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5年上校晉少将,當空軍嗅覺差,吳法憲批300斤小米治好,後接班

據有關資料顯示,1955年全軍大授銜的時候,共有1266名正師級以上幹部授予大校軍銜,當然,也有少部分紅軍時期入伍的副師級幹部,以及抗戰時期入伍的準軍級和個别副軍級幹部,這批大校在此後的61、62和64三年間,共和544名晉升為少将軍銜,這批人後人稱之為開國将軍。

55年上校晉少将,當空軍嗅覺差,吳法憲批300斤小米治好,後接班

建國初全軍首次實行軍銜制的十年間,還有極個别突出的人才,1955年被授予上校軍銜,五年後的1960年晉升為大校軍銜,1964年4月晉升為少将軍銜。是以成為全軍個别由上校晉升為開國少将的人,他便是後來擔任空軍司令員的馬甯将軍。

55年上校晉少将,當空軍嗅覺差,吳法憲批300斤小米治好,後接班

馬甯,原名馬瑞平,1922年10月10日生于河南沁陽紫陵鎮長溝村一戶中農家庭,“七七事變”後,他在地下組織成員馬瑞昇哥哥的帶領下參加革命時,改名叫馬志忠,1938年地方組織介紹他參軍時,為了表達對革命忠貞不渝的信念,又改名馬甯。

55年上校晉少将,當空軍嗅覺差,吳法憲批300斤小米治好,後接班

馬甯參加八路軍後,先後擔任129師後方政治部任民運科長、11旅司令部作戰參謀,冀西太行一分區作戰股長等職,期間,他參加了狼牙山、羊角、野章灣、下坡子“反掃蕩”、長治、小南關以及“百團大戰”等著名戰役戰鬥,他多次出色地完成上級上司交給的作戰任務,為奪取抗日戰争的最後勝利作出了貢獻。他本人的實戰經驗,軍事才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55年上校晉少将,當空軍嗅覺差,吳法憲批300斤小米治好,後接班

抗戰勝利後,馬甯先後擔任團參謀長、副團長、令部參謀處副處長等職務,在多次戰役中他的表現非常出色,他先後5次負傷,其中有兩次重傷險些“光榮”,1947年1月金魚台戰役中,馬甯腹部受重傷,腸子被打穿了15個洞,經縱隊衛生部醫院搶救,最後截掉兩尺多腸子,才挽救了他的生命。

55年上校晉少将,當空軍嗅覺差,吳法憲批300斤小米治好,後接班

特别是挺進大别山後,馬甯所部于宣化店與敵遭遇。其時,馬甯随部隊正在經過一山溝,突然聽到機關槍“突突突”響,一名戰士犧牲,馬甯左大腿中彈,敵軍尾追而來,兩位警衛人員見敵人來了,一人拉馬甯的手,一人擡馬甯腳,連蹦帶跳,躍下十數級梯田,這樣才得以脫險。

55年上校晉少将,當空軍嗅覺差,吳法憲批300斤小米治好,後接班

馬甯負傷後,因部隊轉移,無法帶病号,被寄居于當地山上一他洞中,随從三人:醫生、警衛和炊事員。醫生以大岩石牽引馬甯的腿,采山上的草藥醫治,大約一個月多,病情情況稍好。某日,忽聞山下有槍聲,馬甯囑随從就地轉移,追部隊。追了近三天,終于到達六縱十七旅駐地。第二天,十七旅轉移,馬甯又被寄居當地。其間某日,天又下起大雨,敵人又來了,馬甯隻好繼續上山,突然馬蹄踏空,馬甯随馬一道滾落山,即将愈合之腿“卡嚓”一聲又斷後,馬甯随獨立旅行,咐囑随從人員用竹床擡他追趕部隊。敵人便在後面追,屢次遇險均大難不死。大約這樣邊走邊醫療一個多月,過淮河,到晉魯豫根據地。馬甯被送進醫院治療,經醫生檢查,斷骨已愈合,因未接正,左腿短了4厘米。

55年上校晉少将,當空軍嗅覺差,吳法憲批300斤小米治好,後接班

為了表彰馬甯在曆次戰鬥中突出貢獻,以及在兩次負重傷後表現出來的頑強精神,二野六縱給他榮記了特等功,并授予特級戰鬥英雄稱号。傷愈後的馬甯就任十二軍随營學校任副校長,上級派他參加了開國大典。

55年上校晉少将,當空軍嗅覺差,吳法憲批300斤小米治好,後接班

建國後,新中國空軍正式成立,馬甯看到上級要求從陸軍作戰部隊和各級軍政大學選調一批飛行學員及地勤學員的訓示,可謂是喜出望外,感到機會終于來了,于是,他找到上司要求參加空軍,好不容易得到準許之後,身體檢查這一關卻更難過。

