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帝國的困境:收不上稅的大明與收不到稅的美帝國,為何賦稅難收?

稅收,是一國财政主要來源之一,稅收的多寡直接決定了國家錢袋子的幹癟程度,某種程度也可以說稅收直接影響着一個帝國的運作狀态,稅收問題,始終是一個帝國難以言喻的痛楚,稅收一旦出現問題,輕則影響着國家财政,重則帝國崩潰。

稅收, 不僅僅是一個國家的大事,更是關系到每一個國民的責任,據傳早在夏朝,當文明國家出現之時,賦稅制度便已萌芽,此後曆代王朝不斷沿襲完善,土地有田賦,人口有丁稅,商業活動有商稅,凡此種種,包羅萬象,幾乎涵蓋了人類社會的大部分活動。

按照道理來說,在強大的國家機器面前,想要逃脫國家賦稅的征收是很難辦到的事情,可是古今中外有這樣的兩個國家,一個收不上稅,一個收不到稅,收不上稅的是大明帝國,收不到稅的是美利堅帝國,一中一外,一古一今,這讓我不禁想問,為何賦稅這麼難征收?朋友們好,我是青衫彈史,本文獨家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喜歡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支援一下哦~

帝國的困境:收不上稅的大明與收不到稅的美帝國,為何賦稅難收?

美元與人民币

01 收不上稅的大明

崇祯末年,北方邊患嚴重,内部農民起義烽火不斷,國家财政嚴重吃緊,身為皇帝之尊的崇祯皇帝放低身段,決心向自己的臣子借錢,官方說法叫做捐獻,這在古代也有先例,例如漢文帝時期實行的輸粟拜爵,其本質用現代話來說,就是用國家信用向民間借錢,有點類似與國債,當然古代給的是爵位等其他權力。

崇祯皇帝舍下九五之尊的面子去向臣子們借錢,而且這些錢也并非像是嘉靖皇帝那樣為了一己之私,乃是為了應對國家邊患危機,可以說是與滿朝文武有着共同的利益訴求,那麼,崇祯皇帝到底借到了錢沒?錢是借到了,可是離着崇祯帝預想之中的結果相差可謂十萬八千裡。崇祯為此定下了捐錢的等級,三萬兩就是上等,讓人大跌眼鏡的是,滿朝文武竟是無一人能夠達成此成就。

國丈周奎,家财不菲,起初之時,崇祯對自己的嶽父抱有極大的希望,心中暗暗定下10萬兩的小目标,更是不斷加官進爵加以暗示,希望周奎起到這個帶頭作用,可是呢?周奎最終隻拿出了1萬兩,崇祯大失所望,派人催促,周奎竟然進宮與女兒周皇後哭窮,周皇後拿出5000千兩的體己讓父親捐獻,結果呢,周奎偷偷藏了2000兩,剩下的3000兩捐出了事,最終周奎捐獻了1萬3千兩,這波操作,不得不說,這是高手!

帝國的困境:收不上稅的大明與收不到稅的美帝國,為何賦稅難收?

甲申之變

最終,崇祯從臣子手中隻借了不到20萬兩,難道崇祯朝的臣子真的沒錢嗎?李自成破城之後,大肆搜刮,總共搜刮了7000萬兩,那個隻捐獻了13000兩銀子的國丈周奎更是主動交出了家裡的所有财産,财寶總共有幾十大車,光銀子就有53萬兩之多。

真正沒錢的是皇帝,是國庫,明朝人馮夢龍在《甲申紀事》所說,崇祯亡國之時國庫剩下的隻有2300兩,堂堂的崇祯皇帝竟然窮到靠變賣金銀器皿,連大殿上的銅壺也賣來維持花銷。

那麼,問題來了,崇祯皇帝的國庫為什麼會沒錢呢?或者将時間線再向前拉一拉,缺錢問題似乎始終困擾着明朝中後期的曆代君主,從嘉靖到崇祯盡都如是,明朝的财政危機歸根結底在于明朝中央政府收不上稅。

帝國的困境:收不上稅的大明與收不到稅的美帝國,為何賦稅難收?

Q版明朝皇帝

萬曆皇帝為了收稅,親自下場,向全國各地派出由親信太監組成的稅監、礦監等收稅團隊,然而此舉立刻在全國引發軒然大波,各地的抗稅鬥争風起雲湧,固然這其中有不少太監趁機為非作歹,可是大明王朝向各地派駐鎮守太監的先例早已有着,為何萬曆一朝爆發激烈的抗稅鬥争呢?關鍵還是在于那個稅字,這背後都是白花花的銀子,萬曆皇帝收稅充實内帑的想法最終慘淡收場,赢得了一個橫征暴斂,與民争利的昏君之名。沒錢的天啟皇帝萬事難成,隻能躲在幕後,朝政托于魏忠賢之手,借助親信之手,對抗愈發勢大的文官集團,結果引爆了自嘉靖以來的黨争,朝臣們黨争不斷,再也無心朝政。崇祯皇帝倒是勤勞節儉,清正廉潔,登基以後朝乾夕惕,宵衣旰食,意圖重整山河,大有作為,奈何大勢已去,無力回天,歸根究底,還是朝廷沒錢!

