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上海王”柯庆施:任期最短副总理,死后评价褒贬不一,这是为什么?

历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个人,既随和又自尊。——余秋雨

新中国的建设离不开老一辈们的努力,他们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大多数的老一辈革命者对于祖国和人民的忠诚不容置疑。但是有一位老革命家比较特殊,他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巨大贡献,曾官至副总理,但是死后外界对他的评价却褒贬不一,他就是柯庆施。

“上海王”柯庆施:任期最短副总理,死后评价褒贬不一,这是为什么?

柯庆施,1902年出生于安徽歙县,他的父亲柯日昌的表姐是李鸿章的儿媳,所以柯日昌做过李鸿章府上的管家。后来李鸿章失势,柯日昌回老家办了学校,柯庆施就成为他的第一批学生。1920柯庆施年进入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习,同年入团。1922年作为代表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还被列宁亲自接见,两人亲切握手,柯庆施是党史上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人,同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后柯庆施在上海共青团任职,建立了安庆、芜湖青年团组织。此后历任中共安徽省委书记、中共上海闸北区委书记、红八军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等职,工作能力突出。1937年,他已经到延安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等职。任职期间有一次他裤子破了,邻居只有红布,他就穿着一条带着红补丁的棉裤到处走,照样到处工作。

“上海王”柯庆施:任期最短副总理,死后评价褒贬不一,这是为什么?

但是这样一位作风朴素的革命家在延安整风期间的一次党内审查会议上却被点名交代要求关系,这样的事情传开后,一些曾经与他有过过节的人纷纷跑来揭发他,虽然大部分都没有准确证据,他还是饱受折磨,他的夫人曾淡如也因为受波及而自杀,后来还是在伟人的担保下他才恢复名誉。

1945年,柯庆施再次被委以重任,任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财委副主任。此后他工作更加认真负责,1954年11月任中共中央上海局书记,人称"上海王"。他有两点作风非常值得肯定:一是要求严格,办事雷厉风行。他手下的干部,差不多都曾挨过他的批评;第二是艰苦朴素,节俭清廉,总是穿圆口布鞋,衣服也很普通,而且不大喜欢在媒体抛头露面。

“上海王”柯庆施:任期最短副总理,死后评价褒贬不一,这是为什么?

伟人也一直非常欣赏他,他的一篇文章《乘风破浪,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上海!》得到伟人的极力赞誉。1958年的时候,伟人还曾有过让柯庆施就任总理职位的想法,最后没有实现。1965年1月,柯庆施任国务院副总理。

本来柯老应该大展身手,继续为国家出力,继续为人民服务,但是谁也没想到,仅仅任职几个月他就病倒在工作岗位上,最终于1965年4月9日逝世,享年63岁。

“上海王”柯庆施:任期最短副总理,死后评价褒贬不一,这是为什么?

柯老有四句座右铭:坚定的革命意志,顽强的战斗精神;火热的阶级感情,严格的科学态度。这样一位老前辈死后中央为他召开了隆重的公祭大会,骨灰也被安葬在八宝山公墓。1998年的时候,柯庆施的女儿向中央申请将其墓迁回老家安葬,党中央批准请求,柯庆施的骨灰被移出八宝山公墓。

“上海王”柯庆施:任期最短副总理,死后评价褒贬不一,这是为什么?

但是我们开头说过,柯庆施在人们的心目中,似是一个盖棺而未论定的重要人物,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原来有人说他德高望重,律己清廉,勤勤恳恳奉献了一生,另有人说他专门“整人”,喜欢盲从。

作为历史中的人物,柯老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能随意抹红或抹黑。一个人的思想、工作、生活、品质,像一副多棱镜,不是那么简单就可以看清楚的,对人的评价,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