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争曆來都是一件殘酷的事,一般情況下,沒有國家願輕啟戰端。但總是有一些極端主義分子,為了個人利益,将國家拖入戰争的泥淖。而在人類曆史上,規模最大的戰役,非第二次世界大戰莫屬。在二戰期間,不僅參戰人數重新整理了以往的成績,而且美國還研制出了殺傷性極大的武器—核武器。

那在二戰期間,哪個國家輸得最慘呢?很多人都認為是偷雞不成蝕把米的日本。先是在二戰期間吃了美國兩顆原子彈,戰敗後又成為衆矢之的,島内也被美國監管。但與日本相比,它的盟國德國似乎更慘。大家都知道,俄羅斯人被稱為戰鬥民族,但德國的日耳曼人也極為強悍。他們先後參與了兩次世界大戰,且每次都是戰争發起者。
一戰過後,法國對德國進行強力打壓,但德國還是在這種壓力下強勢崛起。在二戰前,德國經過兩個四年計劃,國家飛速發展,經濟基本複蘇,農業領域發展迅猛,制造業産量居歐洲第一,軍工生産比之前增加了7倍之多。但由于經濟危機的影響,德國各方面出現了頹勢。在這種情況下,希特勒及其納粹黨上台。
他們為了轉嫁經濟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号召德國群眾進行戰争,企圖通過外部沖突來轉移内部危機。德國群眾的愛國熱情被點燃,有1300萬人被動員參軍。希特勒企圖通過閃電戰來取得短期的軍事成效,但效果并不明顯。後來世界各國結成了反法西斯同盟,德國開始節節敗退。當希特勒意識到戰争有可能失敗的時候,喪心病狂地制定了“焦土政策”。
是以在德國戰敗後,不僅本土一片廢墟,而且各行各業支離破碎。由于青壯年男子大多戰死沙場,是以德國男女比例嚴重失衡。在破落的街頭,放眼望去,都是女人的身影。在這種情況下,德國女人們承擔起了社會的重擔,開始重建家園。是以在當時那個年代,各行各業中,都有女性的身影。
但頑強的德國人還是扛過了最艱難的時刻,後來在馬歇爾計劃的幫助下,德國再次經濟複蘇,成為歐洲的發達國家。但令德國政府憂慮的是,進入21世紀後,德國人口出生率連續下降,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這應該也是二戰帶來的一個消極影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