55年上校晉少将,當空軍嗅覺差,吳法憲批300斤小米治好,後接班

最先檢查身體時,由于馬甯知道自己的左腿出了問題,按照空軍招飛的嚴格标準,别說一條腿比另一條腿短4厘米,就是扁平足也當不了飛行員,他便将左腳鞋底墊高兩厘米,克服重重困難,通過了多項測試過了這一關,他總算松了一口氣。

55年上校晉少将,當空軍嗅覺差,吳法憲批300斤小米治好,後接班

然而,接下來的檢查就更讓他失望了,因為負責飛行員體檢的都是蘇聯醫生,他們按蘇聯選拔飛行員的身體标準,嚴格按原則和規定辦事,是以不管是什麼人,也不管職務有多高,隻要達不到規定的體檢名額就一律淘汰。當蘇聯醫生看到馬甯腹部的刀口後連連搖頭說:“同志,飛機是要上天的,你這種身體狀況怎麼能行!”就這樣被淘汰了。

55年上校晉少将,當空軍嗅覺差,吳法憲批300斤小米治好,後接班

馬甯不甘心就這樣被淘汰,于是,他去找曾給他做截腸手術的軍醫時任軍委衛生部幹部處長的詹少聯,請他說明以下情況。詹少聯便給那個蘇聯醫生打電話,把馬甯當時負傷及搶救的經過,以及後來他是怎樣以頑強的毅力戰勝傷痛,又克服重重困難追趕上部隊,并作為戰鬥英雄參加了開國大典等情況,都向蘇聯醫生做了介紹。蘇聯醫生深受感動,最後同意馬甯繼續參加體檢。

55年上校晉少将,當空軍嗅覺差,吳法憲批300斤小米治好,後接班

繼續體檢的道道關口大都順利通過,最後一項是嗅覺檢查,醫生給馬甯拿來五個瓶子,讓他聞裡面是什麼東西。馬甯聞出三個,有兩個沒有聞對。為此給他下結論:嗅覺不良,飛行不合格!他又被重新整理下來。

55年上校晉少将,當空軍嗅覺差,吳法憲批300斤小米治好,後接班

眼看要實作自己願望的他,怎麼甘心就這樣叫他回去呢?強烈願望促使馬甯做最後的努力,于是,他直接找到當時擔任空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吳法憲幫忙。吳法憲看了他的資料和體檢的相關情況後,有些無可奈何地對他說:“許多體檢不過關的同志都安排在空軍地面工作了,不行你也幹地面工作吧。”

55年上校晉少将,當空軍嗅覺差,吳法憲批300斤小米治好,後接班

馬甯一聽就急了,态度非常堅決地說:“來空軍是幹飛行的,我才不幹地面呢!我一定要學飛行!”吳法憲見馬甯态度這麼堅決,隻好說:“真拿你沒辦法,這樣吧,我撥給你300斤小米(當時用小米代替貨币),你拿去好好治一治鼻子再說。”通過20天的精心治療,馬甯又來到醫院進行複檢,這一次,醫生給了三個瓶子,馬甯都聞對了。再次複查時終于合格,這一關過後,上級準許馬甯去學飛轟炸機。

55年上校晉少将,當空軍嗅覺差,吳法憲批300斤小米治好,後接班

在航校學習階段,馬甯雖然是師級幹部,但他卻很謙虛,比所有學員都更加刻苦訓練,他以瘸腿之軀,苦練飛行技術,在同一批學員中第一個放單飛,最終成為一名優秀的飛行員和空軍指揮員,創造了新中國空軍的飛行奇迹,連蘇聯教練都對他豎起了大拇指。

55年上校晉少将,當空軍嗅覺差,吳法憲批300斤小米治好,後接班
55年上校晉少将,當空軍嗅覺差,吳法憲批300斤小米治好,後接班

畢業後,他率部參加了解放軍曆史上第一次陸、海、空三軍協同作戰、解放一江山島的戰役,他為了掌握第一手情報,馬甯帶機組親自飛到敵占島嶼去進行空中偵察。1954年11月,根據前指指令,各航空兵部隊又緊張地投入到封鎖敵占海島之戰,這意味着解放一江山島之戰漸漸地拉開了序幕。對停泊在大陳島上的敵人艦艇實施轟炸!炸沉登陸艦一艘,炸傷敵護航驅逐艦一艘,摧毀了大陳島上的部分火力網和防禦設施,另外,強擊機部隊也擊傷敵艦三艘,此役之後,我軍基本上控制這一帶的制空權和制海權,為解放一江山島渡海登陸作戰,創造了有利條件。

55年上校晉少将,當空軍嗅覺差,吳法憲批300斤小米治好,後接班

馬甯以傷殘之軀勇闖飛行關,并成為一名優秀的飛行員和指揮員他先後任空軍部隊副師長、師長、副軍長、軍長、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空軍上校軍銜,榮獲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60年晉升為空軍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空軍少将軍銜。原空軍司令員吳法憲出事之後,根據上級要求空軍司令要能開飛機上天的訓示,馬甯取吳法憲而代之,出任空軍司令員,接了吳法憲的班,馬甯也是新中國第一位會飛的空軍司令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