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媚娘被李世民冷落了12年基本算是确鑿無疑的了,但是,徐賢妃受不受寵,卻還是值得商酌的,當然,比起武則天來說,徐惠算是受寵的了。

徐惠是李世民的後妃中除長孫皇後外唯一被立傳的一位,但是,我們又不得不注意到,徐惠之是以在青史中留名,并不是因為李世民對其的寵愛,而是徐惠表現出的恰如其分的對朝堂政治的關心,也就是說她的所作所為符合一名合格的後妃所應該做的事。
說起來,李世民的寵愛似乎全部都給了長孫皇後,連帶着愛屋及烏,對長孫皇後所生的孩子也是疼愛有加,不失為一名合格的父親。但是對于别的妃子以及孩子就很難看到李世民的柔情。
一直以來,徐惠的形象都和長孫皇後比較接近,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徐惠身上似乎有長孫皇後的影子,一樣的識大體,一樣的謙虛有禮,一樣的節儉,一樣的政治嗅覺,一樣的勸谏又不幹涉朝政。但另一點,徐惠到底隻是後來的人,隻享受李世民給的榮華富貴,卻并沒有也不可能和李世民同甘共苦,這樣的女子注定隻能在李世民心裡待一陣子,卻不會長久。
聰慧如徐惠自然也是明白這個道理的,但能抓住多少就是多少,是以她并沒有和别的妃子那樣去争寵,反而在喧鬧的後宮不斷充實自己,不斷精進自己,讀書,寫字,關心國家大事以及百姓疾苦,适當的在李世民面前表現一下,便能夠讓李世民另眼相看。
徐惠初進宮和武則天一樣都是才人,但是又不一樣,武則天這個才人一做就是12年,而徐惠這個比武則天晚進宮的反而很快就做到了正三品的婕妤,然後是正二品的充容。從這一點來說,徐惠的确是比武則天受寵。
武則天在李世民時期都有什麼事迹已經不可考,隻有一件事記錄下來,還是她自己說的,那就是獅子骢事件,通過這件事,我們看出武則天是想得到李世民的青睐的,但是用力過猛,讓李世民一眼就看出來這個女孩子的野心,明晃晃的讓李世民極不舒服。女子天生就該是男子的附屬物,要低調,要溫柔,要端莊,要懂得進退等等。
而李世民所希望看到的女子形象一個在長孫皇後身上展現出來,一個在徐惠身上展現出來。讓他看了舒服。是以徐惠能迅速升職。
648年,已經是充容的徐惠向李世民進谏,寫下了著名的《谏太宗息兵罷役疏》,奏疏的背景就是李世民的晚年開始大興土木和窮兵黩武。翠微宮和玉華宮接連建起來,豪華氣派,富麗堂皇,是李世民的行宮和避暑勝地,與此同時進行的還有不斷的興兵征伐,其中自644年就開始攻打高句麗,連年征戰給百姓帶來的自然是災難,征兵和賦稅讓百姓苦不堪言,于是徐惠就寫了這麼一個奏疏。
勸谏李世民罷兵、停修土木。辭藻華麗,切中要害,李世民看完後重重的賞了徐惠,但是該幹嘛還是幹嘛。一來奏疏寫的時候,土木已經基本完成了,而征讨高句麗也不會停止。是以徐惠的上疏隻是讓李世民覺得奏疏本身很好,而不是它傳達的意思很好,實際上這篇奏疏在李世民這裡沒有達到任何效果。
相比于長孫皇後的事前勸谏,徐惠的事後長篇大論的勸谏顯得功利了許多。
第二年,李世民去世,按照慣例,徐惠和武則天的命運是相同的,要出家為尼。但是徐惠病了,并且病勢洶洶,徐惠索性不再吃藥,表示自己不想活了,要追随李世民而去,果然不久就随李世民而去。她這一番情深意重倒是很打動人,于是死後被追封為賢妃。但真情還是假意,也隻有她自己心中明了。
端看她要給李世民寫奏疏,就知道她并不常見到李世民,并且比李世民小了近40歲,深情能有幾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