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再強迫聽話,孩子才會開始聽話

一天,彬彬媽媽招待遠道而來的朋友,可是兒子一刻都不得安靜,不是在來回跑,就是在看電視、胡拉小提琴,各種噪音吵得彬彬媽媽根本沒法好好和朋友聊天,這才心情煩躁地對彬彬接二連三地呵斥。

媽媽的呵斥聲令彬彬很沮喪,他抱着自己的小皮球乖乖地坐在了角落裡,看上去可憐極了。不過,孩子的情緒就像天氣一樣,來得快也去得快。沒過一會兒,彬彬就已經忘記了剛才的不開心,又開始鬧騰起來。他抱着自己的小皮球在地闆上拍來拍去。“砰砰”的響聲不禁令彬彬媽皺起了眉頭,剛想再次訓斥,卻被朋友阻止了。

朋友說:“你這強勢的脾氣要改一改,不要總對孩子說不許做這個、不許做那個。其實,你想制止孩子做一件事情很簡單,隻要動動腦筋,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就行了。”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彬彬媽一臉疑惑。

“是的。”朋友點點頭後,對彬彬說:“彬彬過來,幫阿姨一個忙好不好?你去看看阿姨放在桌子上的包包裡有什麼好東西!”

彬彬聽完這話,不禁感興趣,他放下手中的皮球去桌子邊翻看包。沒一會兒,彬彬找到了一把玩具小手槍。

朋友繼續說:“彬彬,阿姨将玩具手槍的子彈藏在了這個屋子的每個角落,你去找一找吧!”

就這樣,之後的一個多小時,彬彬都在屋子裡找玩具手槍的子彈,沒再發出任何吵鬧聲。彬彬媽看着兒子耐心地找東西,不禁感慨萬分。要知道,她以往為了讓兒子安靜下來,每次都少不了訓斥和責罵。

打從這以後,彬彬媽開始改變對彬彬的教育方式,每當她試圖阻止兒子做一些不好的事情時,她都會想辦法轉移兒子的注意力,再也不像從前那樣指令兒子不許幹這、不許幹那了。這種做法也讓彬彬媽收獲良多,彬彬變得越來越乖巧和有耐心了。

每一對父母都該留心自己的行為和語言,你是否經常不說緣由就對孩子的行為進行限制?你是否不告訴孩子原因,就對孩子說“不能”“不要”“不許”“不準”等這樣的話?如果有,就該自我檢讨一番,當孩子做出那些不好的行為時,你為什麼沒有耐性去告訴他們這些事不能做的理由?

可能許多父母會說,每一天要做太多的事、說太多的話,根本沒有時間對孩子一一解釋。但你需要明白,這樣做的後果會讓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被訓斥,也根本不明白父母為什麼要限制自己的行為。久而久之,父母就會在孩子心中留下“不講道理”“莫名其妙”“十分讨厭”等形象,甚至會激發孩子的叛逆心。那麼,到底要怎麼做才能讓孩子願意聽話呢?

利用孩子的探知欲轉移注意力,提高孩子的辨識意識。強迫孩子聽話并不是長久之計,因為忘性大的孩子很快就會将父母的不準不許,抛之腦後,然後再犯。唯有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提高孩子的辨識意識才能讓孩子乖乖聽話。

不再強迫聽話,孩子才會開始聽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