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海王”柯慶施:任期最短副總理,死後評價褒貶不一,這是為什麼?

曆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個人,既随和又自尊。——餘秋雨

新中國的建設離不開老一輩們的努力,他們奉獻了自己的一生,大多數的老一輩革命者對于祖國和人民的忠誠不容置疑。但是有一位老革命家比較特殊,他為新中國的建設做出巨大貢獻,曾官至副總理,但是死後外界對他的評價卻褒貶不一,他就是柯慶施。

“上海王”柯慶施:任期最短副總理,死後評價褒貶不一,這是為什麼?

柯慶施,1902年出生于安徽歙縣,他的父親柯日昌的表姐是李鴻章的兒媳,是以柯日昌做過李鴻章府上的管家。後來李鴻章失勢,柯日昌回老家辦了學校,柯慶施就成為他的第一批學生。1920柯慶施年進入上海外國語學社學習,同年入團。1922年作為代表出席在莫斯科召開的遠東各國共産黨及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還被列甯親自接見,兩人親切握手,柯慶施是黨史上唯一一個獲此殊榮的人,同年他加入中國共産黨。

此後柯慶施在上海共青團任職,建立了安慶、蕪湖青年團組織。此後曆任中共安徽省委書記、中共上海閘北區委書記、紅八軍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秘書長等職,工作能力突出。1937年,他已經到延安任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中央統戰部副部長等職。任職期間有一次他褲子破了,鄰居隻有紅布,他就穿着一條帶着紅更新檔的棉褲到處走,照樣到處工作。

“上海王”柯慶施:任期最短副總理,死後評價褒貶不一,這是為什麼?

但是這樣一位作風樸素的革命家在延安整風期間的一次黨内審查會議上卻被點名交代要求關系,這樣的事情傳開後,一些曾經與他有過過節的人紛紛跑來揭發他,雖然大部分都沒有準确證據,他還是飽受折磨,他的夫人曾淡如也因為受波及而自殺,後來還是在偉人的擔保下他才恢複名譽。

1945年,柯慶施再次被委以重任,任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财委副主任。此後他工作更加認真負責,1954年11月任中共中央上海局書記,人稱"上海王"。他有兩點作風非常值得肯定:一是要求嚴格,辦事雷厲風行。他手下的幹部,差不多都曾挨過他的批評;第二是艱苦樸素,節儉清廉,總是穿圓口布鞋,衣服也很普通,而且不大喜歡在媒體抛頭露面。

“上海王”柯慶施:任期最短副總理,死後評價褒貶不一,這是為什麼?

偉人也一直非常欣賞他,他的一篇文章《乘風破浪,加速建設社會主義的新上海!》得到偉人的極力贊譽。1958年的時候,偉人還曾有過讓柯慶施就任總理職位的想法,最後沒有實作。1965年1月,柯慶施任國務院副總理。

本來柯老應該大展身手,繼續為國家出力,繼續為人民服務,但是誰也沒想到,僅僅任職幾個月他就病倒在工作崗位上,最終于1965年4月9日逝世,享年63歲。

“上海王”柯慶施:任期最短副總理,死後評價褒貶不一,這是為什麼?

柯老有四句座右銘:堅定的革命意志,頑強的戰鬥精神;火熱的階級感情,嚴格的科學态度。這樣一位老前輩死後中央為他召開了隆重的公祭大會,骨灰也被安葬在八寶山公墓。1998年的時候,柯慶施的女兒向中央申請将其墓遷回老家安葬,黨中央準許請求,柯慶施的骨灰被移出八寶山公墓。

“上海王”柯慶施:任期最短副總理,死後評價褒貶不一,這是為什麼?

但是我們開頭說過,柯慶施在人們的心目中,似是一個蓋棺而未論定的重要人物,人們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這究竟是因為什麼呢?原來有人說他德高望重,律己清廉,勤勤懇懇奉獻了一生,另有人說他專門“整人”,喜歡盲從。

作為曆史中的人物,柯老是客觀存在的,我們不能随意抹紅或抹黑。一個人的思想、工作、生活、品質,像一副多棱鏡,不是那麼簡單就可以看清楚的,對人的評價,往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