帝國的困境:收不上稅的大明與收不到稅的美帝國,為何賦稅難收?

明朝皇帝Q版

明王朝真的沒錢嗎?顯然不是,16世紀和17世紀,大航海的浪潮已然到來,明朝人掌握着世界财富密碼,瓷器、茶葉、絲綢等物暢銷全球,人在家中坐,白銀海上來,巨量白銀湧入民間,擡升了明朝物價,加劇了中央财政危機,可以說明帝國的中央政府在這場全球貿易之中沒有多少好處,還是因為老問題,收不上稅!

明初實行兩稅法,由于元末大亂,新朝廷整頓了戶籍和地籍,兩稅法的實施井然有序,賦稅有了保證。但是再好的制度,也經不起時間的考驗,漫長的時間裡,明朝已經不是原來那個朱元璋、朱棣父子在位時期的明朝了。

帝國的困境:收不上稅的大明與收不到稅的美帝國,為何賦稅難收?

大明風華

明朝時期,給了讀書人諸多優待,特别是免除勞役和賦稅的特權,于是乎普通群眾争先投獻,明朝像養豬一樣養着宗親皇室,于是這些宗親不斷擴張,名下的土地也跟着不斷增加,士族與宗親這些有着特權的階級,彼此勾連,享受着名正言順的不納稅權力,是阻礙明朝中央政府收稅的最大攔路虎,據《明史》記載洪武末期全國承稅田為850萬頃,100年後這個數字下降到420萬頃,一半之多,可見其猖獗,這還是隻是土地方面,商稅方面更是如此,在明朝能夠經商的背後無不是世家大族,想收商稅,無疑是拿刀子割肉,于是乎與民争利的言論便會甚嚣塵上,這一點在明朝不斷反複的禁海與開海政策上提現的淋漓盡緻,滿朝公卿誰都明白海洋貿易的巨大利潤,《永樂大典》上關于宋代市舶司的記載可是字迹未幹,可是誰也不敢開這個口子,原因無它,江南沿海的士族力量太強,而這些士族在自己賺得盆滿缽滿,根本不想有任何一個龐然大物的加入!

特權階級太多,納稅人太少,惡性循環下去,明王朝自然也就越來越收不上稅了,最終隻能土崩瓦解!漢家世家大族親手埋葬了最後一個漢家王朝,也徹底葬送了中國吃上大航海時代紅利的可能性!

帝國的困境:收不上稅的大明與收不到稅的美帝國,為何賦稅難收?

大航海時代

02 收不到稅的美帝國

在美國,有這樣一條潛規則,惹誰都别惹國稅局,欠誰的錢都可以,就是不能欠IRS(注:Internal Revenue Service,美國國家稅務局)的錢。

曾有個笑話說,一對夫妻流落荒島,舉目四望,荒無人煙,正悲傷之際,丈夫問道:個人所得稅交了嗎?妻子回答到:交了。丈夫接着又詢問了幾個稅種是否都交了,最後兩人一合計,正好還有一個稅沒交,這下子兩人高興起來,因為美國的IRS會找到他們,帶他們回去。

這個故事一方面說明了美國的稅種之多,另一方面也說明了美國稅務局的強大,似乎在美帝國不存在收不到稅的情況。

帝國的困境:收不上稅的大明與收不到稅的美帝國,為何賦稅難收?

美國國家稅務局

如此想,那你是太不了解美國的高層人士是如何合理合法地避稅了?其實,關于納稅在美利堅帝國還有着潛規則,那就是隻有普通人才會一闆一眼地交稅,真正的富豪貴族即使交稅也是很少很少的一點點money。

那麼,他們是如何合理合法地避稅呢?根據一些公開的資料顯示,目前能夠被我們所知道的手段有如下幾種。

帝國的困境:收不上稅的大明與收不到稅的美帝國,為何賦稅難收?

美元陷阱

第一種方式,離岸。所謂離岸,指的是借助私人銀行将資金轉移至避稅港或者在避稅港設立公司,早在上世紀20年代,瑞士的銀行家們就開始大張旗鼓地滿世界打廣告,說可以幫助富豪偷稅避稅,在此後開曼群島、安圭拉島、百慕大群島、維京群島這些普通人聽都沒聽過的國家進入到名單之中,構成一個巨大的避稅天堂,為富人們提供安全、免稅、無管制和保密的金融服務。

就比如說,開曼群島,1978年獲得了皇家法令,規定永遠豁免開曼群島的繳稅義務,是以開曼群島無論是對個人、公司都不征任何直接稅,隻是象征性收取少量的年度管理費,島内稅種隻有進口稅、印花稅、工商登記稅等幾個簡單的稅種,多年來沒有開征過個人所得稅、公司所得稅、資本利得稅、不動産稅、遺産稅等稅種,與此同時,外彙在開曼群島進出自由,也是以開曼群島被稱之為避稅天堂。

帝國的困境:收不上稅的大明與收不到稅的美帝國,為何賦稅難收?

