樣的作品來。在哥哥嫂子的眼裡,幾乎每張圖畫都是各種顔料的堆積,色彩缤紛卻不知所雲。盡管如此,哥哥嫂子一點也不着急,心想:孩子還小,讓他慢慢練,早晚會有出息的。沒想到,樂樂的一幅“媽媽肖像”把哥哥嫂子的美好願望擊得粉碎。

這天,我們全家都在家看電視,樂樂說要給媽媽畫肖像,還煞有介事的學着畫家作畫的樣子,讓嫂子打扮一下坐在客廳的沙發上不要動,自己在一旁拉開了寫生的架勢。嫂子忍着得意,老老實實的為兒子當了一回模特。好不容易等樂樂畫完,哥哥搶先拿過去欣賞起來,隻見他連連點頭、大聲叫“好”,樂的快岔了氣。

可是嫂子呢?不看這張畫還好,一看火氣随之而起,忍不住質問樂樂:“我就長這樣啊?我的嘴有那麼大嗎?”她啪的一下把畫拍在桌子上,接着,嫂子又憤怒的轉向幸災樂禍的哥哥,說:“你笑什麼笑!”

我把那張畫拿了過來,仔細的一看,原來,樂樂畫中的媽媽長着一張大圓臉,眼睛畫在腦門上,一頭秀發隻剩幾根毛毛,臉上的色彩又藍又綠,一張紅紅的大嘴巴格外突出,嫂子一向引以為榮的細長的彎眉毛卻沒有了,耳朵也不見了,總之,樣子怪裡怪氣,别提多難看了。

樂樂本來覺得自己把媽媽畫的特别漂亮,正等着大人誇獎自己呢,沒想到媽媽會這麼生氣,吓得趕緊溜到自己的小屋裡搭積木去了,半天不敢出來。

在我看來呀,嫂子真的是錯怪樂樂了。

幼兒的小肌肉活動能力還比較差,手腕和手的動作不靈活,把畫的形象畫的歪歪扭扭、怪模怪樣是很自然的。

在色彩運用上,幼兒喜歡選擇對比強烈的高濃度顔色,把自己覺得好看的鮮豔的色彩,随心所欲的塗抹在畫紙上,至于這些大紅大綠和真實的顔色是不是一緻,他們才不管呢。而這,恰恰是幼兒真實心靈的流露。

當然,最最引起媽媽不滿意的是她的眉毛和耳朵沒有了,嘴巴卻大得出奇,簡直像個怪物。這就要說到幼兒想象的特點了。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樂樂是在寫生,實際上,他是把平日對媽媽的印象加上自己的想象表達在畫紙上,這裡的寫生對樂樂來說隻是一種好玩的形式,沒有什麼實在的意義。在孩子看來,最生動的是人的嘴巴和眼睛,因為它們經常在活動,是以孩子肯定不會把他們漏掉,而眉毛和耳朵(特别是後者),幾乎看不到他們有什麼作用,把他們省略也就不足為奇了。

犯了錯,不要急于批評孩子

德國大哲學家黑格爾說過:最傑出的藝術本領就是想象。樂樂把媽媽的嘴巴畫的又大又突出,應該算是運用了誇張的手法,是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展現,家長朋友們是否也有過這樣的事呢?我們不妨為有這樣的寶貝而感到驕傲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