開曼群島

第二種方式,信托。通過家族信托,委托人将财産所有權轉移給受托人,在法律上,納入信托的财産已歸屬委托人所有,不屬遺産範疇不用繳納遺産稅。家族信托的受托人向受益人所支付的資金,來源于信托财産的增值,不屬于投資交易所産生的收益,是以也不存在繳納所得稅等問題,由此規避稅務問題。

第三種方式,慈善。每年我們都能看到諸多富豪熱衷于做慈善,捐出大量的錢,當然這其中有許多是真心做慈善事業,但也有不少美國富豪們渾水摸魚者,看中了慈善不用納稅的特性,用來合法避稅。

第四種方式,虧損。這個屬于高端玩法,美國繳納稅收需要個人申報,有富豪就想着報公司虧損,來避免高額納稅,這方面公開的資料較少,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自行搜尋。

以上隻是一些公開的資料,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自行搜尋,溫馨提醒,納稅是每個公民的義務,千萬不要逃稅漏稅哦~

帝國的困境:收不上稅的大明與收不到稅的美帝國,為何賦稅難收?

美國财富分布情況,圖源網絡

03 稅收危機

在明朝有句話,隻有中央朝廷收不上來的稅,沒有窮困的士族。

在美國有句話,沒有美國稅務局收不到的稅,隻是富人太會逃稅。

如果說明大帝國因為士族宗親的合法免稅而收不到稅,那麼美利堅帝國則是富商政要的合法避稅的操作下收不到稅,為何稅這麼難收?

帝國的困境:收不上稅的大明與收不到稅的美帝國,為何賦稅難收?

美利堅

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說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馬克思也說到:一旦有适當的利潤,資本就膽大起來。如果有10%的利潤,它就能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铤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如果動亂和紛争能帶來利潤,它就會鼓勵動亂和紛争。走私和販賣奴隸就是證明。

資本家的天性是貪婪,冒着虧損的風險,賺取大量的财富,人性的貪婪怎麼甘心輕易交出财富呢?社會财富如同一杆天平,一端是富人貴族,一端是貧民百姓,富人貴族的稅收得少了,為了維持帝國的統治,隻能加重看似毫無抵抗能力的貧民百姓的賦稅了,然後泥人尚有三分火氣,2000千年前大澤鄉陳勝吳廣的那聲王侯将相甯有種乎的呐喊,是多少黔首百姓的心聲,更是一個時代的呼聲。

這便是帝國的痛楚所在了,想收富人貴族的稅,大明帝國收不上來,美利堅帝國收不到,想加征平民百姓的稅,大明帝國如此幹了,結果國内遍地烽火,處處狼煙,最終倒在了黔首百姓的怒火之中,走進曆史的長河,成為一朵浪花,不見蹤迹。

帝國的困境:收不上稅的大明與收不到稅的美帝國,為何賦稅難收?

大明風華·朱棣

那麼,我們想問,美利堅帝國的結局會如何?這一點我們不得而知,時代在發展,我們拭目以待。

縱觀人類發展的曆史,曆史從不會簡單重複,卻總是在某些關鍵位元組點押着相同的韻腳,身處曆史迷霧之中尚且不知覺,一旦走完一段曆史,蓦然回首之時,方才驚覺,曆史總是如此相似!

人類社會數千年的進化演變,從森林中走出,于荒漠之中、草原之中立足,在平原裡繁衍壯大,順手完成對大自然的徹底改造。千百年來,可能唯一不曾改變的隻有人性,對财富的貪婪,對享樂的追求,這種天性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也讓人類社會在一個怪圈之中打轉,始終不曾突破。

人類社會仿佛陷入一個怪圈之中,美利堅帝國是否能夠突破這種曆史輪回?隻有200多年建國史的美利堅帝國,是否真的具備這種解決人類社會數千年曆史難題的政治智慧和社會生态嗎?一切未知。

帝國的困境:收不上稅的大明與收不到稅的美帝國,為何賦稅難收?

鷹醬

04 終章

曆史呈現螺旋式前進,人類社會數千年的進化演變,古今中外,橫向或縱向一對比,蓦然間恍然大悟,仿佛往事重制,隻不過故事的主角從古人換做今人,從大明王朝換成了美利堅帝國!一個帝國興起的理由千百種,敗亡的原因卻多有相似,多種因素疊加,最終形成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道分陰陽,陰盛則陽衰,盛極必敗,唯有陰陽平衡方為長久之道,财富的天平一旦傾斜,最終引發何種危機,無人知曉,畢竟雪崩來臨之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本文由青衫彈史原創,全文4500字,感謝您的閱讀,未得允許,不得轉載,喜歡的朋友點個關注支援一下哦~,您的支援是我最大的榮幸~

帝國的困境:收不上稅的大明與收不到稅的美帝國,為何賦稅難收?

點贊收藏、關注贊賞,鞠躬感謝!

本文圖源網絡,侵删!

繼續閱讀